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6 16:03:46作者:佚名
“開房數據庫”網絡瘋傳,不少人的酒店入住信息遭泄露。
“查開房”已登不上 數據庫難徹底封殺
由“兩千萬元住宿記錄”文件在網絡上被大量獲取所引發的個人信息安全事件,現在已發展成一場社會信任問題。最近,上海某大學一位女性教師,在準備步入婚姻關系前,也獲取了這份資料,通過查詢了解到其未婚對象的多次住宿信息,經過一番內心掙扎,最終決定解除婚約。
數據外泄造成了信任瓦解,最終導致一段美滿婚姻失敗,令許多人感到意外。對于“是否應該調查未婚夫的住宿信息”這一問題,民眾看法不一。針對此事件,法律專家和社科研究者指出,表面屬于倫理問題,本質上卻是關乎個人隱私權受侵害的新類型法律事件。如何保障個人隱私,給現行法律帶來了新的難題。
每周都要開幾晚房 每次只逗留幾小時
三十歲的王芳,是上海一所大學的教師,職業相當不錯,長相也挺出眾。大約半年半之前,通過她父母的朋友引薦,王芳參加了一場結識伴侶的聚會,在那里她遇到了許輝。
三十有一的許輝在事業單位任職,眉目清秀,談吐詼諧,深得王芳的欣賞。他們隨即確立戀愛關系,共同拜訪了雙方長輩,還一同前往海外觀光,感情發展迅猛。最近,王芳與許輝計劃步入婚姻的下一階段,著手準備購置訂婚戒指、拍攝結婚紀念照的相關事宜。
突然,兩人感情眼看就要圓滿,卻意外傳出分離的消息,這突如其來的轉折竟然源于“查開房資料”所引發的問題。王芳聽同事講,網絡上正廣為流傳一個資料庫,里面存儲了成千上萬人在多年前的住宿記錄,她為了“了解”未婚夫往昔的行為舉止,便獲取了這個資料庫,并輸入未婚夫的姓名和身份號碼進行檢索。
真沒想到,一查才發現,許輝幾年前確實有過一段異常的住宿記錄,幾乎每周都有好幾個夜晚去酒店登記,但從住進去到離開的時間來看,每次都只待兩三個鐘頭,沒有過夜。
王芳整夜都睡不著,覺得許輝以前的行為舉止挺不靠譜,可她一直沒在許輝面前挑出來。她反復琢磨,最后還是決定和許輝一刀兩斷。王芳表示,自從弄清楚住酒店的情況后,心里就堵著一塊石頭,總也放不下,“這塊石頭跟著自己太久了,還不如干脆點結束這段關系”。
丈夫記錄滿滿一屏 全職太太進退兩難
小玉和小威結為夫妻已經過去了三年時光,他們共同擁有一個充滿生機與歡聲笑語的女兒。小威在商界打拼,事業蒸蒸日上,家境殷實,所以當兩人步入婚姻殿堂后不久,小玉就選擇了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擔當起全職主婦的角色。
小威因為職業需要,常常要陪著客戶出入各種場合,甚至深夜才能回到家里。最近,小玉在電視上了解到,現在有些平臺能夠檢索酒店入住信息,她便在電腦上輸入丈夫的姓名進行檢索,發現丈夫的住宿記錄非常詳細,并且大多停留時間不長。
小玉心里很不痛快,好幾次打算跟小威把事情說清楚。可她一瞧見小威到家時累得夠嗆,剛到嘴邊的話就又吞了回去。上個周末,小威領著女兒去公園逛,瞅著父女倆有說有笑的樣子,小玉心里頭就跟喝了黃連似的。是得有個說法呢,還是保住這個家呢,小玉自己心里也拿不準主意。
市民熱議
最近,有記者針對“是否應該查看伴侶的酒店入住信息”這一問題,隨機詢問了十位普通民眾的看法。
正方:查一查更保險
五十八歲的王先生表示,當今社會不少人草率締結婚姻,對于對方的品德和性情缺乏足夠認識,這樣的結合往往難以長久維持,他認為,盡管查詢租房信息無法徹底洞察個體,卻能夠展現其個人生活狀況以及對待情感的方式。
五十歲的陳女士同樣覺得,當代人的情感根基不牢固,彼此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婚姻容易面臨潛在問題。至于女教師王芳調查男友的住宿信息,她認為這樣做很有必要,并坦言自己的女兒將來談朋友時,她也會建議對方采取類似措施。
反方:查的人自找沒趣
五十二歲的祁先生立刻表示,此事令人震驚,這類隱私外泄對人際關系造成的創傷非常嚴重,他強調,情感與婚姻的根基在于彼此間的信賴,而王芳顯然對她的伴侶缺乏應有的信任感,這種處理方式實在不妥,他直言,若王芳不能修正這個缺點,將來很難尋得合適的伴侶,即便步入婚姻,這種關系也難以維持穩定
