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6 17:09:54作者:佚名
《中國娃娃》過了十五年再度發行,我移除了最后一部分《結尾或者續篇的開端》。這個故事,徹底畫上了句號。
2014年歲末,楊克忽然約我參加一個論壇活動,出席的專家學者有鄧一光以及來自臺島的郭強生,我完全記不起那個論壇討論的核心內容,若非事后翻看活動照片,背景板上的文字顯示主題為《文學與閱讀》,而且論壇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時,還誤用了張悅然的形象。
那是首次公開露面,已過去十四載未曾記錄,我在深圳地鐵目睹一枚五元紙幣掉落,過了五站無人拾取,塞寧在社交平臺留言稱,哪有穿外套的人去參加會議。
我始終一言不發,幾乎緘口不言,整個活動期間都把頭埋得很低。直到鄧一光提及,你曾經創作過《中國娃娃》。我頓時不知如何回應,因為我已經遺忘了自己還寫過《中國娃娃》,整個過程中始終沒有抬起過腦袋。鄧一光表示,他當然記得《中國娃娃》,這部作品意義重大。
我后來給鄧一光寫信,信里完全沒有提我的寫作情況,反而談到了李修文,他說就算他以后完全停止寫作,我也覺得他仍然屬于文學,這句話讓我感動得哭了。
我努力尋找機會讓《中國娃娃》再版,跑遍了全國所有少兒出版社,還直接聯系了原版書社長俞曉群。俞曉群對書的情況記得非常清楚,立刻就能說出版年份、總印量、首發地點、編輯是周琳。但是,沒有一家出版社愿意重新出版這本書,看來它真的已經過時了,離開人們的視線已有十多年,具體多少年我也不知道。
豆瓣上還有一些《中國娃娃》的長短評,我看了很多遍。
有人說完全不適合兒童閱讀,有人說根本算不上一個童話,有人說非常討人喜歡,有人說確實是一個孩子的旅程,是一個關于成長的經歷。
有位用戶自稱豆立方,給予滿分評價,該昵稱并非真實身份,但留言內容完全屬實。
小學四年級讀這本書時還抱怨結局怎么這樣,后來年紀漸長才逐漸領悟。近期看到井上雄彥談論青春本就不完美,才更明白成熟需要付出代價,雖然有些牽強,不過時光流逝帶走了許多事物,磨滅了最初的理想。今日讀完《小王子》后,又憶起這本《中國娃娃》,似乎總因某物遺失而告別人生幼時時光,兒童能感知諸多事物,長大后卻喪失這種本領,幼時我自認能察覺某種場或波。(笑)或許孩童的天地格外狹窄,反倒顯得格外遼闊,仿佛光陰也隨之變得悠長,明明只是短暫的嬉戲,卻能夠縈繞心頭至今。畢竟往昔太過歡愉,才更加凸顯今日的艱辛與苦楚,然而歲月無法倒流,這道理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年我重新提筆寫作。創作新作品期間,我始終沒有中斷對這件事的關注,讓《中國娃娃》再版一直是我深切的期待。然而出版社的冷漠程度超出了我的預料,如今出版界已大不相同,從事出版工作的人大多對出版事業缺乏熱情。
我持續搜尋周琳,卻始終未能找到她,她曾贈予我一個手工刺繡的包袋,她邀我品嘗過譚家風味菜肴,她向我講述過那個名為《到巴拿馬去》的篇章,那個篇章促使我在十年后創作了《后來的房子》。我曾在社交平臺分享過我們僅存的一張合影,記得那年的圣誕節,《中國娃娃》新書發布,也是我父親生日,我們在一家韓國餐廳用餐,她詢問能否制作一份中式長壽面,店家欣然應允,端出一大碗,并配有蛋糕,全體服務人員都圍攏過來獻唱生日歌,我父親稱贊那是他品嘗過的最美味面條,真的很感激她,那是個美好的女孩,回想起往事,心中充滿無盡的愛與歡欣。
我未曾言明的是,其后我們游覽了京城的寬闊街道。她表示美國尚可,我回應說也還可以。她提議去三里屯暢飲,我表示同意。接著我們并肩坐在路沿上,夜深人靜時,我們倆翻查了手機通訊錄,卻一個男性姓名都記不起。隨后我們叫了輛出租車,司機無緣無故談論起東北人的不是,她最終爆發,體型遠超常人的司機立刻緘口不言。
我未能尋到她蹤跡,不過尋見了《中國娃娃》的畫師,事情便如同夢境一般。
在王芫編選的英文短篇集《陌生人》中收錄《后來的房子》期間,我們進行了一次關于英文寫作的交談,我順便說明了我創作該作品的緣由。
2001年冬季,我自加利福尼亞返回國內,參與傳統新年慶典,旨在探望雙親,此事于我家族意義非凡,畢竟我乃家中獨子,身為中國首批獨生子女中的一員,每次歸鄉,皆能令父母倍感欣慰。我的家鄉冬季酷寒,幾乎無法從被窩里掙脫,實在難以置信曾在此地連續生活了二十四年,那些天即便天色昏暗,也是怎樣掙扎著起床去上學、去工作的,如今已完全想不起來。我始終堅信,中國南方的人民,具備全球最為堅韌的毅力。我正躺在臥榻上,等候飛往加州的班機,這時忽然有電話打來,是一位來自中國北方的編者,她聲音很悅耳,希望我能為他們的出版社撰寫一部長篇小說。我告訴她只有七天時間,很快就要離開中國,返回美國,而且在美國我連一個中文字都寫不出來。她說那樣的話我們還有七天。接著我就躺到床上動筆寫那部鴻篇巨著,每天清晨都會就這本書通一個電話,我會講一些我在美國的生活經歷,那段經歷徹底摧毀了我的創作力。