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7 09:10:02作者:佚名
01
徐嵩在中學階段,父母將他送往成都的一所著名寄宿學校就讀。他天性細膩,在關鍵的選拔考試中,成績僅比錄取線低六個分數單位,因此他的學習檔案被安排在別的地方。因為這個原因,他時常憂慮,害怕同學們會對他產生輕視的情緒。
他注意到同窗低聲交談,便揣測對方是否在暗地里議論他的學歷情況
徐嵩承受著沉重負擔,時常心神不寧,難以入睡。有一次期中測驗,他表現糟糕上網沒意思,家長座談會上,教師當眾指名斥責了他,指出他擅用英語口語練習時段完成作業留學之路,并且不遵守教導。
回到家里,母子二人激烈爭辯起來。當時,徐嵩精神狀態極差。后來,徐嵩被確診患上心境障礙,母親只好讓他停學。
02
徐嵩的爸爸是位數學教師,他十分嚴格地要求徐嵩。偶爾,他會親自指點徐嵩。只要徐嵩做錯題目,他的父親就會大聲斥責,罵兒子是“天下頭號笨蛋”。
徐嵩的母親憂慮孩子的心理狀態,屢次與徐嵩的父親發生口角,狀況惡化時還會發生肢體沖突。
徐嵩家父后來因觸犯律法被關押進監獄,即便身處監牢,他仍然不忘訓導兒子,叮囑徐嵩必須考入北大和清華,若是沒有考上,那就會成為社會的渣滓。
幸運的是,徐嵩在母親徐氏的照拂中,領悟到人的意義并非單憑一場測驗便可判定。
青少年抑郁癥≠玻璃心、矯情
依據最新公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國內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的普遍程度已經達到17.5%。在這之中,重度抑郁障礙的比例為2%。
另外,《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揭示,國內青少年抑郁情緒的發生比例達到24.6%。諸多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群體中抑郁癥狀的流行狀況不容樂觀。
年紀輕輕,為何會陷入情緒低落?青少年出現抑郁狀態并非性格脆弱,也不是小題大做,造成抑郁癥在年輕群體中增多的情況因素復雜,涉及遺傳背景、成長階段、性別差異等。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大腦功能尚未成熟,容易形成生理上的脆弱性,從而誘發抑郁情緒。
現在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部分家長追求利益心切,用各種方法教育孩子上網沒意思,盼望孩子能從最初就領先一步,順利突破階層限制,最終成為既有錢又有名的人。
因此,父母的重擔會轉嫁到子女肩上,讓孩子承受沉重的精神負擔。然而,可用之物總是不多,從某個角度講,長輩只看重分數的行事方式,也會增加孩子遭遇失敗的頻率。
努力追求本應是值得肯定的生活態度,然而常常事與愿違,難以實現預期,致使愿望落空,造成明顯的情緒波動。
一方面承受著長輩的寄望,另一方面遭遇著失利與打擊,年輕人很難在這兩種情境中保持平衡,常常陷入自我苛責和悔恨的情緒之中。
有些家長處理問題過于急躁,孩子遇到挫折失敗,他們不去正面教育,反而責備孩子,給孩子增加負擔,這樣會加重對孩子的傷害,讓孩子感到茫然無助,進而導致孩子出現負面反應。
有抑郁傾向的人,嘴里常說這幾句話
許多人完全意識不到自己正承受抑郁情緒,常誤以為是短暫的低落感受。實際上,抑郁狀態并非毫無表現,傾向于此狀況的人,口中常會吐露以下三種言論:
1、“我就是一個很沒用的人”
覺得本人樣樣事情都搞砸了,看輕自己的分量,持續地自我批評,信念跌落,越來越沒自信,甚至演變成孤僻,完全停止與人往來。
2、“活著好沒意思啊”
生活缺乏意義,時時刻刻都如同受刑一般。平日里排斥與人交往,把自己孤立起來,總感覺旁人在議論自己,過分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評價,對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希望,最終逐漸被無邊的陰霾籠罩。
3、“我好累啊”
常常覺得疲憊不堪,即便毫無活動,僅僅臥床休息,也會覺得氣短胸悶。對所有事情都失去興致,內心時刻緊繃,容易心神不寧、性情急躁,常常徹夜難眠,思緒被形形色色的負面念頭充斥著。
另外,有抑郁癥傾向的人,還會有其他的異常表現,比如:
食欲下降:吃什么都沒有胃口,身體快速消瘦;
情緒波動大:一會安靜一會狂躁,一會興奮一會低落;
行動遲緩:思考緩慢,主動與人交流的次數逐漸減少,甚至出現說話含糊的情況,無法正常溝通。
孩子抑郁了,家長能做些什么?
心情低落時,可能會萌生放棄生命的想法。統計資料表明,三分之二的情緒困擾者抱有自毀傾向,而在這些人中,十分之一的人會付諸行動并導致死亡。
為什么抑郁癥患者會自殺呢?
他們已經無法自控地萌生輕生的想法,覺得生存毫無價值,連呼吸都倍感煎熬。
心理上的困擾同樣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持續無法入眠造成睡眠匱乏,會對機體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使得痛苦程度更加嚴重。
對于情緒容易低落的年輕孩子,家人的支持非常關鍵。那么,家人應該采取哪些行動呢?
1、正確與孩子溝通
絕不能責備或苛責孩子,需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探究他們情緒低落背后的緣由。鼓勵孩子參與他們熱衷的愛好,有助于點燃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協助他們重拾樂觀生活的信念。
2、重視孩子的身體狀況
必須把孩子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協助他們改掉頻繁玩電子游戲、深夜不睡、食用不健康食品等不良行為。不能讓孩子長時間接觸電子設備,需要壓縮上網時長,降低負面內容的誘惑。
3、尋求專業的幫助
需要時應當咨詢專家意見,規劃醫治方法時,要讓小患者參與其中,這樣能夠防止他們將來抵觸治療,進而阻礙治療過程和成效。
現在,青少年抑郁問題依然很嚴重。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想法沒有問題,但必須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尋找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給孩子增加負擔,那樣反而會帶來負面效果,傷害到孩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