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9 10:08:20作者:佚名
削減預算、實施全球招生限制、警告可能取消稅收減免資格、啟動多項審查……針對著名高等教育機構哈佛學院,美國總統特朗普持續施壓,準備實施更嚴厲的措施。
根據新華社消息,特朗普在26日發出警告,如果哈佛大學不提供外國學生數據,美國政府打算減少該校3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這筆資金將分配給全國范圍內的職業技術學校。
到目前為止,對于聯邦政府的強勢行為,哈佛大學沒有像其他高校那樣妥協,而是決定正面抗衡。
一方位于權力結構的最頂端,另一方處于學術研究的最高層級,這場頂端較量將如何發展?華盛頓地區對高等學府的諸多顧慮,揭示了美國當前的社會狀況,同時預示著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和深遠變革。
“戰爭”持續升級
特朗普“挑戰”哈佛始于3月的反猶調查。
新一輪巴以爭端持續很長時間,也攪亂了美國學校的安寧,不少大學出現了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的集會活動。
特朗普當局以學府姑息“仇猶思潮”為由,向哈佛、耶魯等數十所大學施壓,要求它們“糾正錯誤”,措施包括禁止師生在校園佩戴面紗哈佛大學教育學,取消促進多元、公正、包容(DEI)的相關計劃,否則將終止對它們的聯邦撥款。
美國藤校雖為私立大學,但相當一部分預算依賴財政撥款。
特朗普當局對高級學府發起了猛烈攻勢,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等機構首當其沖。
哈佛大學作為常春藤盟校中的頂尖學府,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關注焦點,其獲得的聯邦政府資助以及項目合約總額高達九十億美元,目前正在接受嚴格審查。
由于官方的停止供應警告,一些教育機構被迫讓步,而哈佛大學卻依然堅守立場拒絕屈服,因此它更加成為眾人攻擊的中心目標。
四月份,艾倫·加伯校長發布了一封公開文書,表示不配合所謂的整頓工作,并批評國家層面的管理機構對教育領域進行不合時宜的過問。
美國政府緊隨其后,暫停了22.6億美元的國家財政撥款,同時中止了6000萬美元的長期合約支付。
哈佛校方不認可,遂向特朗普當局提起訴訟,指責其意圖借助凍結聯邦財政撥款,干預哈佛的學術自由選擇。
5月,白宮與哈佛之間的“攻防戰”持續升級。
2日,特朗普聲稱要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如果這樣做,那么哈佛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富裕校友的捐款就要被征稅了。
13日,特朗普政府再斷一筆4.5億美元撥款;
二十二日,終止授予哈佛大學學生交流項目資格,禁止該校接納海外學子,并迫使哈佛大學提供國際學生名單起步網校,白宮還要求將近六千八百名現居國際學生于九十日內轉學,否則將喪失合法在美國留學的身份,
二十三日,哈佛大學向特朗普當局提起了新的訴訟。與此同時,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庭一位司法官員針對“禁止錄取”政策頒布了臨時干預措施,指示在五月二十九日的審訊之前保持原有狀態,不得更改
二十六號,特朗普再次發出最后通牒,以減少三十億美元資金為籌碼,強迫哈佛大學提供外國學子數據。
此外,哈佛還面臨涉嫌種族歧視等多項調查。
為何“死磕”哈佛?
特朗普與哈佛何仇何怨,為何“死磕”對方?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刁大明指出,此事牽涉到哈佛大學存在反猶現象、提倡多樣性等問題,并且其中隱含著特朗普的周密布局。
“特朗普對重塑美國高等教育以及整個教育體系具有長遠構想。”
特朗普覺得,要讓美國變得強大,處理好國外事務是不夠的,同時也要處理好國內事務。
例如,為了應對財政和人口構造上的挑戰,特朗普實施了削減開支、裁減人員以及嚴格限制外來移民的策略。
改革教學方針也是整體規劃中的重要步驟,體現特朗普對于美國未來人口形態變化的憂慮。
倘若大學借助多元化倡議,促使眾多非白人群體獲得高等教育機會,進而掌握國家管理的關鍵崗位,那么,這個未來的美國,絕非特朗普及其所代表的白人優越論者所期望目睹的景象。
刁大明強調,特朗普把教育當作決定未來的核心環節,意圖借助教育改革,保障白人在未來國家管理和權力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并持續鞏固其地位。同時,他主張把保守主義思想融入教育系統,以此抵制自由派(民主黨)推行的“多元文化”“身份政治”等主張,避免大學淪為自由派的據點。
對哈佛采取強硬措施,還在于該校不屈服,率先發起抗爭,甚至對政府提起訴訟,此舉激怒了特朗普并招致報復,他企圖借此進一步打壓哈佛。此外,哈佛享有極高聲譽且具有象征意義,針對該校施壓能夠樹立標桿,產生震懾效果。
能否“硬剛”到底?
