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5 21:08:37作者:佚名
最近,“普通高中教育國際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探討了高中教育在維護國家教育主導權的基礎上,怎樣更新和標準國際課程安排,怎樣提升學生的全球意識,怎樣加強教師隊伍的跨國背景,怎樣增進學校的跨國合作與互動。部分學者指出,高中階段走向國際化,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應對出國留學低齡化的現象以及由此可能造成的人才外流問題。
留學低齡化帶來的沖擊
高中階段實施海外化發展,是針對留學年輕化現象所采取的一種舉措。
低齡留學現象值得關注。國內前往美國讀高中的學子數量增長迅猛。據美聯社前年披露,2013年有3.2萬名中國人拿到美國高中F1學生簽證,較2005年激增五十倍。今年接近5萬人。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周滿生指出。中國學生已成為赴美求學的主體群體。國內的高考報名人數不斷減少,這一現象有多重因素造成,其中,高中時期選擇出國深造或者放棄考試去留學的人數大幅增加是一個關鍵因素。
周滿生指出,當前低齡留學趨勢中的學生家長群體,其身份構成已不同于二十世紀末及本世紀初,當時主要集中為富裕階層、政府官員或知識分子家庭。“通過考察高中國際部學生的家庭背景可以發現,許多學生來自普通家庭,他們選擇留學是源于個人對海外教育的渴望。這些學生多數是國內重點中學的佼佼者?!边@個現象的背后是低齡留學造成的人才流失和教育資金的流失。
北京市朝陽區教育工委副書記劉麗彬指出,我國現行的教育方式在提升學生海外生存技能方面存在不足。近年來,中國學生出國后出現的違法違規、生命安全等事件,反映出當前以考試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弊端。語言溝通、文化適應以及思維模式等方面的短板,是這些學生普遍遭遇的困境。這種情形下,推進海外教育發展有助于學生為出國深造做鋪墊,讓他們在海外求學遭遇困難時能更有底氣去化解。
留學國際班越來越多
國內部分普通高中學校已開展國際教育,意圖通過調整教學方法、革新課程體系,以塑造學生獨特品質,開闊其全球眼光,例如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機構,然而,現實情況是,當前的國際部和國際班主要將留學作為招生導向。
實際上,開辦國際班并不等同于實施國際化教育。高中階段的國際班能夠部分滿足學生出國深造的要求,然而,它不該被當作專門面向國際學生的招生部門。周滿生這樣表示。高中教育走向國際化的核心在于增強學生的世界觀念。豐富的認知能力、靈活的思考方式等,都屬于新世紀學子必須具備的跨國交流本領。
《神州學人》的總編輯楊亞南指出,教育的全球化并非中國獨有的議題,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全球化路徑。他認為,關于這個議題,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充當全球化的象征,即便美國也不例外。全球化深深扎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環境之中,并且是不斷演變的。
還有人覺得,講教育走向世界存在一些不妥之處。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是課程具備國際水準,而不是簡單地搞個國際化課程。如今科技發展迅速,需要培養學生們適應21世紀所應掌握的能力。采用老式的課程,依靠常規的學習方法,是否能夠滿足這些要求人大附中國際班,這不僅是中國的疑問,國外的學校也正面對這樣的新課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王素這樣表示。
正在形成新的教育鏈條
高中時期的國際化發展與國際班的設立并非等同。前者著重于思想引導,旨在拓寬學生的全球視野;后者則是為出國深造做準備。然而,在高中教育或九年義務教育期間盡早引入國際化課程,是否會對學生留學產生影響?周滿生對此作出了回應,稱阻力難以避免。他指出,今年選擇就讀國際部和國際班的學生數量有了顯著增加。
我們高中階段的國際課程,是要提升教育質量,避免國內基礎教育的資源被閑置,同時防止優秀學生的流失。學生完成整個中學教育,乃至大學本科學習,能夠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從而審慎決定是否出國深造人大附中國際班,以及畢業后是否回國發展。這樣做有助于減少人才外流,能夠留住更多優秀學生,讓他們未來能更好地為國家貢獻力量?!敝軡M生說。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化教育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
教育走向世界有著明確規范和界限。我們遵循的準則是不能背離中華文化的根基以及國家的政治格局。不可逾越的界限毫無疑問涉及教育自主權、財產保障和教育公正。這些問題都非常明確、一目了然。楊亞南這樣表示。
重慶巴川國際高級中學校長侯著久談到,國際化的教育不能背離教育的根本。“必須遵循教育的基本法則,首先要把自身的教育做好,還要堅守自身的優良傳統。若缺乏獨到的風格、沒有鮮明的個性,就不可能真正邁向國際?!?/p>
鏈接
教育部相關數據表明,2013年有41.39萬人從中國前往海外接受教育,這個數字比前一年增加了3.58個百分點。到2013年為止,累計有305.86萬人選擇出國深造。中國現在已是全球最大的學生外派國。與此同時,選擇高中階段留學的人數急劇增加,留學人群的年齡范圍正逐步向中學生群體擴展。根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相關資料,2005至2006年間,前往美國就讀私立高中的中國學生僅有65名,而到了2012至2013年,這一數字已激增至23795人,展現出驚人的擴張態勢。低齡留學群體持續擴大,學生出國接受教育的起始年齡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孩子選擇更早前往海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