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29 10:04:33作者:佚名
2024年1月9日長江日報第13版
長江網記者 朱德華 通訊員 張偉 曹宇
黃岡與省會武漢山水相連,是武漢都市圈的核心城市。皇崗緊鄰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連接京九、滬杭榮等7條鐵路,暢通滬渝、福銀、大廣等8條高速公路。具有“連接東西、縱貫南北”的特點,享有得天獨厚、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美麗的黃岡。周偉 攝
2023年,黃岡市定位更快融入武漢-黃黃都市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協調、交通網絡、科技創新、產業協同、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對外開放武漢都市圈對外開放。重點加快推進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重要功能區建設。
互聯、共享、共贏
推動城市一體化和“硬聯通”
2023年5月6日,延吉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黃岡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供圖
鄂黃長江大橋下游約6公里處,長江黃岡段延吉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塔吊揮舞,200多名建設者日夜奮戰。
延吉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四根主纜雙層懸索橋。毗鄰亞洲最大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總投資137.7億元。作為五鄂黃黃“三橫三縱”快車道和“三縱線”的節點工程,大橋主塔正在以九天一節的速度增長。
2023年5月6日,作為武黃高速公路“第三縱線”節點工程,延吉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延吉長江大橋建成后,從鄂州花湖機場到黃岡市區僅需15分鐘。將有力加強黃岡與鄂州沿江經濟、交通聯系,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推動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黃岡市積極謀劃重大項目,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武皇城域(市郊)鐵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列入《五鄂黃岡規劃建設綱要》和《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
2023年4月28日,五峨至黃黃城際鐵路一期公交運營啟動。武岡城際鐵路早高峰開行雙向13車次/日,晚高峰開行15車次/日。
2023年9月29日,全長27.68公里的武紅高速公路開通試運營。至此,紅安至武漢的車程已縮短至不到1小時,正式進入“武漢一小時生活圈”。
同時,黃岡充分發揮連接鄂東與皖西、贛北、豫南的區位優勢,加快推進長江高鐵河五段、北京阜黃段建設。 ——九龍高鐵,大力推進奇臺高速東段、麻陽高速北延、武洪高速北延、武穴至瑞昌過江工程建設,打造重大對外開放通道。大別山交通通道;加快建設五鄂黃高速公路“橫一”支線、鄂黃三渡通道、延吉長江大橋“縱三線”及布線連接,實現快速直達中心城區至武漢新城、花湖機場之間;積極推進武黃高速公路、武漢至黃岡市(市郊)鐵路建設,建設武漢都市圈高效供應鏈物流轉換樞紐。
目前,黃岡市在建重點交通項目61個,總投資480億元。 2024年,建設鐵路108公里,新建(改造)公路310公里,總投資700億元。規劃建設一大批重大交通項目,包括富陽至黃岡90公里的京九高鐵、85公里的武營鐵路、70公里的鄂羅田鐵路、武漢至黃岡城際(市郊)鐵路全長21公里。
到2035年,黃岡將基本建成內外通暢、一體化融合、布局有序、經濟高效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形成連接“中三角”和長江經濟帶、服務國家、服務國家的服務網絡。世界。
積極融入科技創新賦能
打造區域協同創新“橋頭堡”
皇崗(光谷)海上科技創新中心。黃岡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供圖
黃岡(光谷)海上科技創新中心已成為黃岡市融入武漢都市圈的橋頭堡。
“我們搬進離岸中心后,不僅擴大了辦公面積,還設立了全系列的產品展廳供客戶參觀。離岸中心位置優越,可以有效解決公司的人才引進問題、與大學合作、產學研等問題。” 2023年5月19日,在黃岡(光谷)海上科技創新中心11樓,已入駐的湖北宇虹光電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智說。
入駐企業36家,其中孵化企業8家。這是皇崗(光谷)海上科技創新中心開業短短3個多月取得的成果。 2023年2月9日,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企業天地的皇崗(光谷)離岸科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開業。開業當天,28家黃岡企業首批設立研發機構。
皇崗(光谷)海上科技創新中心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專業化運作”的原則建設和運營。具有企業孵化、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科技招商四大功能。構建“前端研發、孵化“人才引進、招聘在武漢,后端轉化、生產、人才利用在黃岡”的協同發展模式,為黃岡市融入武漢都市圈打造橋頭堡以五峨荒荒為核心的區域。