她依然希望我閃閃發光,我的書也要閃閃發光,所有事情都朝著最理想的路徑發展。即便我忙得抽不開身,連回頭看一眼自己寫的字的時間都沒有。最終我完成了那部七萬字的鴻篇巨著《中國娃娃》,在動身前往機場的前夜。那位編者給《中國娃娃》挑選了一位特別合適的插圖畫家,那些插圖都十分出色,畫的就是一個漂泊的東方玩偶。后來在2002年那本書問世之際,我又去了一趟北京,是為了配合《中國娃娃》的首發活動,主辦方為該書制作了一段簡短動畫,同時開展了一些網絡宣傳和初步探索。通過這次機會,我見到了我的編輯,一位個子不高卻意志堅定的姑娘。她向我講述了喬納希的經歷。我至今仍記得那個情景,因為聽完后她落了淚,而我卻沒有。從那以后,整整十三年時間里,我都沒有進行任何寫作。當我重新動筆寫《后來的房子》時,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她與那個往事,于是便記錄下了這段經歷,完成后自己也不由得落淚了,感覺到了那個階段才透徹明白喬納希的遭遇,明白了漂泊的內涵,明白了奮斗的艱辛,明白了最終的歸宿,然而始終沒有收到《中國娃娃》編輯的回音,我找過她,卻尋不到蹤跡。那個夏天,我準備去北京參加自己隨筆集的新書首發活動,原因是第二場活動要間隔三天,我想利用這段時間,在北京一個美術村落里的書店,嘗試舉辦一場額外的對話交流。書店老板竟然認出了我,他提到十四五年前我出版過一本名為《中國娃娃》的書。我感到非常意外,因為這本書幾乎已經被人們遺忘,我自己都快把它遺忘了。老板透露說留學之路,他的太太正是《中國娃娃》的插畫師。我差點掉下眼淚。我從未見過《中國娃娃》的繪圖者,只知道她的姓名,但最終我收到一條消息,那個姑娘后來嫁給了一位書店老板,擁有了向往的生活。我依然沒能聯系上《中國娃娃》的編者,不過我確信她也獲得了渴求的生活,在地球的某個地方。
實際情況是,2001年那個冬天,我之所以返回中國,目的是為了處理我的離職相關事宜。鮮有人會為了完成一項程序就耗費幾十個小時的飛行時間,我便是其中一例,那個時期便是如此狀況。事情宛如電影《布魯克林》的情節,回到故鄉時內心頗為躊躇,不確定是否故鄉更為安逸,是否無需再牽腸掛肚克魯克林的事務,直到從前任職的雜貨鋪老板娘再度喚你前往,她手中握著一條沉重的把柄,意圖揭露一位蘇格蘭女性一段未曾公開的美國婚姻,這簡直是個足以置你于死地的把柄,你只得強顏歡笑重返布魯克林,唯有那里才能尋得真正的自由。
因此《中國娃娃》首版倒數第二部分包含這樣一層情節,眾神抵達了稱作混沌的境地,他們為混沌的幽暗而悲嘆,某位仁慈的女神便將天地分開,構建了包含天地之界,但此界依舊晦暗,毫無生機,最卑微的一位神,投身于烈焰之中,化作太陽,普照了整個天地,天地由此煥發出光彩。但是有個別的壞神,因為羨慕這世上的好景象,便造出一種機靈的生靈來,這種生靈,漸漸的便成了這世上的主宰,它們消滅了其他的生物,也毀壞了植物,最終什么都沒留下,它們接著就互相攻擊,這就是人類。
我確實清除了全部內容,返程美國的途中,我重新調整了心態,人類當然依然有期盼,不是還有情感嗎?那種堅不可摧的聯結。
那個鐫刻在隕石上的精怪傳說,成為了新篇章的收尾部分,我不再向你透露我實際創作的內容,即便我構思了后續的情節,一個幻境般的場景。
因為不會再出現在新版,放在這里。
我時常會做些奇特的夢,夢里,我身處一個名為幸福源頭的地方,左手心捧著一顆種子,右手則緊握著一把劍,這確實很反常中國娃娃英文,我握著劍,劍尖對準某個身影,雖然瞧不見他的面容,但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手在發抖。
我很熱,好像心里著了火一樣。
只有羽毛沒有翅膀的鳥,飛來飛去。
你總是試圖接近我,卻始終無法找到我,也看不見我,因為我存在于你的內部,之后,你開始對我產生情愫。劍的鋒刃處,他狂笑不止,不要仇視我的稱號,邪惡與貪欲,只要你還活著,它們就會伴隨你。
火,只是火,熊熊烈火。
你想回家?你害怕長大?你害怕面對長大了的自己?
我發抖,可是劍中國娃娃英文,怎么都刺不下去……
不清楚為何會做這般夢,夢里情節,反復出現,卻始終沒有收尾。手上戴著一枚來歷不明的戒指,戒圈上鐫刻著若干枝葉,其含義我也不明白。
尋求真實情況,我著手記錄夢境,那個《中國娃娃》的情節,源自那些夢境的零星片段,所有夢境,均無終止。
——關于作者——
周潔茹來自江蘇常州,1976年誕生在那里,二十歲時憑借中篇故事《文雅》贏得了1996年萌芽新人獎,在《人民文學》《收獲》《當代》等雜志上發表了超過一百篇中短篇小說,共計一百多萬字,二十四歲時出版了長篇小說《小妖的網》,接著前往美國生活。到了2009年,她搬到了香港,曾經擔任過《香港作家》的副主編以及《香港文學》的副主編。2018年一月始任《香港文學》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