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5 09:16:36作者:佚名
今年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整場最大亮點,無疑是 Air。
這是歷史上最顯著的進步,蘋果公司總裁庫克對此大加贊揚道 Air,設備非常纖薄,看起來馬上就要騰空而起。
這讓人聯想到,2008年1月15日,喬布斯在舊金山莫斯康中心,從牛皮紙袋中取出Air的那個著名場面。
一開始,許多人并不看好Air,雖然它非常纖薄,但電池無法更換,僅配備一個USB端口和Micro-DVI接口,用戶必須另外支付59美元購買適配器,因此《PC》雜志嚴厲批評它是“極不人性化的構造”。
但是 Air 確立了該系列輕便且效率高的形象,直接促使戴爾撤離個人電腦業務領域,讓東芝電腦部門倒閉,迫使索尼處理掉 VAIO 品牌資產,就算它們將每臺產品的收益削減到43美元,也難以抵擋該系列產品的競爭力。
庫克在2011年8月接替喬布斯擔任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在其領導蘋果的十四年里,公司總收入從六百五十億美元增長至二千九百一十億美元,利潤從一百四十億美元增加為一千多億美元,市場價值更是從三千億美元躍升至三萬三千億美元。
庫克確保了蘋果兩大主要業務領域的穩固發展,并且帶領公司成功推出了Apple Watch等創新產品,這些產品都成為了新的發展引擎。另外,蘋果還推出了自主研發的M系列芯片以及Pro版本,盡管后者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但它也為空間計算技術開辟了新的可能性。
庫克作為領導者,無論怎么評判都稱職,甚至可以說是優秀。他現時已經64歲,這個年齡比標準普爾500指數里多數CEO都要大。因此,有關他即將離開CEO崗位的消息,已經廣泛傳播開來。
庫克的公眾形象通常顯得和藹可親,毫無冒犯之意,然而從商業角度看,他的本質非常富有開拓精神。在他擔任蘋果公司最高負責人期間,他大概希望打造出一款標志性產品,一款能夠載入蘋果以及整個消費電子領域史冊的杰作。
而 Air應該就是這款被他寄予厚望的“開山之作”雛形。
01
這一款在歷史上最薄的設備,其厚度僅是5.6毫米,重量為165克,為了盡可能減小設備的厚度,蘋果公司展示了其強大的技術能力,采用了非常輕的鈦合金框架,實現了“頂部整合、底部電池”的全新設計,并且去除了物理SIM卡插槽,僅支持虛擬SIM卡。
蘋果在外觀上為Air機身選用了高光澤的拋光工藝,呈現鏡面效果,并提供了深空黑、云白、淺金、天藍四種色彩選擇,同時發布了配套的磁吸式充電寶、半透明材質的防護殼、纖薄的邊框保護套,以及能夠更換顏色的斜挎式掛繩。
毫無疑問,Air的設計深受今年時尚界流行的“歐若風”影響,歐若是“Aura”的音譯,意指獨特的氣息和靈性,也與北歐神話中極光女神的名字相同,在風格上,以低飽和度、高明度的色彩為特點,注重營造氛圍,展現溫柔、優雅、自然的氣質。
蘋果公司負責產品設計的高級管理人員莫莉·安德森指出,蘋果公司不打算僅僅向用戶推出現有設備的改進型蘋果手機創始人,而是要打造能夠挑起用戶購買糾結的商品。即使對于沒有更換設備必要性的顧客,看到產品后也會產生添置第二部的沖動。
庫克著重指出,定制化配件能夠體現個人風格,從而加深用戶與產品間的情感紐帶。概括來說,蘋果不希望產品僅僅被放在口袋或包中,而是要變成外部的裝飾品,或者做成包上的掛件,以此直接呼應之前風靡全球的吸引注意力的潮流。
Air明顯是蘋果刻意策劃的跨界舉動,著重展現視覺效果和觸感體驗,瞄準的不是所有電子設備愛好者,而是對性能要求不高但對外形更為在意的時尚人群,意圖吸引追求獨特風格的年輕消費者。
這一策略,像不像17 年前初代 Air推出時的目標定位?
