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31 17:06:02作者:佚名
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公眾號的第143篇分享文章,由我們專欄作家、在美國大學執教的教師小舞撰寫而成。至2014年2月4日,已有眾多朋友與您一同關注并訂閱了我們的公眾號。
在美國的一所大學任教期間,我時常接到眾多咨詢,他們詢問關于美國留學的具體開銷、一年的總費用、勤工儉學的收入以及相關信息渠道。我本計劃針對這些問題撰寫幾篇專門的文章,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遲遲未能付諸實踐。不久前,我偶然發現了一份中國教育機構發布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在計劃或打算出國留學的學生群體中,家庭年收入不足30萬元的占比高達52.28%。這一數據直接反映出,許多家長不惜花費大量資金將子女送出國門,卻不知更大的挑戰即將來臨。每年六七月,美國大學的賬單便會如潮水般涌來。如今,美國學費年年攀升,漲幅更是驚人。這迫使一些家長不得不變賣房產、車輛,甚至全家三代人共同籌集資金以支付賬單,看到這一幕,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盡管盛行將子女送往海外深造的風氣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復雜原因,不論動機如何,踏上這條道路的第一步便是籌集資金——當然,對于家境富裕的家庭而言除外——因為這筆費用絕非微不足道;前往美國的留學開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學校收取的費用涵蓋了學費、住宿費、餐費、教材費用以及日常用品等開銷。
個人所需承擔的費用包括:交通出行費用(涵蓋國際航班機票)、通訊設備費用(如手機等)、非移民身份相關文件及簽證費用、醫療及人身保險等開銷。
在美國深造期間,學生可能獲得的收入來源涵蓋諸如中國獎學金、助學金、貸款以及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關于這些內容,本文將僅作簡要介紹;具體細節,我將在后續的文章中進行深入探討。
基于我在美國求學及任教十余年的親身經歷,我將逐一詳細闡述這些相關費用。
一、美國大學的收費
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在本地學生與外州(包括國際)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而私立大學則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這主要是因為公立大學的部分資金來源于州政府的稅收,而外州或外國學生的家庭并未在該州繳納稅款,因此無法享有這種優惠。各州對本州生的規定基本一致,通常要求申請者在入讀學校前已在所在州居住超過一年,并擁有相應的納稅記錄。相較之下,國際學生需由學校提供簽證文件以證明其在美國的學習身份,故而他們通常按照外州生的收費標準繳納費用。部分學校甚至對國際學生實行單獨收費,其費用有時甚至超過外州生。
我將對公立大學中本州及外州(國際)學生的學費進行一番簡要比較,這樣一來,你很快便能洞察出在經濟狀況不佳的當下,為何美國高校如此熱衷于吸納國際學生。
以弗吉尼亞大學2012-13年度為例:
本州生
學費(): $12,224
住宿(Room ): $5,170
伙食(Board rate): $4,270
書本(Books and ): $1,220
各種雜費( ): ?$2,470
總額:$25,354
此數字代表本地區學生選擇寄宿生活的費用,而若選擇在校外居住(大多數學校規定一年級學生不得在校外住宿,但自二年級起則可),若自行烹飪,則能節省部分開支。
外州生(含國際學生)
學費(): $38,236
住宿(Room ): $5,170
伙食(Board rate): $4,270
書本(Books and ): $1,220
各種雜費( ): ?$3,710
總額:$52,606
上述學費差異在美國眾多高校中普遍存在,顯而易見,當前經濟形勢不佳使得各高校所獲得的財政撥款縮減,而外州及國際學生則迅速成為美國公立院校的重要經濟來源。
接下來,我們再考察一下這所知名私立學府——杜克大學在2012至2013年度的學費情況。
學費(): $44,101
