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27 21:10:17作者:佚名
大家好,這里是《名校紀事》。
1993年,時任上海建平中學校長的馮恩紅先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在浦東建立由多個分支機構組成的建平教育集團,建立世界上第一所擁有一萬名學生的中學!”
他認為,建平中學作為一所重點中學,不僅要注重升學率,更重要的是為浦東新區建設輸送優秀人才,讓優質教育走進尋常百姓家。
當然,這也可能和馮校長的個人煩惱有關。他說,那些年,無數家長想通過關系把孩子送到建平,這讓他很苦惱。
因此,1994年,正在建設中的梅園新村配套中學移交給建平中學,命名為建平中學西校。
五年后,黃山新村配套中學也移交給建平中學,并命名為建平實驗學校。后因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分拆為建平實驗中學和小學。據馮恩紅自傳介紹建平中學網站,學校被命名為“建平”后,直接讓對應的黃山市心園小區火了。
18所學校和25個校區!建平、進才初中全面盤點
轉眼間,三十年過去了。
馮恩鴻先生的夢想不僅實現了,而且遠遠超出了他當時的想象。
隨著浦東新區2024年初中招生學校名單公布,人們驚訝地發現,以“建平”、“進才”為名的初中校區數量分別達到18所和25所。
如果加上建平系的私立元祥學校和進才系的進德外國語中學,共有20所學校、27個校區。
建平、進才初中(2024年版)
一位熱心家長給我留言:“我就是沒什么好擔心的,浦東已有286個社區招收人才,已經成立448個。”
這個數字大得令人難以置信。于是,我也打開了浦東新區教育部門公布的最新名單,給大家回顧一下。經過數據去重發現,建平初中和進才初中實際上對應了約400個社區。
這個數字也是驚人的。
可以說,對于浦東的孩子們來說,到建平或進才求學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恭喜!
換湯不換藥,命名也沒用?
當然,這個世界上總是缺少冷靜的人——冷冷地、默默地在一旁潑一盆冷水。
他們在留言區說道:
——“換湯不換藥有什么用!”
——“都是名義上的,還是保密吧!”
——“改個名字能改變什么?傳遍整個學區!”
——“如果學校改名了,里面的人都會變成牛蛙嗎?請大家動動腦子想一想!”
——“有什么驚喜?名字都改了,好聽一點,老師和學生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
但客觀理性的聲音也不會缺席。
——“這是個好消息,畢竟分組后管理水平會提高,教學資源庫也會共享。”
——“即使團隊不變,教研管理改革后也會有變化。我們身邊就有例子,作業統一了,難度增加了,好學生愿意來,質量也好教學質量會逐步提高。”
命名學校的“真諦”:注入資源和信心,為新學校開個好頭
這些家長的留言很有道理。
今天與過去不同。如今的“名校冠名”,注入了集團化、分區化辦學的內涵,內容更加豐富。
而且,建平學校和進才學校也很珍惜名譽。例如,建平培德、進材森蘭開學時,兩所高中均派出年輕有為的中層干部擔任校長,努力將建平、進材的辦學理念、做法和資源帶到新學校。做到“高開高走”。
某種程度上,所謂的名校、所謂的學區,其實都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新的名校、新的學區不就是這樣誕生的嗎?
因此建平中學網站,為新校命名建平、廣納賢才,并不意味著立即成為名校,但一定是一個高起點、一個良好的開端貝語網校,值得慶幸和贊揚!
?[心]好了,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新聞。你怎么認為?您所在的社區有新的“學區房”嗎?快來評論區聊聊吧!
上海有哪些好學校、好老師?這就是“名校”。關注我,幫助您了解上海名校,幫助您的孩子考入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