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1 14:12:52作者:佚名
今天是2017年9月28日,歡迎收看今天的《寶強談》!
今天寶強主要講以下六點:第一點是:馬云說自己每天都擔驚受怕,感覺如履薄冰;第二點是:馬云說自己每天都擔驚受怕,感覺如履薄冰; 第二點是:對冪律世界生存規則和方法的理解; 第三點是:普通人如何實現領導力和職場領導力; 第四點是:培養情商的5個關鍵步驟情商; 第五點是:只有像人類學家一樣,我們才能理解生活; 第六點是:電動汽車是與未來最好的連接。以下是詳細解釋
1.馬云:每天如履薄冰,惶恐不安 阿里巴巴商業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9月25日參加加拿大門戶網站2017中小企業論壇。馬云在論壇上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覺得我每天都擔驚受怕,如履薄冰,不然我們不可能去執行那么多任務,做那么多事,認識那么多人。”
馬云將阿里巴巴遇到的挑戰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人才的挑戰。 馬云擔心公司的人才可能跟不上公司的發展,因為阿里巴巴沒有先例、沒有榜樣可循。 挑戰; 第二個方面是,包括海外市場在內的全社會對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型平臺會有一個“不適應期”,同時對其抱有相當大的期望,這會帶來政策挑戰和傳統意識。 挑戰; 三是企業本身能否持續創新。
馬云表示:“過去18年我們所經歷的挫折、壓力和挑戰,我認為68年是一般企業做不到的。這18年確實是68年和68年的努力。” 78 年。”
在此前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對話中,馬云也提到了公司遭遇的挫折。 他說:“在過去的18年里,我們每天都犯錯誤,每天都被拒絕,但我認為“被人們拒絕是很自然的。 只有你證明了自己,別人才會幫助你。”
2.認知:對冪律世界生存法則和方法的認知
芝麻社創始人王宇豪在“筆記人”組織的“知識經濟實踐營”上分享了他對冪律規則的理解。 非常有趣,值得與大家分享。
王宇豪讀過網絡科學領軍人物- 的《鏈接》和《爆發》兩本書。 他在這兩本書中得出的結論是,世界是由兩條法則組成的。 一是高斯定律膽戰心驚的戰是什么意思,即正態分布。 簡單來說就是“中間多,兩端少”。 比如,某堂課,成績處于中間位置。 學生最多,成績特別好的和差的學生都不是太多。 另一種是冪律規則,可以理解為80/20規則。 例如,20%的人口占據了80%的社會財富。
在高斯定律生效的地區,平均值非常重要,可以被認為代表整體。 但在冪律占主導地位的領域,平均值毫無意義。 這兩條定律的典型例子是身高和財富。 將姚明放入100人之中不會顯著改變平均身高,但將比爾蓋茨放入100人之中則會極大地改變平均財富。 在高斯定律生效的領域,每個人與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會很大; 但在冪律分布有效的領域,與平均水平的差距將大得驚人。 例如,2016年中國家庭人均財富為16.9萬元,而馬云的資產約為1500億。 王宇豪的觀點是:“凡是與財富相關的領域,包括彩票、創業、金融等,都遵循冪律法則。”
在冪律規則主導的領域,存在贏家通吃、先發優勢放大甚至指數級優勢的現象。 在這些方面,我們要勇于采用最小成本的方法來進行試錯。 有一本很受歡迎的書《精益創業》講到了這種精益試錯方法。 我們需要改變對失敗和錯誤的態度,能夠快速、廉價地失敗,從失敗中學習,然后快速迭代。
王宇豪說:“在冪律的世界里,你不知道成功是如何分配的。如果你沒有一個可以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機制和心態,那么你基本上離成功還有千里之遙。” ”。 那么,雖然事實并非如此。 這對你來說可能聽起來不太好,但是當一個創業項目失敗時,你必須有離開的勇氣。 “離開的勇氣是基本的生存技能。”
3.方法:普通人如何實現領導力和職場領導力
平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覺得公司里的一些事情需要改變英語作文,但大多數人都會等待那些有領導力的人去改變,因為他們覺得只有真正的領導者才有能力做這些事情。 凱洛格商學院戰略學教授哈里·克萊默 (Harry ) 并不這么認為。 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讓自己更有領導能力和行動能力。 他在一篇文章中給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從你所在的地方領導。 許多年輕人說他們想成為領導者,但他們都說沒有人可以領導他們。 克萊默說,領導力并不要求你擔任某個職位,無論你是否有下屬,你都可以開始領導。
