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6 16:04:35作者:佚名
早在2020年10月,教育部就清楚表示過,會鼓勵那些達到標準的香港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聯合教育項目。
目前廣東已經迎來3家內地和香港合資的高校,另外還有4家港陸合作的高校正在積極籌備北師港浸大全國排名,讓我們來關注一下這些進展。
以下所大學已建成并計劃招生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香港科技大學以經濟管理和工程學科較為突出。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由香港科技大學和廣州大學聯合創辦,是內地與香港共建的第三所高校。該校坐落于廣州市南沙區域,總建區達1669畝,整體規劃分兩個階段實施,首期占地716畝,現已交付使用,能容納4000名學生完成教學活動并保障其日常起居。
據了解,港科大廣州依托本校悠久的學科積淀,將突破常規大學的院系界限,首創“樞紐”與“學域”的學術組織形式,決心打造全球首個實現學科交叉融合的大學。
該校于二零二三年起接納大學本科學生留學之路,初度開設人工智能學科、數據科學及大數據技術學科、智能制造工程學科,規定考生以物理科目為首要,其他科目不做限定。錄取途徑計劃采用大類招生模式,學生前兩個學年不分具體學科,待到二年級學年終止時,可依據個人意向挑選學科方向。完成學業之際,學生將同時獲得香港科技大學授予的學歷憑證,兩所大學的所有資源與教育項目對兩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完全共享。
根據消息,2023級大學新生會先在校園內的研究生公寓暫住,并且會采用純外語的精細化授課方式。新生每學年的教育成本是十萬元,現階段八人合住的房間單間費用為兩千元,具體金額以學校發布的招生文件為準。
這一年首次招收本科生,由于沒有往年的錄取分數可供對比,學校號召高考分數超出省級重點線(即本科線)的學子們積極申請,估計到次年,本科招生的覆蓋區域會拓展至全國范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現時于廣東的高考中招收提前批本科,招生類別涵蓋文理、商科、工科北師港浸大全國排名,另設本科入學獎學金項目,申請者僅需依據高考分數填報志愿,無需其他額外手續。
港中大(深圳)是中國內地與香港高校合作創辦的第二所大學,它繼承了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在2014年獲得正式批準成立,現在它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施行理事會指導下的校長管理機制,運用中英兩種語言進行授課,推行書院式教育模式。該校設有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數據科學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這六個學術單位,以及一個研究生培養機構,提供二十五門本科課程供學生選擇。
二零二二年十月,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同開辦了全新的粵港澳大灣區2+2本科學位項目,兩個校區將聯合開設雙主修項目,參與雙主修項目的學生需在兩個校區分別學習兩年,完成學業后,將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授予的學士學位,學位證書中會注明其所修讀的兩個專業名稱。
最新情報顯示,港中大(深圳)計劃增加招生名額,特別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改善教學設施,依靠公共財政資金建造新教學樓,推進世界頂尖大學和一流學科項目,優先發展人工智能、微電子、機器人等領域,增設公共政策學院、微電子學院,協助醫學院和醫院共同進步。
港中大(深圳)于2022年面向廣東省開展綜合評價、提前批本科及本科批招生工作,其中本科批僅招收音樂類考生,提前批本科則針對物理和歷史科目各設置一個專業招生。報考物理科目的考生,其最低錄取分數線為656分,對應的全省排位為1390名;而選擇歷史科目的考生,最低錄取分數線則為617分,全省排位為567名。
學費:11.5萬元/學年;
住宿費:1200元/學年;
成績要求:外語≥120分。
北師港浸大(UIC)
