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7 16:04:16作者:佚名
本月,歷經多年爭議的英國A-Level改革項目正式進入試點階段,以劍橋大學為首的“羅素集團”旗下眾多知名學府,再次引發了廣泛的抗議和應對措施的討論。近期,《星期日泰晤士報》、《電訊報》等英國主流媒體紛紛報道,劍橋大學計劃全面重啟已被取消近30年的入學考試制度。盡管一位劍橋大學的發言人表示“學校正在全面評估所有可能的選擇,并且尚未就最終決策達成一致”,但這一消息依然在當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人們關注的焦點在于,恢復入學考試將如何對不同申請者群體帶來影響?考慮到英國眾多知名大學對A-Level課程改革持有不少批評意見,劍橋的這一舉措是否可能激發其他學校的跟風行為?
高考選不出“人才”?
劍橋方面對于將大學自主考試作為最關鍵的招生依據,用以替代英國高考的做法,表達了無辜之情,直言:“這一切都是因為高考過于簡單化所導致的惡果。”
在考試題目趨于簡單化以及整體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形勢下,近年來,被譽為英國高考的A-Level(Level)考試中,高分段考生數量顯著增長。據調查數據顯示,2002年,取得合格及以上成績的考生比例達到了94.3%,而獲得A等級的學生比例僅為20.7%。然而,到了2015年,這兩個比例分別上升至98.1%和25.9%。
在此之前,劍橋大學的招生部門負責人邁克·休厄爾曾抱怨稱,當前“學霸”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英國的高考成績價值正逐漸降低,使得頂尖人才難以凸顯。
再者,依據英國的既定考試體系,A-level的分數是由12年級(相當于我國的高一)的AS成績和13年級(相當于我國的高二)的A2成績兩部分構成。在本學期的開學之際,英國對A-Level的改革措施正式拉開帷幕,并已開始普遍應用于眾多高中課程之中。改革的核心舉措之一,便是將AS與A2的考試內容分離,降低AS考試的重要性。因此,A2考試幾乎注定會成為考生們面臨的關鍵“分水嶺”,在未來的高校招生過程中,它將扮演一個決定性的“決定性”角色。
眾多教師憂慮,這種“一考定終身”的機制可能讓那些平時成績優異、綜合素質出眾,卻在高考中表現不佳的學生與頂尖學府無緣。與此同時,那些平時成績一般,但在高考中卻超常發揮的考生,或許能抓住更多的“逆襲”機遇。
是金子總會發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人們普遍認為“英國是流水線,美國是技術工”,然而實際上,在英國高等學府的錄取過程中,相較于美國,英國對于分數的要求確實更為嚴格。盡管如此,英國高校的錄取并非僅僅是“唯高考論”,其背后還存在著一套復雜的申請流程和多樣化的選拔標準。
劍橋大學等眾多院校在審核分數之際,亦會全面考量申請者的學術經歷、個人陳述、推薦信以及成績記錄,且部分院校的特定專業還會安排面試環節。成績單作為衡量申請者長期學習能力的核心憑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推薦信亦扮演著同等重要的角色,通常由申請者的高中教師所撰寫。劍橋大學的招生官方網站明確要求,推薦信中必須包含申請者過往的學業排名范圍、學習進步的詳情,同時需具體描述申請者在學習期間打破傳統學術界限、敢于創新的實際案例。
有意向申請牛津或劍橋本科的學生,面試環節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關”。為了測試考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問題解決技巧,這兩所名校精心設計的面試題目可謂是五花八門,例如“假如你變成了一只喜鵲,你會采取何種行動”、“一項實驗似乎表明威爾士人在記憶電話號碼方面不如英格蘭人,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極具創意的“難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長期以來,這一復雜的人才選拔機制不僅使得英國高校能夠對申請者的學習歷程進行一段較長時間的線性評價,還允許其對申請者的應試技巧和整體素質進行全面的審視。在很大程度上,現行的錄取辦法已經足夠幫助高校從眾多學霸和考霸中篩選出真正的優秀人才,同時避免了“高分低能比低分高能更受歡迎”的風險。
由此可見,僅憑“甄別優質人才”這一點,尚不能完全闡釋劍橋大學計劃恢復入學考試背后的所有動因以及由此引發的廣泛爭議。作者認為,若要深入領會該提案的深層含義,或許還需從那反復提及的英國貧富教育競爭這一老話題著手。
窮人動了富人的奶酪?