如今看來,第一代 Air 的設計依然非常奢侈,一臺 CNC 加工就需要三小時,合格率只有三分之一。這款產品運用數控銑削技術,打造出0.3毫米的鈦合金超窄邊框,同時運用納米氧化鋯晶體定向布局方法,讓超瓷晶背板在保持同等強度的前提下,材料消耗降低了三成。
Air運用隱匿的內部構造,采納了專有技術的疊層式主板方案,把新近研發的N1藍牙及WiFi器件、C1X通訊單元和A19處理器集成于同一硅基板上,同時與影像組件直接對接,顯著降低能耗并提升空間運用效能,這與Air革新了筆記本電腦的內部布局方式完全一致。
Air廢棄了實體SIM卡,轉而使用虛擬SIM卡,這應當是整個行業的走向。預計到2026年,全球配備虛擬SIM卡的手機普及率會超過百分之六十,蘋果在此方面再次引領了行業發展方向。
外界揣測,Air的纖薄外形是蘋果為發布可折疊設備所做的準備。庫克沒有直接回應有關折疊屏的消息,而是透露蘋果“極擅守口如瓶”。
然而到了8月,新聞報道顯示蘋果手機創始人,蘋果計劃在2025年推出一款極薄型號的Air產品,預計2026年則會發布其首款可折疊設備,又據稱在2027年的周年紀念日,蘋果將推出全玻璃材質的手機。
從 Air的種種設計來看,上述報道可能并非無中生有。
02
但資本市場似乎并不買賬。
蘋果公司股票在發布會當天出現下滑,今日美國股市交易期間,該企業股價再度下挫起步網校,跌幅超過百分之三,有分析機構指出,新推出的 Air 型號因缺乏吸引力,或將對銷售業績造成影響。
這次的 17標準版,可以稱作配置全面的“全能型選手”,它要負責處理大量的任務,而 17pro則要瞄準高端專業領域。相比之下, Air在價格與性能的平衡上,確實讓人感覺不太劃算。
根據京東平臺的預約數據統計,有134.9萬人選擇了預約,Pro機型獲得了75.9萬人的預約,另一款產品則吸引了95萬人預約,相比之下Air機型的預約數僅為13.6萬人,這一情況印證了摩根大通悲觀的預測并非空穴來風。
資本市場感到相當不悅,整個發布會過程中完全沒有提及人工智能,盡管秋季新品發布會通常更側重于設備展示,而WWDC則用于展示最新的軟件和技術,但此時的美股市場,已經顯示出對人工智能的強烈依賴,一旦缺乏相關內容便會出現下跌。
蘋果在當前的智能助手領域,已經不復推出Siri時的萬眾矚目,反而逐漸顯現出“只專注設備制造的廠商”形象。
事實上,自宣傳開始以來,蘋果便借助具有明確指示性的宣傳語和流動玻璃標志,示意發布活動將主要關注設備產品,而發展滯緩的人工智能業務不會占據太多時間。
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蘋果公司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緩慢地改進產品,而是選擇大幅度地提高配置。
17標準版備受批評的顯示屏獲得了顯著改進,首次應用了以往Pro機型專有的技術,實現了120Hz高刷新率在所有型號上的普及;在續航表現方面,17標準版能夠提供“整天電力支持”,而17 Pro系列則搭載了蘋果“史上最強的電池配置”。
庫克顯然也察覺到,技藝即便再高超,也必須變換方法來適應市場的演變。
面對美國政府發起的貿易爭端,蘋果公司這次也承受住了費用增加的挑戰,沒有把加征的關稅轉嫁給購買者,在內存容量增長一倍的情況下,新款十七標準版價格跟舊款十六系列相差無幾,美國官方網站基礎售價是七百九十九美元,中國地區為五千九百九十九元
必須指出的是,5999元的售價恰好落在國家補貼政策設定的手機價格范圍之中,很明顯蘋果公司有意讓 17標準版“搭”上補貼,以此促進國內市場的銷售情況。
手機產業方面,蘋果公司以普通版采用頂級配置來吸引普通消費者,以專業版來穩固高端用戶群體,同時借助Air系列開辟全新領域,這種布局表面看似常規,實則蘊含著深厚的戰略意義。
表面上,安卓陣營看似平靜無波,實則暗中留意。正如前文所述,蘋果推出了運用全新液態玻璃打造的iOS26,各品牌在微博上紛紛嘲諷,但私下里均透露會進行模仿。
Air的開售初期訂單反應平平,不過依據Omdia的測算,該產品首年度的交付總數達到一千萬部。Omdia負責消費者業務的副總裁兼高級副總裁彭路平在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剖析道,倘若Air能夠實現銷量突破,便能為來年折疊式設備的制造提供必要的產能基礎。
華為在上周發布了其最新款的三折疊屏手機Mate XTs非凡大師,其起售價為17999元。三星作為蘋果在國際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從2019年推出首款折疊屏手機Fold開始,已經陸續推出了多種折疊屏設備,包括大尺寸和小尺寸等不同系列。統計資料表明,三星在2024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的占有比例達到了45.2%。