若缺失留學生,哈佛便不再是哈佛。該校在社交平臺“臉書”發布此言。
在白宮高壓之下,哈佛能否繼續挺直脊梁?
有說法稱,白宮同哈佛的沖突已經變成一場決心比拼。前者利用管理措施和資金手段施加壓力,后者則動用法律手段進行反擊。
下一步將關注權力與法律之間的角力。
美國里士滿大學的法學教授卡爾·托比亞斯指出,該案在初期會在馬薩諸塞州與新英格蘭地區的聯邦法院審理,這些法院以往多次對特朗普政府作出不利的判決,但如果案件最終會到美國最高法院,考慮到保守派法官占多數,結果將很難預料。
刁大明認為,哈佛能否“硬剛”到底仍是未知數。
短期內,哈佛大學主要借助法律途徑實施反擊,采取司法訴訟方式阻止或延緩相關政府行動,比如推遲執行招生限制令,并就聯邦資金凍結的合理性提出質疑。
從長遠角度觀察,倘若特朗普持續施加壓力,繼而減少聯邦財政撥款,或者撤銷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又或者對大學捐贈資本實施分層征稅,哈佛大學或許會承受顯著困境,尤其是生物學、醫學等科研方向將遭受嚴重打擊。
根據《哈佛雜志》所載信息,2024財年聯邦研究經費大約占哈佛總收入的十分之一。
刁大明強調,聯邦科研資助一旦停止,這個空缺很難完全填補,即便哈佛提起訴訟,效果也并不顯著。即便哈佛最終獲得勝利,政府依然能夠拖慢落實進程,比如推遲資金發放。在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哈佛能否堅持住,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哈佛大學已經展現出高度的適應性。它首先解除了那位未能充分尊重以色列立場的地區研究中心主任職務。此外,學校還采取了通過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的措施。
刁大明進一步說明,就算哈佛方面有所讓步,具體怎樣修正還是個未知數,也許會搞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把戲,既不徹底聽話,又想保住自身自由度。
輸的將是美國?
有觀點認為,在這場“戰爭”中,輸的將是美國。
刁大明認為,聯邦政府直接干預私立大學的管理,是頭一回發生的事情哈佛大學教育學,這會對美國造成諸多層面的重大沖擊。
首先,將使美國社會秩序與國家治理陷入混亂與錯位。
特朗普的非常手段已經侵蝕了根本準則,可能會招致對權力失當、政策強行推行問題的關注,這是刁大明所表達的看法,美國司法體系與制度規范所固有的明確界限正面臨沖擊。
其次,損害美國形象、競爭力以及人才吸引力。
此事會招致普遍的避諱心理,許多人會因憂慮美國政策多變而選擇不去那里,如同受到驚嚇的鳥兒般警覺,紛紛退縮,這無疑會損害美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國際地位,簡直等于主動削弱自身的實力。
英國《自然》雜志一項調查表明,在1600名受訪的美國科研人員里,超過1200人打算離開美國,這個比例大約是75%。
最終,美國政府向哈佛大學發起猛烈攻勢,這具有標志作用,表明美國的“文化對抗”已進入白宮,白宮轉變為關鍵“交戰方”。
刁大明強調,以往,民主黨和共和黨,或者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在價值觀、身份認同、多元文化等文化問題上的分歧,僅僅發生在公共討論或選舉背景下。現在,國家權力機構直接參與文化領域的沖突,總統企圖借助行政手段幫助保守派在這場文化沖突中取得勝利,這表明政治上的兩極分化已經影響到教育和文化的核心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