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2 10:05:32作者:佚名
少年時期,通過電視節目觀看過一段趣事,講述某人赴美觀光,產生生理需求,四處探尋“洗手間”的方位,卻遭遇無人知曉的情況。
主持人表示留學之路,所謂“WC”其實是對廁所非常粗陋的叫法,如今海外早已無人知曉這個說法,它實質上是一種過時的表述,需要被新的名稱所取代,他接著嘆了口氣,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辦,我國基礎設施數據的表述方式仍需改進,以免在外國友人面前失分。
屏幕外的我深以為然。
我高中時和家里去美國旅行,我那接受過80年代英語教育的父親想找洗手間,他也是拉著人問哪里有公共廁所,結果對方明顯一臉茫然。我告訴他那是“”,這樣別人才明白。
從今往后,我確信,在海外詢問洗手間位置,同于在中國詢問“何處是廁所”,顯得十分怪異,是心智不太健全的表現。
后來我到溫哥華上大學,發現并非只有一種說法可以指代廁所,比如用room或者men's room,尤其加拿大人常用這些詞,這說明你會說話是個正常人。
從那時起,我確信廁所RESTROOM,海外的衛生設施必須以house作為后綴,衛生間這種地方,只有天外來客才會用那樣的名稱稱呼。
再后來我去劍橋大學念研究生,發現英國的廁所上印著“”。
嗯?這好像跟我的認知不符……
我仍然堅信,縱然憑借某些人的獨特行事方式或許能勉強蒙混過關,但WC卻是極為出格的。
后來我又去了歐洲旅行。注意到當地幾乎每個公共廁所的標識牌上,都顯著標注著“W.C”字樣。這個發現讓我感到十分驚訝,長久以來我形成的對廁所的認知瞬間崩塌了。
人們不分年齡性別在標有"WC"的入口處頻繁往來,顯得十分匆忙,卻又極其平常,沒有任何人具備外星生物的形態。
你看,真正的外星人其實是我自己呀。
我講述這個事件的意圖在于,對于世間萬物,我們往往抱有固有的看法。譬如那位或許僅對美國公共設施有所了解的媒體人,又譬如受其言論影響的我自己。
聽說有個觀點,大致認為多數國人腦海里的“外國”其實只有美國一個地方,美國總共就兩個州,西部加利福尼亞盛產橙子紅葡萄酒,好萊塢聚集大量美女,那里還有極客和華人幫派。
東部紐約聚集眾多名流豪富商界巨擘,此處財富匯聚。該地區民眾日常愉悅地行使選舉權,決定國家領導人,體驗著天朝未曾有過的民主與自由。
如今回顧,這種籠統的看法顯得十分荒謬。然而在缺乏閱讀和直接交流的條件下,它卻極易被民眾采信,原因在于其直白簡單,并且隱約透露出某種政治層面的合理化企圖。
極其令人擔憂的是,或許我們此刻正受困于某種荒謬的觀念,對此卻毫無察覺。
略微單純,極為無知。蟾蜍直至生命終結,仍認為天地不過是那個圓形,這是單純,而想要讓高飛的燕子也相信天地僅是那個圓形,便是無知。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那句非常普遍的諺語——天地如此寬廣,我渴望去探索。
盡量留下,盡量吸收,持續保有求知心態,能夠多停留就適當推遲歸程,多觀察。
親身觀察海外月輪是否偏斜,讓全新際遇顛覆固有觀念,使怪異現象沖擊你的認知,令美好際遇讓你感動落淚,讓多元文化讓你明白先前所學,所讀,所授,皆屬虛無。
不為求得“真理”,只為不再居一隅而自認真理在握。
海外求學經歷的內涵廁所RESTROOM,在于那些令人恍然大悟的時刻,比如意識到拉丁美洲并非全然貧困,歐洲并非普遍富裕,美國并非處處都是民主天堂,許多外國人數學能力超過自己,公共衛生間存在上百種名稱,加利福尼亞州沒有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