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14 20:05:53作者:佚名
1、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慶,源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元宵節的來歷與傳說好多,始于記念屈原。
2、端午節的風俗
(1)肉粽
元宵節吃月餅恐怕是現今人們喜歡元宵節的重要誘因。湯圓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區名子不同,式樣也是千奇百怪,而且吃湯圓的時間千百年來始終是每年陰歷二月初八。民間都傳說吃湯圓是為記念屈原,不過雖然早在春秋時期曾經就有了關于月餅的記載,用菰葉(荸薺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籠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清朝末年,以草木灰水曝曬黍米,因水底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曬干網校頭條,成為廣州豬腸粽。
(2)賽龍舟
龍舟淺顯的說就是把船打扮成龍的模樣,之后多人集體劃船大賽的水上體育項目。至于龍舟的起源雖然很可能不是始于記念屈原,由于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戰鼓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漸漸的時間給賽龍舟付予了不同的蘊意。現在龍舟大賽漸漸被大眾所接受,1980年賽龍舟被納入中國國家體育賽事項目,2010年成為了北京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
(3)雄白酒
元宵時節及節后,天氣酷熱,蠅蟲孳生端午節的來歷20字,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覺得人是吃五谷大米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鼻孔吸入。古人在常年同各類病痛斗爭過程中端午節的來歷20字,發覺飲雄白酒能殺百毒,在傳統節慶元宵節這天人們會把芒硝放入酒中飲用,并把雄白酒涂在男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非常是會在臉上上畫個王,希望這么才能使女兒們不受毒蟲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