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15 11:26:24作者:佚名
文檔簡介:硬盤的歷史和發展 1956年9月,IBM的一個工程團隊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個磁盤存儲系統(),其磁頭可以直接移動到磁盤上的任意存儲區域,從而成功實現了隨機存儲、該系統的總容量只有5MB,總共使用了50塊直徑為24英寸的磁盤。 這些圓盤的表面涂有一層磁性材料,它們堆疊并固定在一起,并繞同一軸旋轉。 這個RAMAC當時主要應用于飛機預訂、自動銀行、醫療診斷和航天領域。 1968年,IBM首次提出“/”技術,探索硬盤技術重大變革的可能性。 “溫徹斯特”技術的本質是:“一個密封的、固定的、高速旋轉的鍍盤,磁頭沿盤片徑向移動,磁頭漂浮在高速旋轉的盤片上方,不與盤片直接接觸。 ” ,這也是大多數現代硬盤的原型。 1999年9月7日硬盤維修培訓,硬盤容量達到了新的里程碑。 2000年2月23日,希捷發布了一系列速度高達15的硬盤,堪稱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硬盤,也是迄今為止速度最高的硬盤。 該系列產品內部數據傳輸速率高達48MB/s,數據緩存4~16MB,支持/mSCSI和(光纖通道),將硬盤外部數據傳輸速率提升至160MB ?200MB/秒。 2000年3月16日硬盤維修培訓,硬盤領域有了新的突破。 第一個“玻璃硬盤”問世。 這就是IBM和IBM。 這兩款硬盤都使用玻璃而不是傳統的鋁作為盤片材料。 這樣可以讓硬盤更加耐用。 提供更大的平滑度和更強的堅固性。 ×24×3~5mm(長×寬×高),重量僅10g,容量2-4GB。 ,可作為數碼播放器、數碼相機、PDA等移動產品的存儲設備。 硬盤分類: 目前硬盤產品的內部磁盤有: SCSI接口硬盤有兩大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