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0-21 09:06:40作者:佚名
余寶恒,本科學歷,中共黨員,自1997年9月起一直擔任班主任和英語教師。德是師之本,愛是師之魂。24 年來,他在三英尺高的領獎臺上享受著它;24 年后,他仍然嚴謹學習,潛心從事教學和研究,關心學生,幫助有需要的人,并與學生打成一片......他踐行了教育的重大意義和以行動育人的崇高使命,用教育的成果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潛心培養人才,以師德良好形象激勵學生
從 1997 年踏上講臺的那一刻起,作為黨員老師和班主任,于寶恒就深深體會到,老師的性格和品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眾所周知,班主任的教學工作是瑣碎而枯燥的,但在這沉悶的日子里,他和學生們建立了平等、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當學生身體不適時,他總是平息寒冷,祈暖,以緩解思鄉之痛;當學生因為小事而郁悶時,他經常教他們引導他們。課后,學生們親切地稱他為“大禹(魚)老師”。無論是春天還是夏天,雨天還是雪天,每天早上六點半,他都一動不動地站在教室的講臺上。36個班級,3個樓層,在寶恒的榜樣指導下,班上的同學們逐漸擺脫了拖延遲緩的問題,養成了強烈的自律意識。日復一日棗莊舜耕中學,我們以寬廣的胸懷愛護學生貝語網校,以真誠的老師之愛塑造學生的心靈。在順庚中學開展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作文中,“于寶衡”這個名字出現了很多次,受到了高度評價。在同學們佩服的目光中,在領導的肯定下,年復一年,帶領他的同學們,化平淡如水,他帶領的班級獲得了學校德育優勝班榮譽稱號,2018年度學城區優秀班主任, 2019年棗莊市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
“努力教育人,世界就會開滿鮮花。”2012年9月,為響應區局的農村教學活動,于寶恒毅然決然地選擇在相對偏遠的沙溝鎮第十九中學任教。農村中學有很多留守兒童,遠離父母和親情,他們的成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于寶衡在管理上一直奉行“如果是我的孩子”和“如果我是孩子”的教學理念,這種同理心的情感體驗讓他對學生更加理解,少了指責;更多的寬容,更少的要求。我清楚地記得那個叫張迪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后,一直跟著年邁的爺爺住,他自卑、敏感、多疑。班上的一個孩子開玩笑說,他連老式的手機都沒有,這個瘦小的孩子只好坐火車去找爸爸媽媽。經過一番耐心的導窟,于寶衡帶他去吃了一碗熱面,當他再次被送回家時,已經是晚上十多點了。初冬的夜晚很安靜,行人很少,他雖然疲憊,但被這個安靜的夜晚解脫了,家長們經常說,是他對孩子的愛,激發了他們進取的精神。但他想說,其實是同學們給了他最美好的職業快樂。
追求效率和創新 實施常規教學是教育的基礎
24 年的教學生涯,他立足教育事業,勤奮工作,對教育事業一直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在工作中,俞寶恒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潛心研究教改,帶領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認真做好教師培訓工作。為了讓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于寶恒開創了師徒“教”法,即形成師傅帶徒、教研小組集體培訓、班組長負責制三級網絡,有效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指導教師10余人參加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等競賽,并獲區一等獎。徒弟王雪琴曾多次教授區級公開課。2018年,他與石莉等老師共同研究了市級項目“基于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生態課堂建設”,該項目已順利結題。論文《關于英語教師如何善于培養學生興趣的討論》發表在國家期刊上。
在教學的道路上,俞寶恒不斷學習,勇于探索,以思考和學習的心態對待工作,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管理水平。近年來,于寶恒在學城區初中學術能力測試質量評價與命題研討會上教授“九單元3復習班”公開課,并參加了全市“一師一優班一師”課程示例展示。2013年獲得山東省中小學全體教師遠程培訓優秀學生稱號,全國青少年英語電視比賽先進工作者稱號,2017年棗莊市青年崗位專家榮譽稱號。
堅持文化引領,創新踐行精藝類管理模式
熟悉寶恒的人都知道,他對班上學生的管理,更注重心靈引導和目標激勵。他結合順庚中學的文化傳承,將班級文化定位為冠軍文化:“超越夢想,走向冠軍之路”的核心理念,“每一次爭冠”的班級口號,實現“團結奮進、全面開花”的班級目標。于寶衡仔細分析了學生的情況,將班級目標提煉成短期目標(小到每節課、每天、每一次考試、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長期目標:(八中考的目標)和最終目標:(我理想的大學),讓目標掛在墻上(夢想樹)和貼在桌子上(夢想卡), 并始終提醒學生朝著目標努力工作。
在課堂上建立一整套的“靜意管理模式”,即對學生:“靜意”,即每個人只負責一項任務,一個人負責兩周,甚至一個學年。“精”,天天練習這項任務,不斷改進,達到“精”的目標。對于學科學習,在定期學習各種科目的基礎上,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某一學科,以達到提高的目標。對班主任來說: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利用一段時間專注于某個問題,完全解決完這個問題后再把握下一個問題,這樣效果才會更好。在專注于解決某個問題的同時,其他問題只要影響不是太大就可以忽略不計。對于年級和學校來說:《殲滅戰》是《靜儀》最經典的例子。對學生的管理以量化的形式進行管理,學生的方方面面都以數據的形式全面展示。因為數據最有說服力、最精辟,同時,數據也最鼓舞人心、最激勵人心。每個周末,選拔和移動班級的學生和學習小組,并利用每周一早上升起班旗的時間,邀請家長到班級進行表彰,讓優秀學生和低年級學生獲得獲得認可的機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也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這種管理模式陸續推廣到學校各年級,整個校園形成了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有些人羨慕老師工作的閑暇,但俞寶恒也補償了苦難。更不用說每天八小時的備課、講課、批改作業,下班后,我還得拿起燈,拼命打夜批改作業,為明天的課做準備,經常忙到深夜。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當別人與家人團聚時,于寶恒仍然在課堂上輔導學生;當夜色暗黑,其他人在公園里閑逛時,他在年級的網格管理中;當別人在電視機前享受家庭娛樂時,他們在燈下準備上課;當別人睡著了時,在燈下批改作業。從早到晚,從晨到黑,一次旅程,一次會議,一次當下相遇。他一直告訴自己,每個學生都是學校的千分之一;對于教師來說,是十分之幾;但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 100% 的。所以棗莊舜耕中學,于寶衡始終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像管理自己的孩子一樣管理每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在將一個班級的學生送入更高級別的學校的警惕中,我獲得了快樂、舒適和真實的感受。
于寶衡經常想,每年的年終總結里都會寫上“愛教育”,那么“愛”這個詞又是什么意思呢?它應該充滿熱情、熱切的渴望和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
一路風雨,一路收獲。順庚名師、區級優秀班主任、市級青年崗位專家、市級優秀班集體獲得者......在未來的教人育人道路上,我們要在教育創新道路上勇于擔當、艱苦奮斗的先鋒,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以認真的態度不斷加強對班級管理和學生道德教育的研究與探索。 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不斷努力工作和收獲,享受教育創新帶來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