其次,開始提供解決方案。 當您發現問題時,立即采取行動并將其報告給您的老板,并附上一兩條建議。 克萊默說,如果你提出問題并提供至少一兩個潛在的解決方案,那么你就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這意味著您不僅僅是觀看,而是參與。 即使你的計劃很糟糕,當你提出一個計劃時,你也宣告了你是一個想要解決問題的人。
第三,做好研究。 你需要關注公司的一切,關注平時可能不知道的信息。 是否有任何您不了解的項目、部門或特殊任務? 克萊默曾擔任百特國際公司的財務分析師,最終晉升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百特國際是一家制造和供應醫療產品、生物制藥和醫療器械的公司。 在擔任分析師期間,一位同事曾經問克萊默,他對某個部門最近的收購有何看法。 克萊默當時承認,他不知道此次收購,甚至不知道該部門是百特的一部分。 克萊默隨后經常收聽季度電話會議的錄音。 在會議上,百特的首席執行官會挑選股東和分析師提出的問題來回答。 克萊默說,當他聽完后,他想,如果他是首席執行官,他會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第四,構建關系網絡。 為了進行研究,你需要了解其他部門的人,你需要知道其他部門的同事在做什么。 克萊默表示,向其他部門的人員提供幫助是建立關系的好方法,而且不必擔心你在幫助誰或他們在組織結構中的職位有多高。 相反,接觸每個你認為可以幫助的人,并在此過程中了解組織的各個方面。
4. 發展情商的 5 個關鍵步驟 情商
情商是識別和管理個人和他人情緒的能力。 許多學術研究證實,科學的情商測試可以預測一個人在工作表現、領導潛力、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等方面的表現。 情商高的人往往善于交際,身心健康,幸福感高。
情商測試得分低的人是否有可能在先天的基礎上提高自我反思和人際交往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實際上是人格特質的組合。 與智商不同,它是可塑的,不會保持靜止。 對自己情商要求較高或者想要幫助別人提高情商的人,只要投入專注力和精力,就能提高和提高。
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倫敦大學學院商業心理學教授 和組織心理學家 分享了培養情商的五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是從自我欺騙走向自我認識。 文章稱,人格或情商由兩部分組成:自我評價(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評價(別人如何看待我們)。 真正了解自己,就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并知道這些優點和缺點與別人相比如何。 例如,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情商很高,但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擁有。 人會被別人認為情商高。 要從自我欺騙轉向自我認可,你需要獲得準確的外部反饋,例如可靠的性格測試或360度反饋調查。
其次,從關注自己轉向關注他人。 情商低的人往往很難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尤其是在沒有明確的是非標準的情況下。 文章作者建議,關注他人可以從對其他團隊成員的優點、缺點和價值觀的基本欣賞和認可開始。 與團隊成員進行頻繁、簡短的討論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何激勵和影響他人。 這些討論促進互助、團隊合作和外部溝通。
第三,成為有益的溝通伙伴。 事業成功的人通常被視為更有益的合作伙伴。 他們似乎更具團隊合作精神、友好、信任且無私。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難免會給人留下防御性、消極、悲觀的印象。 對于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來說,在向他人分配任務或尋求幫助之前確保適當的人際溝通非常重要。 “定期、主動地分享知識和資源,而不求任何回報,這大有幫助。”
第四,控制情緒。 在商界,遇到突發事件而感到沮喪的人被認為還沒有成長。 如果你經常容易喜怒無常,高興或生氣,你需要反思那些讓你生氣或沮喪的情況,并觀察你遇到挫折時的攻擊傾向。 通過發現自己的情緒觸發點,您可以避免有壓力的情況和沖動反應。 因此,“你不僅需要知道自己在真實情況下會有什么感受,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知道是什么導致了這些情緒。”