近年來,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按下了加速器。作為都市圈核心城市,黃岡聚焦“科技共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落戶黃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更多科技成果落戶黃岡,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2023年,黃岡市出臺《關于建立全市優勢產業突破發展專項工作機制的意見》《關于深入實施制造強縣實施方案集中力量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的意見》等文件(2023-2025)”共同打造“31030”產業集群。截至目前,武漢市區已簽約項目80個,協議投資額1096.41億元。
“過去,我們都是被動等待企業提出需求,然后聯系科研院所阜陽市黃岡實驗中學,但效果并不好。”黃岡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現在,黃岡在全省離岸科技創新中心首創了針對企業的“科技創新服務專家”服務機制,持續推進“32232”合作工程,促進人才跨區域流動。 2023年以來,從武漢新引進省科技副院長29名、博士服務團隊13個、科技特派員16名,新增院士(專家)工作站5個。相關人才政策不斷出臺,支持黃岡高層次人才。技術服務。
2023年,黃岡(光谷)海洋科技創新中心聯合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船舶工業712所、湖北東湖實驗聯合舉辦湖北省內河綠色智能船舶試點示范推廣會,兩個百億船舶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 ;配合武漢市科技局組織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簽約項目5個;與東湖高新區合作在黃岡舉辦“光谷清通匯”,10家企業簽訂投資意向協議。
科創專家深入企業,主動了解科研需求,組織同類企業參觀高校和特色實驗室。企業了解科技前沿趨勢,大學了解企業研發需求。這一創新加速了校企合作的進程。
2023年6月以來,黃岡已組織近百家企業與省內15所知名大學洽談,邀請高校專家直接到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組織對接會50余場推動各類合作項目40余個。 ,申請專利21項,建立10個創新平臺。
黃岡積極融入光谷科技創新走廊,初步形成“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岡、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岡、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岡”的發展態勢。
同時,黃岡市依托優勢產業打造產業創新平臺,圍繞強縣工程和鄉村振興,先后成立了湖北中科、蘄春洽愛、麻城吉創、黃梅紡織、紅安薯芋、團風鋼構、羅田牛羊、英山茶業、武穴磷氟化精細化工、習水萊工等十一家工業技術研究院亨氏、新腦同智實現了產業技術研究院縣(市、區)和重點行業“兩個全覆蓋”。其中,湖北中科、蘄春洽愛、麻城吉創、紅安薯太郎、新腦同智5家產業技術研究院獲批省級資質。
2023年,黃岡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突破10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272億元,實現新突破。
互相補充、互相加強
打造城區產業“集聚鏈”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是武漢都市圈十大示范項目之一。黃岡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供圖
黃岡借力武漢都市圈發展,加快光谷科創走廊黃岡功能區建設,推動黃岡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產業同鏈”。通過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對接合作,黃岡人福藥業、伊利乳業等一大批企業和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是武漢光谷首個“飛地園區”,也是武漢都市圈十大示范項目之一。
2023年3月9日,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光谷第九園”正式揭牌。作為武漢東湖高新區與黃岡市共同打造的“飛地”,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主要依托東湖高新區的政策、產業、資本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結合依托黃岡市資源和產業基礎,發展光電子信息、智能制造裝備、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形成“研發在光谷、生產在黃岡、總部在武漢、連鎖在武漢”的產業協同生態。黃岡”。
建成后,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將成為承接東湖高新區成果轉化和產業轉移的主陣地,與武漢市、黃岡市探索武漢、湖北、黃岡一體化發展建設長江經濟帶區域產業互動融合示范區。重要平臺。
2023年5月,總投資約4億元的高新技術孵化器二期項目將開工建設。目前,已有10多個高新技術項目落戶黃岡光谷科技產業園。
皇崗高新區聚焦光電信息和生命健康兩大新興產業,已成為武漢“光芯屏終端網絡”萬億級光電信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作為全市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和城市經濟主戰場,皇崗高新區肩負著引領產業集聚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高新區錨定“123+N”新發展思路,搶抓光電材料產業機遇,合力推動與武漢光學的產業對接、資源互補、錯位發展谷,重點以光電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業三大新興產業為主,推動產業集聚高質量發展。 ——在光電信息產業上,以磁性材料為切入點,培育光電器件和高傳輸率光模塊產業集群。華工正源、TCL、新捷電子、浩瀚光電等一批光通信器件企業已建成投產。投資100億元的三利光譜超寬偏光片生產項目一期已完成樁基70%;來自武漢光谷的企業已整體搬遷至黃岡工業園區安一辰,2023年產值可突破2億元……
