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3 15:05:50作者:佚名
經濟觀察網記者沈念祖報道,當前高校開學期間,上大學網對國內506個本科專業在各高校的分布狀況,實施了初步統計與排序,并形成了《上大學網中國大學偏好的本科專業榜單》。
統計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國本科院校設有英語學科,排名前十位的本科學科有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藝術設計學、旅游管理以及工商管理。
布點數量多并不代表收入高,根據大學網信息顯示: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半年后從事本行業收入最高,月薪為4000到5600元,而布點最多的英語專業,平均月收入就比較低,通常在2600至3200元,僅達到前者的五成。
技能型專業收入高
該平臺針對清單里的55個本科學科,單獨呈現了“離校后六個月時的平均月薪”與“核心就業領域”這兩個關鍵指標。經過比較分析,可以注意到,像軟件工程、建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這類側重實用技術的學科,其學生進入對口工作后的六個月平均收入普遍偏強。
軟件工程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進入互聯網推廣、程序開發、電腦系統規劃等領域工作六個月左右,通常每月能獲得四千到五千六百元的報酬,他們的主要職業道路大致鎖定在電腦編程人員、軟件實施專家、網絡建構師這些崗位。
可是諸如英語專業數量最多,而工作機會不太多的音樂學和美術學,還有入門要求不高,比如食品科學與工程、漢語言文學這類本科學科,學生們一旦畢業,若從事本專業領域的工作,在離校六個月后的平均月收入通常不高,大多在兩千到三千二百元這一區間。
專業布點數量龐大,導致相同本科專業的畢業生每年總數都超過上萬人,持續多年,并且每年還增添大量相同學科門類的高職專科畢業生,因此大學專業排行榜,上百所高校的同本科專業學生,在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薪差距,大體上與這個榜單中的相關對應數據相符。
然而,那些來自“實力頂尖培養院校”的畢業生,他們的職業發展路徑應當有不同考量。
英語專業布點最多
我國本科院校總數為1166所,其中903所院校設立了英語本科學科,這一比例達到了國內本科高校總數的77.4%。另外排名靠前的本科學科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分布在869所院校)、市場營銷(涉及838所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開設在745所院校)、會計學(設置于649所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在632所院校開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部署在617所院校)、藝術設計學(有601所院校開設)、旅游管理(安排在599所院校)以及工商管理(分布于594所院校),并且這十門學科的院校分布數量在全國所有本科院校中的占比都達到了半數以上。
統計表明,全國范圍內,有556所高等院校提供漢語言文學本科課程,數量少于英語專業開設院校347所。不過,在文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門類中,與之關聯的漢語言本科專業,根據上大學網的數據,目前僅有59所本科院校設立。
“萬金油”專業容易開設
漢語言文學、法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日語、經濟學、化學、物理學這類傳統學科門類的專業,除了英語以外,在本科院校里通常比較容易設立和招生。分析其緣由,上大學網指出:這些專業大多學科基礎穩固,歷史傳承清晰,且社會需求比較平穩,所以高校設置的這類專業點相對較多。
這些學科領域,包括市場開拓、視覺表現、企業運營、系統控制、組織治理、信息傳播、理論引導等,其大學階段的學習通常都期望學生掌握跨越不同學科、涉及廣泛領域的學問,理想狀態是擁有廣博深厚的知識儲備。在社會大眾觀念里大學專業排行榜,這類學科常被戲稱為通用型學科,畢業生往往呈現出涉獵面廣但缺乏某一領域精深能力的狀況。所以,那些對教師職業素養標準要求不高、建立開銷比較小的大學學科,通常比較容易獲得批準和創辦。
以市場營銷學科為例,其培養方向是造就掌握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多領域知識的人才,這些人適合在各類企業、機構或政府部門從事市場推廣、管理、教學或科研工作,屬于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類似的工商管理學科也有同樣的目標。
管理學、工學最熱門,哲史農醫遇冷
《中國大學最愛的本科專業排行榜》所列55個專業里,管理學門類有12個,占該門類專業總數的26.1%;其中市場營銷、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旅游管理、工商管理這5個專業位列榜單前十名。工學門類共有16個專業,占該門類專業總數的9.5%;而榜單前十名中僅有2個專業屬于這個門類。在本榜單中,其次的為理學門類9個、藝術學和文學門類各5個。
當前情況下,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所列出的十二大學科領域內,哲學、歷史、農業以及醫學這四個學科領域之中,沒有任何一個專業被納入此排名榜單之中。對此,上大學網進行了解讀:這主要歸因于這些學科領域所包含的專業種類數量相對有限,哲學學科領域內設有專業類別一個,包含本科專業四種;歷史學科領域內設有專業類別一個,包含本科專業六種。這同樣跟當前社會對于文史哲學科領域的認知不足、農業操作本領的掌握難度以及醫學領域人才成長所需時間過長等現象密切相關,甚至引發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質疑和偏差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