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5 11:09:37作者:佚名
享有“全球理工科院校翹楚”稱號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屬于世界一流學府行列。在國內,提及學院無需盲目追求升格為大學時,常以“麻省理工學院”作為參照,說明學院并非無法達到世界頂尖水平,稱作“學院”未必遜于“大學”。
然而,僅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名稱為例來論證學院和大學并無二致,這種說法其實并不恰當。由于“麻省理工學院”的英文全稱為“ of (簡稱MIT)”,英文中的校名并非一個單詞,而是一個短語。麻省理工學院恰當的中文譯法是馬薩諸塞理工學院,但由于該譯名在清朝時就已經被采用,因此人們便沿用了這個譯法。在北美洲,這些機構涵蓋(理工、工學、科技、技術或專科性的)學校、學院、大學等類型。依據各校學術氛圍的差異,其對應的中文譯名也各不相同。
麻省理工學院這個名稱,源于其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學校的學科范圍與學術氛圍,雖然直譯過來更像是“馬薩諸塞理工大學”,但中文語境中,人們普遍接受并采用麻省理工學院這一叫法,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接受的習慣用法。在西方國家,很多享有盛譽的高等學府,都十分珍視自己的歷史傳承,校名很少發(fā)生變動,即便全球范圍內出現某種潮流,麻省理工學院依然堅持使用這一名稱,未曾改變。
實際上,英文對于層級界限不甚嚴格,不過“與”的分別卻很清楚,指的是大學和學院。但在中文環(huán)境里,“大學”和“學院”之間往往有明確區(qū)別,學院往往專注某一領域,大學則可能涵蓋好幾個學院。
中國向來對獨立學院轉為大學設有明確制約和規(guī)范。民國期間對大學與學院劃分極為嚴謹,1912年頒布的《大學令》明確指出:高校須以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為主干學科;唯有滿足以下條件方可稱作大學:其一,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同時設立;其二,人文社科兼有法律經濟學科;其三,自然科學包含醫(yī)學農林工程學科,或其中兩門。1917年的《修正大學令》和1922年的“新學制”又做了進一步明確,允許創(chuàng)辦只包含一個學科的大學,這促使國內興辦高等學府的浪潮興起。1929年的《大學組織法》對大學的構成做出規(guī)定,要求必須包含文、理、法、教育、農、工、商、醫(yī)這八個學科中的至少三個,才能被視為大學。到了1948年,《大學法》依然堅持這一標準,即一所學校必須擁有三個或更多的學院,才能被稱作大學。
在20世紀50年代初實施院校重組后,專門從事某一領域的大學大多改稱為學院,不過此后對于大學和學院之間的界定并沒有明確的學科數量標準,所以“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涌現出不少專注于特定學科的大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眾多學院升級為大學,彼時對于學校名稱的界定并不嚴謹,也未曾明確新成立的院校需要滿足哪些標準才能冠以“大學”之名,在部分區(qū)域,特別是廣東省的核心城市,還增設了若干以“大學”命名的專科院校,包括佛山大學、嘉應大學、韶關大學、西江大學以及惠州大學等。
進入九十年代后半葉,著手對學校布局加以整治,高等學府內部層級界限分明,其中包含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彼此間存在顯著差異。那些僅提供專科教育的機構,在升級為本科層次后,卻轉而使用“學院”這一名稱,這一現象十分普遍,例如,1986年設立的佛山大學,于1995年經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許可,與佛山農牧高等專科學校合并,轉型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此后廣東省內其他幾所原先稱為“大學”的院校,在完成本科教育升級的過程中,也紛紛將自身名稱調整為“學院”。河套大學和太原大學在成為本科院校后,近些年也都更改了名稱,變成了學院。
當前時期學院與大學的區(qū)別,針對高等職業(yè)院校、本科院校及大學校名的規(guī)范要求愈發(fā)嚴格。自從2006年教育部頒布《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這一文件之后,大學和學院的層級關系變得清晰,等級差異顯著。
學校的學生數量方面,假如學校被稱作學院,那么全日制的學生人數必須超過五千人;如果學校被稱作大學,那么全日制的學生人數必須超過八千人,同時,研究生的人數不能低于全日制學生總人數的五成。在學科和專業(yè)設置方面,學院至少要有一個學科門類作為核心學科;而大學則至少要有三個學科門類作為核心學科。教師構成方面,學院里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專職教師數量,需要占專職教師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學里具備研究生學歷的專職教師比例通常要超過一半,而持有博士學位的專職教師,其占比一般應達到專職教師總人數的五分之一以上。
在學術與探索層面,那些自詡為高等學府的機構,必須在最近兩個學年的教學成就評比中,至少有兩個以上的方案,榮獲了國家層面的最高獎項之一,或是省級范圍內的頂尖榮譽。過去五年間,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獲得了省市級及更高級別的表彰,共計二十項,這些獎項中至少包含兩個國家級榮譽;機構內部至少設有兩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兩個重點學科;通常情況下,至少設有十個碩士培養(yǎng)點,并且已經培養(yǎng)出五屆及以上的碩士研究生。與此相對,學院級別的單位則沒有這些方面的嚴格規(guī)定。
從這些具體且清晰的要求中可以明白學院與大學的區(qū)別,通常打算升級為大學的學院要完全滿足這些條件相當困難,尤其是科研成果至少要有兩個國家級獎項這一條最難,以人文社科為主的高校更不可能辦到。現在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對學院和大學區(qū)分得最為細致的階段,以“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名來論證學院不比大學差,既不恰當,也不符合當前情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