住宿(Room ): $6,140
伙食(Board rate): $5,630
書本日用雜項( ):$3,472
總額: $59,343
通過對比這些數據,我們發現私立與公立大學在費用上的差異對于國際學生來說并不明顯,因此那種認為就讀公立大學就能節省費用的觀點對于留學生而言并不適用。此外,我還列出了其他幾所知名私立大學在2012-2013年度的全部費用,以供有興趣者參考。
哈佛( ) $54,496
耶魯大學(Yale )$58,600
斯坦福大學( )$54,506
哥倫比亞大學( ) $61,642
布朗大學(Brown )$55,016
卡內基·麥隆( ) $59,710
觀察這些數據可以發現,若選擇赴美深造,必須在每年開學前向學校支付5至6萬美元的學費,方可獲得進入美國校園的機會。
二、個人消費
1、車旅費:
國內及國際往返機票費用,以北京至華盛頓的往返機票為基準,根據季節差異,經濟艙票價在1000至3000美元(含稅)范圍內波動。學生放假期間正值旅游旺季,若非提前購買,機票價格往往異常高昂。
2、非移民身份文件含簽證費用:
大多數學生持有F-1學生簽證,這類簽證屬于非移民類型。簽證到期后,若要離境并重新返回美國,必須依賴有效的I-20表格申請續簽,因此,在規劃國際旅行費用時,還需考慮簽證相關費用的支出。
3、手機和上網等費用:
美國各大學普遍提供無線網絡服務,若學生選擇校內住宿,相關費用中已包含上網費用;而校外住宿的學生則需額外考慮這一開銷。通常,電視纜線接入的寬帶費用大約每月為四十美元。至于手機費用,則根據不同套餐,每月費用從三十美元至一百多美元不等。
4、汽油和行車保險:
美國人民以駕車為生活方式,位于郊區的學府若無車則出行極為不便。購車成為一項固定的開銷,而維修費用則難以預估。目前油價每加侖約三美元,具體支出因每年行駛里程不同而有所差異。對于未婚的年輕人來說,購買車險的費用相對較高。在汽車消費方面,每月僅需四五百美元即可輕松應對。
5、醫療和人生保險:
這一點至關重要,眾多中國家長和留學生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得美國高校對此類要求愈發嚴格。今年四月,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一名中國留學生王柯不幸遭遇車禍導致癱瘓。盡管肇事者已被法律制裁,但此案所涉及的醫療及保險問題也隨之凸顯。瑪合日娜,這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因腰疾困擾而被迫中斷學業,喪失了學生的資格。她的父母因探親需求無法獲得簽證,而且他們還同時承受著經濟和醫療的雙重壓力。面對這些復雜難題,眾多美國高校推出了嚴格的新政策留學之路,例如哈佛明確要求外籍學子提供美國保險公司的醫療保單,若未能滿足此條件,學生需支付高達2,168美元的年度健康保險費用方可注冊入學,同時所購保險還需包括緊急醫療運送費用。在美國,一年花費兩千余元的醫療保險并不算高昂,然而,一旦患病,即便是治療一場普通的感冒或發熱,費用也需四五百美元,更不用說其他更復雜的病癥了。
三、美國大學的獎學金,助學金、貸款、和勤工儉學
如前所述,這一部分在本篇我只簡單敘述,以后會專門撰文。
1、基于成就的獎學金 (Merit Based )
這情形與中國獎學金頗為相似。在美國,一些知名大學如約翰霍普金斯、杜克、南加州、西北、芝加哥以及華盛頓等,均設有此類獎學金。學生若想獲得這一資助,需額外單獨提交申請,包括撰寫申請文章、提供推薦信等材料。然而美國大學費用,近年來經濟狀況不佳,此類獎學金大幅減少,競爭亦愈發激烈;要想在校期間維持這類獎學金,必須在四年內維持一定的學業成績(GPA)以及滿足其他相關要求。
2、基于需求的獎學金 (Need Based )
這情形與我國助學金頗為相似,美國多數院校均設有此類獎學金。只要達到錄取門檻,能否獲得此類獎學金主要取決于家庭經濟狀況,而與學術成績、才藝、體育成績等并無直接關聯。然而,國內媒體往往將其一概而論,也稱之為獎學金。在美國,幾乎所有常春藤盟校、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學院等僅設立基于需求的獎學金,并未設立基于成就的獎學金。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這種獎學金的規模大幅縮減,美國學生獲得的機會也隨之減少;同時,該獎學金的發放給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留學生,引發了美國學生的不滿和媒體的廣泛關注,這是因為在美國,納稅人的權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對于中國留學生的未來,前景顯得相當黯淡。