“北師港浸大UIC”這所學校的完整名稱叫做“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它是中國內地和香港高等教育領域首次合作建立的大學,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所采用新型博雅教育模式的大學,現在坐落于珠海市,始建于2005年4月,到了2016年獲得了開辦研究生教育的資格,并于2021年被選入廣東省的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其中被列為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開展英語授課,設有工商管理學科群、文化藝術學科群、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群和理工科技學科群,還包含通識教育學科群及研究生學科群,面向29個本科學科(領域)招收學生,完成本科學業者將獲得北師港浸大授予的畢業證明和香港浸會大學授予的學位證明。二零二一年屆本科學生中,約有七成四選擇在國內或海外繼續深造,進入全球排名前百名的頂尖學府深造的比例高達八成一。
北師港浸大年在廣東省招收本科生, 本科招生包含物理和歷史兩個專業組,物理專業組的錄取分數線是567分,全省排位在51101名,歷史專業組的錄取分數線是541分,全省排位在16260名,只有達到這些分數和排位的考生才有可能被投檔。
學費:10萬元/學年;
住宿費:3500-6400元/學年。
以下4所大學正建設中
香港大學(深圳)
二零二一年九月,深圳市和香港大學商議建立伙伴關系,計劃合辦香港大學深圳校區(暫時名稱)。
香港大學(深圳)計劃在南山區石壁龍地區建立校區,主要承擔本科和研究生的高等教育任務,初期將圍繞理學、醫學、法學、工程、建筑、智慧城市、生命科學、數據與智能、先進材料、金融科技等方向,開展學科建設或成立相關研究組織。
有消息稱,深圳市當局已向廣東省教育主管部門呈報,希望將聯手建立香港大學(深圳)這件事,包含到廣東省高等院校發展“十四五”藍圖之中。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分部在深圳市福田區宣告建成,招生活動從二零二二年九月一直開展到二零二三年三月。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二零二零年,東莞市人民政府、東莞理工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達成共識,三方共同簽署了合作辦學文件,決定共建香港城市大學(東莞)。
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坐落于松山湖科學城中心地帶,計劃實施學士、碩士及博士層面的研究生培養,整體招生人數設定為六千名。項目首期占地面積為179.5畝,第二期占地面積為344.4畝。東莞市還在校園鄰近區域劃撥了200畝土地,以備學校未來拓展之用。
首期校園工程于2021年4月破土動工,到2022年9月時已整體完工。現階段,項目已轉入內部裝飾環節,預計今年7月將徹底竣工。
港城大(東莞)先前組織了線上籌備會議,會議中清晰表明,需為2023年9月實現正式錄取全力以赴。
香港都會大學(肇慶)
二零二零年四月,肇慶市政府、香港都會大學以及肇慶學院簽署了合作興辦文件,這三家機構一起籌備香港都會大學在肇慶的校區。
香港都會大學在肇慶新區確定位置,該校區面積達兩千五百畝,首先會建立創新商學院、創意媒體學院、科技學院,同時也會開辦語言、人文和社科學院,未來計劃增設護理與健康學院。
學校將轉型為應用型教學研究機構,核心課程以英語授課為主,初期招生規模約四千名,后續將分階段擴展,最終在校生人數預計達到一萬名左右。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肇慶市公布了本地未來五年及至二零三五年期間的經濟社會進步藍圖,該規劃文件中載明,在“十四五”階段,也就是二零二一年到二零二五年這四年時間之內,要著手籌備香港都會大學在肇慶的分校。
香港理工大學(佛山)
二零一九年,佛山市當局同香港理工大學達成協作基礎文本,表明要興辦該市院區。
那個時期的構想是:香港理工大學(佛山)的長遠目標是成為國內頂尖學府,參照香港總部的標準來設定。起始階段的學生大多來自內地,教學內容、學歷認證將與香港總部保持一致。2020年,該項目被納入廣東省重點前期籌備項目名單,預估總投資額為307億元,計劃建造的建筑物面積約為200萬平方米。
最新消息如下:2023年1月,香港公布的《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中的人才計劃具體措施表明:該計劃的適用對象范圍,已經從香港本地的院校畢業生擴展至香港高校在大灣區設立的學校畢業生,不設人數上限,并且初次申請的停留時間由原來的十二個月增加到了二十四個月。
哪所高校是你的理想型大學?
編 輯 :小語學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