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04 15:11:12作者:佚名
本文為投稿,作者為,30張照片為作者于2019年12月拍攝。
距離我2000年畢業已經快20年了,轉眼間,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快步入四十歲了。都說時代變了,人也變了。隨著我們步入“油膩的中年”,衛公村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畢業后沒有回來看的同學們,你們還認得它的樣子嗎?
1、附中北門。原來的附中正門已成為消防安全通道。
2. 我記不清這兩座建筑到底是哪一年建成的了。我沒有進入過他們里面。它們看起來像宿舍樓。
3.透過鐵門可以看到里面的游樂場。標準的草坪球場在那個時代是一種奢侈。
4、三星級政協賓館原是北京兩會代表下榻的賓館之一。隨著時間的推移,設施老化,政協早已不復存在。
5. 法華吉路1號
6. 法華吉路2號
7、法華寺內仍是敏達幼兒園。原來,左邊是眼鏡店(早期是茶館),右邊是理發店(早期是電話亭)。由于去年北京棚戶區改造和街道整治,人大收回了使用權,不再出租。
8.另一個角度的法華寺路
9、強勢了20年的天池酒家,被絲路印象取代了。不知道是換了名字還是換了老板。總之,它現在的日子肯定沒有以前那么順利了,因為這幾年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下面會提到。
10. 臺大西門好像和以前一樣
11.和幾乎所有的大學一樣,西門邊上全是快遞。
12.兩側看民大西1路
13. 兩側看民大西路2
14、附中正門移至國立大學西門斜對面。因為拍攝時間有限,所以沒有進去,以后有機會補上。
15. 國立大學西門北側魏公村舊社區及街道1
16、國立大學西門北側魏公村舊社區及2街
還是一樣的味道。 20年來,街道兩旁經歷了各類店鋪的繁榮,終于在去年整改后集體退出。
17、魏公村小學現已并入北京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當時正值上學時間,交通擁堵。
18、它的到來,嚴重擠壓了原天池等幾家清真餐廳的生存空間。在此之前,這家餐廳已經換了好幾家餐廳,但都沒有再營業。現在每天都是滿滿的。
19.經過八一先生后繼續北上是重頭戲。魏公村北區老房子全部拆除重建。這是去年北京首次住房改造項目試運行。據悉,未來三環、四環將會有很多地方。它們將被陸續重建。有人問這個地區的新樓盤多少錢一平米?新地標?別慌,據說這些房子都是動遷房,沒有商品房。除了住宅外,還有多棟辦公樓。
20、棚戶區改造后貝語網校,夏季熱鬧的夜市已不見蹤影。只剩下工商銀行和遠處的一家超市了。
21. 向東走到這條街的盡頭,郵局還在那兒。
22、與附近的拆遷相比,郵局對面的這座“獨立樓”格外顯眼。由于不屬于魏公村社區,因此不納入本次棚戶區改造項目。未來是否會拆除不得而知,但新華書店等底層業態已陸續搬出。
23、堅挺了20年的豪倫閣也關店了。
24.從白一路看餐廳街,街口北側的韋伯大廈
25. 南邊歌舞表演。自從微博堂商業化建設后,夏天在這里再也看不到騰格爾叔叔穿著跨欄背心去買菜了。
26
27
28、現在的餐廳街由于棚屋改造需要統一門面裝修風格,已經一年多沒有完工。餐廳仍照常營業,但施工嚴重影響了生意。
29. 寶琴
30、附中的同學一定都記得這兩家云南菜館。這是這條街上僅有的兩家20年來沒有變化的餐館。他們算是老牌子了,距離百年老店只有80年的時間。
20年,當新疆街變成了民族餐飲一條街(據說衛公村似乎在唐代就已經存在了,與維吾爾族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興趣的同學請自行搜索),而附中的小平房變成了宿舍樓。
20年,當“小鮮肉”、“00后”等詞語遍布網絡,當“一個月后,第一批80后將步入四十多歲”、“第一批80后”、“第一批80后”、“第一批80后”、“第一批80后”、 “一批90后即將邁入三十幾歲”等新聞頭條出現。
時間過得真快魏公村小學,
不過魏公村小學,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環境變了,但本質不變。
身雖油膩,心卻不惑。
想知道作者是誰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