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3 09:09:12作者:佚名
美國聯邦政府在26日公布了一項稅收改革計劃,該計劃被譽為前所未有的強力措施。若該計劃在國會中獲得全面通過,無疑將對美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帶來顯著影響。
稅收改革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它能夠吸引美國企業在美國本土發展。僅僅是將企業所得稅率從大約35%下調至大約15%美國減稅,就能顯著減輕美國企業的稅負,使其遠低于經合組織國家約25%的平均水平,而這部分減免的稅額將轉化為企業的利潤。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與城市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稅收政策中心的預測,今年美國企業的盈利預期將增長1080億美元,而明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150億美元。此外,15%的稅率已逼近若干避稅地的標準,再考慮到美國經濟規模巨大所引發的規模效應,實體經濟有望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據美國稅收基金會估算,在理想情況下,稅收改革將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提升6.9至8.2個百分點,并創造約2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企業面臨流入或回流美國的抉擇。盡管美國政府宣稱將對海外滯留利潤不匯回的本國企業征稅,然而已有消息透露,該方案中的稅率將設定為具有優惠性質的低稅率。據估算,美國企業的離岸利潤累積高達約2.6萬億美元。因此,像蘋果這樣的海外資金存放、現金持有企業,正面臨歐盟等地額外征稅的巨大壓力,同時還要應對美國提供的優惠低稅率,其未來的走向令人關注。
通過三方面手段爭取民心。美國個人所得稅占國家稅收總額的七成左右,若所有稅收改革措施得以實施,無疑會導致稅基減小、稅收減少。此舉將提升美國民眾對聯邦政府的支持度,從而有利于特朗普繼續推行其新政策。
美國稅收改革后,民眾的收益顯而易見,然而留學之路,這背后承受損失的是美國聯邦政府,還有可能受到影響的他國政府。
從外國人的角度來看,美國實施減稅政策實際上是在引發一場稅收競賽。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一些具備實力的國家紛紛加入這場角逐,有的國家選擇競相降低稅率,有的則采取損害鄰國利益的做法,甚至有的國家設立避稅港。目前,這種趨勢已經在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初露端倪。此舉不僅可能導致全球稅收秩序出現紊亂,而且還會使得G20等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機制下所形成的《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等反國際稅收惡性競爭的成果受到削弱。另外,美國的稅收改革還將直接對那些無力參與稅收競爭的出口導向型國家造成損害。
美國聯邦政府面臨財政大幅減少的必然趨勢。據多機構預測,這次稅收改革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在接下來的十年內財政收入減少2萬至6萬億美元。對美國這樣一個債務累累、不久前剛調整過債務上限“天花板”的政府來說,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風險。而且,參與由美國聯邦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也將面臨更高的風險。未來美國的經濟建設不僅需要降低稅收,更需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既要減少財政收入,又要增加支出,同時還要誘導私人資本投入到基建領域。那么,資金從何而來?又有誰敢于跟進投資呢?
此外,對于企業來說,如何使用因減稅而節省的資金,這既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潛藏著風險。如果美國實體經濟的投資率持續低迷,利潤率較低,而炒股等金融交易卻依然有利可圖,企業可能會用這些資金回購股票以提升股價,其他投資者也會紛紛效仿。這樣一來,減稅節省下來的資金可能會像量化寬松時期一樣,推波助瀾,加劇金融泡沫。結果,稅改不僅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美國減稅,還可能成為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導火索。
從整體來看,即便美國稅改方案在國會獲得通過并順利實施,今后在國內仍需精心引導,合理運用這些資金。同時,還需與各國加強國際稅收政策的協調合作,避免彼此造成傷害,從而確保全球經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