2023年以來阜陽市黃岡實驗中學,皇崗高新區承接武漢產業轉移項目14個,總投資104.17億元。上賽光電、光華藥業、聚安儲能等一批強鏈補鏈項目落戶高新區。截至2023年12月,高新區累計落戶產業項目53個,其中產業鏈項目占比由往年的20%左右提升至85.7%。力爭到2025年實現光電信息產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生命健康產業方面,在人福藥業等龍頭企業帶動下,以光谷生物城配套產業為重點,黃岡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聚集效應日益增強:黃岡魯班藥業已成長為全球抗高血壓藥物的領導者。最大的美沙坦中間體生產商,市場占有率70%,位居全球第一。湖北健帆生物達產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血液透析粉、液生產工廠,年產值約8億元。
截至目前,黃岡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已有22家企業投產留學之路,8個項目在建,2023年新簽約項目7個,形成投產的良好態勢。生產、開工建設、簽訂合同。
——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領域,聚集了科豐傳動、中科智能、小鹿機器人等代表性企業;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有巨創重工、江潤造船、華海造船等企業,引進中國船舶重工金屬、中船712等中船企業和科研院所;在先進電爐領域,以華耀集團為首的電爐制造企業百余家,形成了電爐設計、模塊生產、加工生產等系列化、產業化、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在航天裝備領域,緊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等,區位優勢明顯,為高新區發展航天裝備產業創造了條件。
追“高”、追“新”、乘“機”騰飛
建設科技城、航空城、文化旅游城
黃岡高新區是湖北省最早設立的高新區之一。黃岡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供圖
黃岡主城區緊鄰武漢,毗鄰長江,與各大機場相連。近年來,黃岡市圍繞功能集聚產業,著力建設科技城、航空城、文化旅游城。
皇崗高新區以城市園區運營體制改革為契機,與東湖高新區全面對接,科學整合分散的科技創新平臺,協調創新平臺的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全區科技創新平臺。連鎖創新孵化體系,加快黃岡科技城建設。
皇崗產業園區智匯谷將建設成為光谷科技創新走廊皇崗功能區的技術研發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和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位于南湖產業園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將引進專業運營團隊,為初創企業提供知識型、技術型、要素型綜合服務,幫助其加速孵化入園。
如今,在皇崗高新區,一批“高精尖”企業正在蓬勃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2023年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17億元。
作為國家“十四五”重大生產力布局,花湖機場項目位于武漢都市圈內鄂州、黃岡、黃石的“幾何中心”。 2021年,黃岡市將搶抓機遇,乘“機”蓄勢,乘“機”發展。
以建設“空港城市”為目標,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為重要抓手,黃岡市出臺了《促進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專門惠企政策。重點圍繞供應鏈、總部經濟、商貿物流、電子商務(跨境電商)、機場制造、機場培訓等主導產業“招攬大玩家”,建立具有機場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以供應鏈為核心,打造供應鏈專業市場、總部經濟集群、商貿物流產業集群、電子商務平臺企業集群,形成“一主多強”的產業格局,一批臨空產業正在集聚。加快了步伐。
目前,順豐培訓中心、順豐冷運中心、進出口服務中心一期工程即將竣工并投入運營。卓爾大別山國際博覽中心、皇崗智慧農業博覽城等項目加快建設;機場供應鏈大廈掛牌,湖北機場供應鏈、怡亞通供應鏈、中交車王物流供應鏈、黃岡華芳供應鏈、南水北調生態環保等多家供應鏈企業保護已投入運行。他們正積極與珍寶島、怡亞通等供應鏈“鏈主”公司對接,取得階段性進展。 。
2023年,黃岡市臨空經濟發展工作隊(含黃州區、團風縣、浠水縣)簽約項目49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7個。當年開工入庫、新投產項目19個。有14個圖書館項目。簽約項目9個落戶皇崗臨空經濟區,其中超10億元項目2個。一個全新的航空城正在鄂東崛起。
黃岡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2023年,黃岡市將實施全區域文化旅游戰略,整合全區域、全業態、全產業鏈文化旅游資源,推介黃岡好山、好水、好文化、好產品、好產品。區位成為發展優勢,以文化旅游為引爆點,撬動一二三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3年2月,黃岡市23家景區已全部續簽武漢市區年卡合同。首都圈共有117家景區簽約年票。黃岡景區加盟數量位居第二。 2023年5月1日期間,黃岡市一房難求。武漢市區及外省游客紛紛來到黃岡觀賞、打卡、消費。
團風首屆鄉村文化旅游節主會場和分會場共有攤位200多個,累計銷售額近600萬元。活動期間,45家皇崗地標精品店現場銷售額超過80萬元,帶動商場、餐飲、住宿消費超過500萬元。 2023年前三季度,黃岡市共接待國內游客4353.2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6.53億元;與2022年前三季度相比,分別增長33.10%和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