英國的傳統教育體系,區分了寒門與豪門的路徑,這種雙軌制由來已久。自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頒布,伴隨著公立學校的普及,公立和私立教育之間的界限以制度化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并一直保持至今。在這些私立學校中,學費高昂、入學條件嚴格是它們的顯著特點,它們仿佛是富人的專屬俱樂部。在眾多私立學校中,伊頓公學、哈羅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等學校尤其享有盛譽,這些學校因擁有悠長的歷史、孕育出眾多杰出校友以及高比例的牛劍錄取率,被譽為“貴族學府”和“精英搖籃”。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的私立學校憑借其強大的師資隊伍,在高考領域一直占據著領先地位。然而,自本世紀開始,公立中學開始奮起直追,無論是在高考成績還是在升學人數上,都迅速迎頭趕上,這一變化使得英國名校中來自普通家庭的學生比例顯著增加。據英國《電訊報》報道,近幾年來,英國頂尖大學錄取的學生中,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比例已經從50%上升至62.2%。
為確保權貴階層的利益,英國知名學府近年來持續創設高考體系之外的選拔標準,其中一例顯著的做法便是創設了Pre-U(大學預備課程)。該課程作為A-Level的替代品和升級版,難度有所提升,對學生研究能力和知識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對于富裕家庭子女來說,顯然更為有利。自2008年實施以來,眾多知名貴族學校如伊頓公學、布萊頓公學等,紛紛對A-Level課程進行弱化處理,轉而推崇Pre-U課程,將其視為學生通往頂尖學府的便捷途徑。
此外,英國頂尖學府還通過增設入學附加考試來提升豪門子女被錄取的機會。目前,牛津大學的大部分院系均規定申請者必須通過入學考試。而劍橋大學在法學、生物醫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某些專業,也已經引入了額外的筆試環節。若劍橋大學決定將招生考試政策全面推廣至各個學科領域,這一舉措一旦實現,預計在不久的將來,英國“羅素集團”內眾多對A-Level改革持不同意見的知名學府可能會相繼跟進,這一現象已成為當前英國眾多中小學學生、家長以及教育界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
預計一旦英國知名學府自行增設入學考試變得普遍,將主要惠及富裕家庭的子女。首先,這些孩子就讀的私立學校有條件聘請專家為學生進行各大院校自主考試的專項訓練和輔導。其次,這些豪門家庭擁有充裕的經濟條件,能夠為子女報名參加各類“補習班”貝語網校,接受針對名校入學考試的額外培訓。
相較之下,出身寒微的學子們既無力“開小灶”深造,也無法依賴“資金短缺、人手不足”的公立教育機構提供超出高中教學大綱的輔導,最終只能是與頂尖學府的距離越來越遠,最終,高考這一對貧困家庭至關重要的晉升途徑將被阻斷。
中國留學生躺槍?
最終需強調,英國知名學府增加入學考試的做法,對于中國赴英留學的學生來說劍橋大學官網,很可能是利少弊多。
樂觀者認為,英國高考的持續減弱使得那些未曾修讀A-Level課程、僅在國內高中就讀的中國學生,也能夠通過參與英國高校的入學考試,爭取到留學機會,這為中國高中生提供了一個同時確保高考和出國留學雙重保障的途徑。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采用入學測試來替代A-Level考試,或許并不利于我國學生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規避不足之處。
在現行的申請體系中,申請者僅需挑選3至4門A-Level課程(A-Level課程種類繁多,超過70門可供挑選)。得益于扎實的理科基礎以及理科考試對英語水平要求不高,我國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上往往能較易獲得高分。然而,若錄取政策有所調整劍橋大學官網,這種優勢可能難以繼續保持。
此外,《星期日泰晤士報》近期報道指出,劍橋大學的招生考試方案或許將涵蓋語言能力測試、思維能力的評估以及一項限時45分鐘的作文任務。若此報道屬實,中國學生在申請世界名校時,很可能會因為中英思維模式的差異以及英語水平的不足而處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