假如蘋果公司明年確實會發售可折疊手機,那么 Air 的實際使用感受就極具影響,這將直接關系到它的銷售能否顯著回升。
03
蘋果在2024年秋季的展示活動中,對面向用戶的AI功能著墨不多,僅對后臺AI技術如何支持各項功能略作說明。這種有選擇性的披露方式,似乎印證了外界關于蘋果AI發展受阻的猜測,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AI服務部署進程也顯得十分緩慢。
不過,蘋果也找到了合適人選幫自己找補臉面。
這是近期首次萌生更新念頭!發布會落幕,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專門撰文盛贊蘋果新機型。
今年八月,由馬斯克掌管的xAI在美國對蘋果公司提起了訴訟,聲稱這兩家科技領導者運用了"不正當聯手"的方式,限制了人工智能行業的公平競爭環境。外界對于蘋果與AI合作的實際進展并不知情,不過考慮到蘋果AI的合作伙伴奧爾特曼在面對AI領域缺席時顯得那么鎮定自若,也許蘋果的AI項目整體上依然處于掌控狀態,只是蘋果打算等其完全準備好之后再推向市場。
根據第三方分析,蘋果所有型號手機庫存將近1億部,較上一代產品同期的備貨量增加了大約2000萬臺,這表明蘋果對新產品的市場表現抱有很高的期望。
由于國際形勢日趨復雜,蘋果公司在多個國家的經營狀況愈發艱難。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市場地位已經滑落至第五位。
最新市場調研結果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手機市場,蘋果公司依然保持領先地位,其市場占有率為62%,不過增長速度僅為3%。與此同時,中國品牌在高端市場嶄露頭角,華為的增長幅度超過24%,小米的增長速度則高達55%。
蘋果作為一家美國企業,有責任維護本國立場,認同并執行特朗普當局的指令,即便這會犧牲自身利益,蘋果也離不開中國,因為中國的供應鏈體系具有獨特性,難以被其他地區替代,同時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對蘋果的經營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根據新聞報道,庫克確立了內部"3+3"的準則,要求蘋果的每條產品系列,在國內和國外都必須配備三家供應廠商。
今年八月,蘋果公司以在美增加一千億美元投資為交換條件,換取了針對印度組裝產品的懲罰性關稅免除,這一舉措再次體現了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
五家設在印度的工廠現在開始生產十七系列產品了,這標志著印度首次負責所有型號的生產工作。以往Pro機型通常先在中國制造,再逐步轉移到印度工廠。由此可見,印度代工廠的生產技術已經大幅進步。來年,美國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都將源自印度制造。
擔任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企業的領導者,庫克正努力協調各方訴求,這種協調十分脆弱,即便是耐沖擊性極強的陶瓷玻璃,也難以抵御猛烈撞擊。如果說Air是他呈現的“設計佳作”,那么實際上,蘋果企業本身也是他全力守護的對象。
秋季發布會期間的產品體驗活動上,庫克與中國多位數碼博主一起合影,并且進行了友好交流,絲毫不見大企業領導人的傲慢姿態,他和吳彥祖的合影互動也登上了昨日微博的焦點話題,由此可見,庫克為拓展中國市場業務真是全力以赴。
這與性格孤傲的喬布斯截然不同。庫克與各界人士都維持著友好互動,頗有為蘋果公司“保駕護航”的姿態。
二零一二年九月,在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庫克推出了喬布斯卸任后的新一代蘋果產品,并將其命名為“那個自那以后最重要的東西”。
但是它的研發在喬布斯生前就已結束,如今,Air系列以及它的后續產品,才是庫克真正要專注的“那件重要的事”。
到 Air完全體發布那天,估計才是他了無遺憾退休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