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6 20:08:33作者:佚名
中文原著如何更好地翻譯成英文?
李霞
早些時候,筆者在牛津管理英文的SCI科技期刊任職期間,周圍的出版界資深人士反復強調SCI論文的獨創性要求,指出論文內容必須由作者獨立完成,無論是用中文還是英文撰寫,都遵循這一標準,一旦論文正式發表,便不可再次利用,例如翻譯成其他語言后重新發表,否則會被視為自我抄襲的行為。這是普遍認同的觀點,也是對創作者獨立貢獻的珍視和維護,同時構成了全球知識產權規則的根基。
書籍的境遇與此略有出入,并且近年來,從華語作品譯為英文后中文翻譯成英文,在國內外發行的數量持續上升。
書籍的譯介發行歷史悠久,只要版權方與出版機構達成協議或形成一致意見,支付版權金或譯制費用,原作以不同語種呈現于出版領域實屬慣例,在文學類作品中尤為普遍。同理而言,科技書籍的中文版本譯成英文或其他文字出版,也理應被視為合理之事。
藝術作品的轉換,注重的是遵循原作,力求精確地向受眾傳遞作品的核心理念和氛圍??萍嘉墨I的轉換則似乎并非如此。倘若作者親自將自己先前以中文撰寫的著作翻譯成英文,并由海外機構負責出版,那么在轉換期間,容許調整并補充額外信息,或者增刪原稿中的部分章節。只要事先同前后兩家出版社協商一致,并且從市場需求和新書讀者角度出發,可以酌情進行修改。倘若改動幅度不大留學之路,原版仍可視為初版,英文版則對應為二版。倘若改動幅度顯著,英文版有時會按首版來計算。
書籍的翻譯工作,即便相較于撰寫原創著作,其制作環節或許會顯得更為簡便,然而其中仍有許多方面需要加以留意。
正文的翻譯方法五花八門,有作者親自操刀的;有讓學生完成導師把關的;也有完全委托翻譯機構,自己只圖省事的。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譯文必須精準,表達也要流暢。我見過一些中文譯英文的稿件,雖然中文部分尚可,但英文水平卻令人擔憂。然而,這并非難以解決的事,倘若創作者自身的英文表達能力不足,尋訪一位優秀的助手便十分關鍵。最終讓以英文為母語的同行進行審閱,是提高效率的極佳選擇。選擇一家實力雄厚的翻譯機構,同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
接下來是圖形,所有插圖說明、表格注釋和頁面注腳都必須譯成英文。過去工作中見過許多圖表中混雜中文解釋的,大多是因為作者或譯者粗心大意造成的。國外的語言編輯英文水平很高,但精通中英兩門語言的人現在非常罕見。再加上不同領域知識差異大,讓英文編輯翻譯中文圖注非常困難。出版環節遇到這類情況時,出版人員只能把原稿退回給作者進行修改。如果拖延到校樣階段,很容易延誤出書日期。
再次涉及圖表的引用授權,這雖是關鍵事項,卻常被忽略。已發表的圖表,若在譯本中再次運用,需明確哪些可無許可直接使用,哪些需獲授權方可重復使用。目前多數出版社要求作者自行處理圖表引用授權,即便需付費也由作者自行負責。部分出版機構設有專門處理版權事務的部門,為創作者提供協助,涉及授權或許可費用等事宜。若引用的圖形資料源自作者先前發表的著作,可徑直與該著作的出版方商議。倘若涉及他人創作的圖形,則需先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明確版權歸屬,進而再與版權所有者溝通。
各大出版機構間存在版權約定,針對出版物中彼此引用圖表的情形,流程手續更為簡便,處理速度也更快些。無論何種情形,作者需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在時間上預留足夠空間,最好是在稿件提交前后完成引用許可的申請。倘若未能獲得引用許可,圖表將不得不替換甚至刪除。這種情況若在出版環節后期才被動處理,必定會引發無謂的延誤,這對作者與出版機構雙方均有害無益,因此應當盡可能預先規避。
印刷方面值得注意。當前國外的科技書籍,彩色印刷的并不多,多數是單色版本,但網絡上的電子版包含彩色插圖。因此,紙質書和電子書分別有單色和彩色的兩種形式,對原始圖像的要求變得更為復雜。作者在制作圖表時,必須提前周密規劃,先與出版社商議清楚,明確自己的著作將采用彩色印刷還是單色印刷,并據此采取相應對策。確保圖注、圖解與圖中文字內容相吻合,以免在提交稿件時雖然附有彩色圖片,但最終書籍印刷為黑白版本中文翻譯成英文,從而干擾讀者對文字信息的理解。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圖表的構思既便于黑白印刷,也適用于彩色印刷。倘若無法同時滿足,則應向出版社提交兩種不同的版本。
此外,中國作家在出版英文書籍時,還需留意若干關鍵事項,諸如與海外出版機構的聯絡方式、咨詢技巧的運用,以及東西方文化在處理事務時各自側重的不同方法和視角,等等。
根據本人多年工作經驗來看,那些中文原版水平較好的書籍,其英文翻譯版本的文字質量通常也不會差強人意。國內作者進行校對工作時,效率普遍較高,不過差錯也相對常見,可以說是急于求成反而效果不佳。無論如何,隨著國內科技實力的持續增強,未來必定會有更多中國翻譯的科技類著作與讀者見面。隨著作者對科技圖書出版認識不斷加深,作品水準必將持續提升,其全球市場地位亦會日益突出。
(http:///u/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