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24 21:15:22作者:佚名
網友一:
我在青海省某重點一本學院讀本科。當時填志愿就是沖著”大學“這倆字來的,當時這個校區分數也比較高,分數線只比專科線低了幾分,甚至有的專業的本科分數線要超過專科線十幾分,雖然都是為了這個名子來的。
其實老師和專科的老師都是一樣的,所以在教學方面的經驗要比職業高校好好多,有好多種職業高校都有外聘老師。我們雖然還是本科嘛,總覺得會被一本的朋友取笑,甚至有些比較狹隘的朋友都是我們是一個中學的,其實也只是某些的,大部份朋友還是挺好的。
在這兒念書首先學習氣氛是其他職業高校不能比的,平常圖書館里去晚了找不到座位的,和其他一些高職中學的比啥中,例如在高數大賽等差賽中我們中學通常全是銀獎,這也歸功于良好的師資力量。
網友二:
我讀學院那會兒專科里的本科專業還是蠻多的,當時大專四年,普通本科高校五年,并且,專科中學里的本科只讀三年就結業了。所以我們中學當時就有比我們來得遲一年卻比我們早一年的朋友,她們的去向還不錯。可能是當時國家急須要人才。假如是一齊進校,早我們三年結業的本科生反倒比我們后來結業的專科生發展得好的人多得是,也可以說是時勢造人才。
我有一朋友,當初就是考入現在的某所985院校三年制本科的金融專業含專科的本科大學,結業后分到了財政部。比我們早三年結業,1987年的結業分配和1989年的結業分配堪稱是天壤地別。該朋友始終都發展得挺好,由于他的平臺要比我們多數人都高。當初學校華誕的時侯,他是以著名校友的身分出席的。想想當初考學院的時侯,名牌中學、本科校區、大專中學、中專中學似乎區別很大,但是若干年后的發展,誰曉得呢?
網友三:
挺惡心的,有種處處低人一等的覺得。你們明明共用一樣的老師含專科的本科大學,一樣的課室,一樣的飯堂。大專卻比專科的雜費貴將近一倍。明明上課都是玩手機,老師卻會說,大家這種本科生就是不如大專生紀律好。即使我們認真的記筆記,考試成績好,也不會得到老師的注重。
我們也很努力啊,早早就開始打算自考,還有些師弟師妹考研成功。我們也很熱愛學習,對專業上的知識也在不停的探求。中考成績不理想,似乎成為了我們人生中最大的污點。讓我們哪里哪里都比不上專科生。希望歧視可以漸漸削減,希望諸位男子伴們都可以爭一口氣證明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永遠正能量。
網友四:
我就是在一個專科中學讀的本科,覺得呢有好有壞。在他人問某甲某你在那個中學讀,這時侯說出中學的名子,專科中學還很好。還有在資源方面我們都是共享的,而且我們本專是一起上課的,老師也是一樣的。
專科的課程比本科的少,一個禮拜就這么幾節課,而我們一個禮拜課程都是滿滿的,如同老師常說的大專生花的是四年學完課程,我們本科是五年,比人家少了一年,所以課程比較緊。之后,專科大三實習一年,本科大三也實習一年。實習了大專還回中學學習一年而我們早已悲劇的結業了,專科還有一年打算結業,本科實習的時侯就要打算了,培訓、找工作。
網友五:
應該說,這種中學生很榮幸。并且有的倍感很孤僻,總認為被大專生歧視,有點抬不起頭。也總有些大專生討厭本科生,這也很正常。
我說這種本科生很榮幸的理由是,她們能分享大專生的教育資源,能在更好的學術和教研氣氛中接受教育,這是在高職高校的中學生所享受不到的。
說這個,并不是歧視高職高校,高職高校有它獨特的長處和優勢,也有些地方不如專科高校。并且無論在那里讀本科,都應該克服膽怯心理,挺起胸、抬起頭,認真學習、刻苦讀書,提升自己、錘煉自己,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比這些專科生差,這才是應該做的。
網友六:
在大專讀本科最大的體會就是沒人管。可以說是沒有合適的人管。首先,上課通常都是專科的老師兼課。教師也是專科的校長代的。沒有補習員,對網校頭條,就是沒有補習員。上課的時侯基本上就是老師照著書念,念完了就下課了。教師一個學期不僅開班會以外基本上沒見過。上課基本上不點名,除非是曠課太過份了。并且有一兩位老師很負責任的。其中有一位是博士生導師,在廣東最牛逼的學院有自己的研究室,他仍然鼓勵我們要努力,不要由于自己是本科而自責,到現今為止還是很謝謝那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