丁先生今年三十四歲開房數據庫 查詢,他以為,單憑翻查幾年前的住宿信息就選擇結束感情,實在不妥當。他解釋說,那些信息只能說明往昔,無法反映當下,更無法預示將來。
穆小姐今年二十七歲,她和男朋友計劃近期登記結婚,不過她不打算像王芳那樣去查看對方的住宿信息。她覺得,就算發現對方有住宿記錄,就能斷定其行為不檢點嗎?反之,如果沒有這類記錄,就代表對方完全沒有不良行為嗎?既然你接受了他的現在,也應當包容他的過去,去查住宿記錄這類行為,結果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給自己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中立:感情的事說不清
趙先生今年三十九歲,毛女士二十九歲,他們一致表示,情侶之間的情感十分復雜,不能簡單地用“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的方式去衡量。既不能盲目地認定,王芳的伴侶是個品德高尚的人留學之路,也不能消極地斷言,王芳和伴侶結婚之后,家庭生活就一定會不美滿。
“查開房”僅是信息泄露冰山一角
上海政法學院社會管理學院院長章友德教授指出,男女經由相親結識,雙方的了解或許僅限于淺顯層面,對于彼此的性格、品德等內在特質知之甚少。倘若個人隱私被泄露,導致一方不光彩的經歷被另一方知曉,這種現象極易被過分解讀開房數據庫 查詢,進而造成彼此間的信任破裂。王芳的案例頗具獨創性,我打算在教學中引入,和學生分析網絡時期的倫理與法規議題。章友德指出,該案例從表面看屬于倫理問題,實際上涉及公民隱私權被損害的法律事件。
章友德談到,這次事情里沒有誰能夠得利,王芳和她男朋友都成了個人資料外泄的承受者。怎樣維護民眾的隱私權,怎樣處理資料外泄這種新興的難題,給現行法律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上海聯業律師事務所王展律師持不同看法,認為住宿記錄屬于高度個人化的資料,依據法律原則,若通過網絡及龐大的資料庫系統讓這類私密內容被廣泛擴散,導致個人隱私遭他人探知,即構成對隱私權的侵害。"查開房"僅為問題的一小部分,資料外泄現象將逐步波及醫療保健、網絡交易等行業,還可能催生詐騙活動。
不過,現階段國內針對信息外泄的懲處,缺少配套的法律框架作為依據,尚未建立一部涵蓋個人信息安全領域的核心法規,僅在《民法典》與《刑法》中零星提及,且懲戒力度不足,違法代價輕微,因此難以有效遏制。“若缺乏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作為根基,界定違規行為將面臨諸多挑戰。所以現在需要迅速推進立法保護,擬定并持續優化《個人信息保護法》,以便為維護民眾的隱私權益提供堅實的支撐。
記者手記
大數據時代的“蝴蝶效應”
當前最引人注目的信息技術術語,是“海量數據”,然而,近期一起全國性資料外泄事件,卻導致了一樁婚姻關系破裂,可以說是一次嚴重的信息暴露,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相關網站現已無法打開,數據庫下載也已中斷,不過“查開房”事件所揭示的信息安全風險依然非常嚴重。有行業專家指出,數據庫里的大量身份證號碼、住址、聯系電話等資料,會被不法之徒視為極具價值的資源,隨之而來的將是各類推銷和詐騙行為的激增,造成廣泛的不良后果。
信息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對個人隱私的搜集非常容易,你中午在哪里用餐、晚上在哪里歇息、網購過哪些商品、看過哪部影片、和誰長時間通話,都會在無意中留下記錄。然而,與此迅猛發展的科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下對于個人隱私的維護卻非常薄弱。
確實,我們無法因為擔憂而拒絕進入“大數據”時代,然而如何確保信息在應用、存儲以及傳播過程中的安全與可控,對相關部門及個人來說,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