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8-01 09:05:51作者:佚名
周五,在隔夜美股頑強 V 型收漲的背景香港恒生指數,港股居然出現了慘烈下跌,堪稱 “黑色星期五”,A 股當然也集體下跌,但跌幅有限。
中概互聯領跌
恒生指數跌約 3%,恒生科技指數跌超 5%。
概念板塊方面,互聯網醫療、啤酒、旅游、蘋果、元宇宙、Saas、云計算、游戲等跌幅靠前。
阿里巴巴、美團、B 站跌超 6%,騰訊、京東跌超 4%,小米、商湯跌超 5%,京東健康跌超 8%,阿里健康跌超 6%。
新能源汽車方面,小鵬、理想跌超 4%,比亞迪股份、蔚來跌超 1%。
從恒生科技指數看,自 6 月高點已經回調超 15%,創下兩個月新低。
港股大有再來類似 3 月恐慌性下跌的樣式,不過香港恒生指數,3 月底部是多重利空下的產物,很難再出現。
港股為何獨立下跌?
港股的獨立下跌反映了市場相當的脆弱,而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流動性脆弱。美聯儲周三加息 75 基點至 2.25% 至 2.50% 區間后,作為聯系匯率制度的香港自然也要跟上,香港金管局將基準利率上調 75 個基點至 2.75%。
香港金管局稱,隔夜及 1 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的 5 天移動平均數的平均值是 0.79%,所以根據預設公式,基本利率設定于 2.75%。
不過,香港外匯儲備規模龐大(高達 4400 多億美元),相當于港元貨幣基礎約 1.7 倍,是聯匯制度的堅實后盾。金管局絕對有能力及決心,繼續維持聯匯制度,以及香港貨幣及金融穩定。香港不需也無意更改聯匯制度。
但考慮到香港與內地更為緊密的實體經濟,在經濟疲軟的背景下迅速加息必然對實體經濟構成壓力,同時也將沖擊港元的流動性。
其次是財報的預期不佳。
港股已踏入中報預告期,部分下游企業面對盈利預測下修的壓力,而業績預告較好的上游如醫藥、石油、資源等股價也不見得有較好表現。
此外,作為占港股市值最大的資訊科技板塊,也顯而易見受到了二季度疫情的影響,業績差是必然的,即便美國尚未陷入衰退,眾多科技股的財報也已經不好看,因此市場對業績還是有比較悲觀的預期。
阿里領跌,引發市場恐慌
7 月 26 日,阿里巴巴公告稱,擬將香港新增為主要上市地,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預計將于 2022 年底前完成。
阿里在當日走高,但目前看來成為曇花一現。阿里最近領跌可能與二季度較差的業績預期有關。
招商證券表示,受疫情管控影響嚴重,阿里商業短期承壓。
國盛證券指出,阿里云業務近期面臨宏觀環境疲弱、企業 IT 需求放緩、疫情對項目制混合云業務現場交付等影響,預計 23Q1 財季阿里云業務增速放緩。
但招商證券表示,伴隨著疫情好轉,6 月多項業務恢復正常增長,且公司電商主業長期競爭力依然穩固,國際商業、本地生活、云計算等新業務也將為公司增長提供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