3、貸款:
這是需要償還的資助,所以對國際學生來說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4、勤工儉學:
學生簽證持有者不得在校外從事工作,若違反此規定并遭查處,其學生簽證將被立即取消,此舉系因違反了相關移民法律法規。校園內從事兼職是被允許的,然而與美籍學生爭奪校園內的工作崗位,我們無論是在語言能力還是工作經驗上都處于不利地位;再者,全日制學生的每周工作時間上限設定為20小時,此類工作通常只提供聯邦規定的最低工資,即每小時7.5美元,據此推算,每月稅前收入最多可達五六百美元;而大學學年通常持續約八個月,從理論上講,全年稅前收入不會超過5,000美元,與昂貴的學費相比,這點收入簡直是微不足道。而且,根據我多年以來每學期指導約20名學生助理的經驗,美國學生每周工作10小時都顯得有些吃力,若增加到20小時,對于那些語言能力尚待提高的外國學生而言,維持良好的學業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四、學費連年調漲的趨勢
Mae,作為最大的私人學生貸款機構,其統計數據表明,美國高校的最新動向是獎學金和助學金的逐年減少,同時學費也在持續上升。據美國教育部國家統計中心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上一年度,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平均漲幅達到了9%,而在加州這一數字更是高達21%。公立大學學費的持續上漲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非營利性質的私立學府漲幅同樣達到4%,鑒于私立院校學費的基數相對較高,這4%的增幅所代表的絕對數額不容小覷。
五、結束語
綜合考量諸多要素,我覺得在美國完成四年大學教育,所需的30萬美元只能算是一個較為保守的估算,這還是在一切順利、孩子生活相對節儉的情況下。因此,打算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庭,每年至少需要有7.5萬美元的收入來支撐這一決策。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濟基礎,家長將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甚至可能難以籌集到這筆費用。此外,一旦遇到任何意外情況,這便等同于將孩子的未來置于一場賭博之中。
近年來,盡管學費昂貴且逐年攀升,資助也相對匱乏,承受著這三重壓力,中國的家長和留學生群體并未退縮。根據國際教育協會的數據,2011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數量較2010年增長了23%,達到了157,558人,這一數字占到了留美學生總數的21.8%,超過了排名第二的印度學生人數的50%。在南加州大學,該校吸引了全美最多的外國留學生,其中中國留學生的人數高達2,515人,在外國留學生群體中占據了顯著的優勢。
與此同時,國內媒體紛紛報道海歸面臨就業困境,其中超過四成的海歸月薪僅在三千至五千元之間。在美國,我也觀察到許多留學生就讀于一般或條件不佳的學校,盡管投入不菲,但本科畢業后既無法進入研究生院深造,又難以找到工作,最終因無法維持身份而無奈選擇黯然歸國。當前經濟形勢不佳,不僅本科生,即便是碩士和博士,在移民和就業方面都遭遇了雙重壓力,這一點我將在后續內容中詳細闡述。
最后還需強調一點,美國高校普遍實行“寬進嚴出”的教學理念,幾乎每一所大學都存在一定的淘汰比例,尤其在完成第一學年之后。我所教授的院校,這一比例在20%到30%之間,而某些頂尖學府的淘汰率甚至高達50%以上。因此,家長們需謹記美國大學費用,孩子踏入校園只是征程的起點,未來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對家長和學生來說都將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本說明中涉及的數字僅適用于那些獲得美國Board官方認證的正規美國高等學府,不包括社區學院或所謂的“野雞”院校,亦不含語言學習機構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