第五,保持謙虛,即使你是假裝的。 有領導才能的人通常不太在意包裝自己的頭銜,因為他們非常謙虛,在自信和謙虛之間保持平衡,不偏不倚,愿意接受意見,敢于承認錯誤。 這些能力是有價值的。 “要提高情商,有時候需要假裝自信,但更重要的是假裝謙虛。這個世界需要能隱藏弱點的人,但也需要能隱藏鋒芒的人。收起你的傲慢吧。”并選擇對抗性并尋找更多機會承認他人,即使你認為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
文章作者在最后還提到,訓練情商的總原則是:不要改變自己的性格,而是放棄不適當的行為,代之以更適當的行為,克服不良傾向,養成新習慣,提高他人的行為習慣。對你的印象。
5、只有像人類學家一樣,我們才能理解生活。
土耳其作家、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每次準備創作新作品時,都會進行相關研究并樂在其中。 例如,小說《我腦子里的怪事》講述了一個街頭小販的故事,因此他采訪了許多服務員、賣酸奶或雞肉和米飯的攤販、電網維護工人、退休警察、冰淇淋工匠等。帕慕克在接受法國獨立媒體采訪時表示,寫小說離不開做研究。 有時他甚至因為想研究某個領域而決定小說的主題。 “我經常在創作過程中中斷自己進行研究。 “我創造了我的角色,然后我轉向采訪人們,然后我了解更多以更好地理解我的角色膽戰心驚的戰是什么意思,然后我開始寫作......需要像人類學家一樣工作才能真正理解那些不同的生活,”帕慕克寫道。 寫《我的名字叫紅色》時,我會研究古代歷史,觀看無數的繪畫,了解藝術史; 寫《雪》的時候,我會去土耳其東北部的卡爾斯住一段時間; 在創作《純真博物館》時,他經常去博物館,閱讀大量有關戀物癖的書籍。 帕慕克認為小說主要是用來了解人的。 我們需要對每一個人物感興趣,即使是最卑微的人物我們也必須接受和包容。
當帕慕克寫初稿時,他并沒有限制自己。 他既不感到羞恥,也不感到尷尬。 后來,當他重讀草稿時,他會糾正那些過分的地方。 對他來說,寫作就是尋找一種舒適的心情。 他會遠離強烈的戲劇性沖突,試圖在好與壞、平凡與戲劇之間建立一個平衡。 《我腦子里的怪事》中有一個鏡頭就體現了他的這種風格:有人來到主人公的家中尋找,但最終他們談論的是足球。 “這是為了定下基調:有時是強調的,有時是簡單明了的,”帕慕克說。 “講故事的核心元素被稍微移到了舞臺的一側,一些無關緊要的軼事被放在了中間。”
6、電動汽車是與未來的最佳連接
中國汽車百協主席陳慶泰是汽車行業的資深人士。 曾任第二汽車集團總工程師、總廠廠長、東風汽車董事長。 陳清泰還研究宏觀經濟學,并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9月24日,陳清泰在中國電動汽車100常州論壇上表示:“21世紀的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可能會深刻地改變世界,達到我們無法想象的程度,就像20世紀的內燃機車一樣。”
2016年,挪威、荷蘭、德國、法國、英國、印度等國均公布了停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的時間表。 其中,德國是全球最強大的燃油汽車生產國,也提出到2030年停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宣布禁止銷售燃油汽車。 沃爾沃、大眾、寶馬、豐田等汽車巨頭也迅速轉向新能源汽車。 摩根士丹利也在近期報告中表示,如果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被分拆,估值可能達到700億美元甚至更高,高于目前福特汽車的460億美元和特斯拉的560億美元。 。 從政府、車企、資本市場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顛覆性變革。
因此,陳慶泰對汽車行業的判斷是,最遲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汽車,這意味著電動汽車將在市場上逐步取代燃油汽車。 此外,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是兩線作戰。 一方面是動力系統,包括電池、電機、電控,但這只是電動汽車的1.0版本。 另一條戰線代表電動汽車2.0和3.0版本。 然后就是信息化、智能化,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陳慶泰表示,汽車和內燃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重塑了全球基礎設施和現代生活,被稱為“改變世界的機器”。 今天,電動汽車將以同樣的力量改變世界。 “電動汽車之所以能再次改變世界,就在于它最能連接未來。未來是什么?未來是新能源,特別是分布式能源,未來是智能電網,未來是智能交通,未來是智能交通。”未來是智慧城市,而這些標志性未來場景的一個基本單元就是電動汽車,這些未來場景的實現需要電動汽車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