更新時間:2025-08-23 09:09:06作者:佚名
大學入學之后,關于職業方向的探討再次活躍起來。近年來,語言類學科的學生找工作比較難,在許多學校遭遇招生縮減的情況,被列入了暫停招生的“名單”。
二零二三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布打算取消“英語”等六個本科學科的消息,成為首個撤銷英語學科的全日制985大學。二零二四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發出通知,終止了日語筆譯、意大利語口譯等多個語種碩士項目的招生工作。濟南大學五月公布了《2023年學科設置變動信息》,表明已經不再招收朝鮮語、德語等九個本科學科。同月,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公布的《2024年本校暫停招生學科名單》中留學之路,指出英語等十門學科將停止招生。據了解,河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教育機構也都曾經宣布,外語類學科將不再招收本科生。
依據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18至2022年),總計有28門外語類學科被109所大學取消,其中26所大學取消了日語學科,21所大學取消了英語學科,10所大學取消了朝鮮語學科,這些專業成為學科裁撤的典型代表。
近些年來,好幾個省份的外語學科都因就業狀況不佳收到預警信號,比如湖南省公布的普通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靠后的學科清單里就有西班牙語;安徽省在2021年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學科配置與人才需求研究報告里,也列出了初次就業率不達標的20個本科學科,朝鮮語、阿拉伯語以及英語(翻譯)學科都在其中。
外語領域畢業生的薪資狀況并不理想。根據《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的統計,2022屆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為5547元,這個數額低于全國整體平均水平5990元。進一步觀察這些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軌跡,2019屆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的月收入在畢業三年后為8052元,同樣低于全國整體平均數9074元。
國內外情況類似,語言學科招生與就業困境正向全球擴散。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LA)統計,2019到2021年間,美國高校非英語類語言課程的總注冊學生數減少了29.3%。韓國外國語大學自去年起終止了地方校區英語、日語等十三個專業招收新生的項目,釜山大學從今年起不再招收德語教育和法語教育這兩個專業。
近些年,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失衡問題日益突出,外語類專業的畢業生已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的沈騎教授,在2017年于《文匯報》上撰文,將這一現象描述為“數量過剩、質量不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招生網,就是說,掌握英語、擁有一定聽說讀寫譯技能的學生數量很多,但真正精通語言,并且擁有其他專業技能的頂尖人才卻非常稀缺。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的蔡基剛,曾任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招生網,在文章中表明,英語、日語、法語、德語等學科的大規模裁撤是勢不可擋的走向。以英語學科為例,其教學主要借助基礎的文學文化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學生僅掌握一種語言技能或溝通手段,缺少完善的學科體系作為依托,難以適應或滿足社會的要求。他強調,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國家每年只需少量專攻外語與文學、外語與語言學的人才,用以從事外國文學和語言學的教學與研究,而大量需求的是外語與外交、經貿、法律、新聞等學科相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在這些領域外語僅作為工具使用,培養這類復合型外語人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語教育提出的目標,也是當前時代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