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4 11:05:38作者:佚名
確實眾所周知,PC并非全新事物,部分行業用戶(如醫療、庫管等)已通過不同方式嘗試用它來革新傳統使用方式,并從中獲利,但至今這種計算機應用方式對多數用戶而言或許仍顯生疏。你打算調整慣常的操作方式嗎,還是想體驗微軟推出的全新移動工作系統—— XP PC 帶來的工作方法呢?
PC
正式開始之前,需要說明一個情況,目前計算機識別技術尚不成熟,短期內手寫或語音輸入難以完全替代鍵盤輸入。它們通常只適合作為輔助或臨時輸入方式,用于特定場合的特定需求,例如記錄會議內容、寫臨時筆記、添加閱讀批注等,因此討論 PC 時應考慮這一點。
PC的鳳凰涅盤
我們早已見識到比爾·蓋茨對手寫輸入系統的堅持,手寫和語音注定是人類與計算機最順暢的交流方式,十多年來眾多科研者為此付出巨大努力,然而正如所見,個人電腦的發展歷程確實充滿諸多波折與不易。上世紀九十年代初,IBM、NEC等業內權威企業紛紛推出搭載微軟Pen系統的手寫電腦產品,顯示出推動筆輸入技術普及的強烈意愿,然而無情的市場規律最終阻礙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后來在九十年代末期,隨著消費電子平臺的興起,一批以個人電腦為名的手寫設備又陸續面市。當前的個人電腦相比過去,擁有更明確的市場方向和改良過的手寫識別功能,但這依然難以吸引大多數消費者的興趣。或許正如鳳凰涅槃的傳說所言,鳳凰必須經歷烈火的考驗才能獲得新生,個人電腦在經歷了多次起伏之后,如今以 XP SP1 版本為根基的 XP 個人電腦又將開啟新的蛻變歷程。
PC簡述
個人電腦如今已分化為兩個主要類型:純平板形態與可變形態。純平板形態的電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平板設備,它徹底擺脫了鍵盤的束縛,從而將設備的移動性發揮到極致。在特殊情況下,用戶仍能借助USB接口、無線連接或專用底座等途徑來擴展鍵盤功能,以便完成常規的文字錄入任務。我們本次評測的V1100正是這類產品的典型代表。然而,此類構造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其一,顯示屏始終外露,防護手段通常不夠充分,尤其在搬運或使用時,屏幕易遭破壞。其二,主機體與液晶背板無縫貼合,導致散熱系統難以優化。至于變形機,此類設備并非新生事物,例如早期IBM 360PE便屬典型范例。它采用了常規的筆記本外形構造,擁有標準筆記本的基本功能留學之路,能夠依據實際使用情況,方便地選用鍵盤輸入或屏幕書寫模式,例如本次測試中的Acer C100就是這樣,本質上這類產品算是標準筆記本的補充,不過這種設計自然會犧牲一部分便攜性。
誰真的需要它
這也是我們當前必須明確的核心議題。顯而易見,個人電腦目前并非所有電腦使用者的理想選擇,即便是比爾這位長期鐘情于個人電腦的個體,也不會期望所有人能迅速采納它。根據微軟的闡釋,個人電腦旨在為那些在各類移動場景中頻繁奔波的信息處理者——諸如醫護人員、航空人員、業務拓展人員等——以及終日被會議事務所占據的商務人士tablet是什么意思,打造一個高效便捷的移動運算載體。這里面可以再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所謂的資料處理人員,他們運用個人計算機的主要意圖是為了替代過去的紙質文件記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行業使用者,他們的使用方式比較基礎,對產品的期待主要在于輕便性和電力續航能力,因此也一直是標準型個人電腦最堅定的支持者。對于另一種群體,即經常移動辦公的人士,普通平板形態的個人電腦因為缺少便攜鍵盤,難以適應他們的工作要求,因此變形機型的電腦便有了用武之地。變形機型的電腦首先具備標準筆記本的功能,能夠按照商務人士慣用的方式,幫助他們輕松完成各項事務。當必要來臨時,使用者能夠借助旋轉、折疊或拆卸顯示器的操作,迅速將其轉變為支持手寫輸入的移動電腦。倘若你與我相似,正尋求一種真正的便攜辦公設備,比如在行駛的車輛中閱讀文件,那么這種電腦應當是個理想方案,畢竟從此不必為那搖擺不定的支撐屏幕而困擾了。這也讓那些必須借助書寫才能激發創作靈感的傳統寫作者感到寬慰。
它為我帶來了什么
數字筆跡,是比爾最自豪的成就,它借助“貝茲曲線( )”技術,把人們書寫的線條轉化為可縮放的數字形態,既能夠精確還原書寫時的樣子,又能夠顯著壓縮圖形所占用的空間。實際測試表明,JNT文件,即日記本格式,體積極大地少于傳統JPG文件,大約只有后者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九十,不過它比TXT文本文件要稍大一些!數字筆跡更為關鍵的作用在于能夠兼容OLE,因此它能夠與其他應用程序以圖像形式實現無障礙“交流”,特別是在電子簽名、手寫記錄這類場景下,數字筆跡的優勢表現得尤為突出。
微軟著重推廣的一種硬件配置是主動電磁感應數字板,這種設備通過手寫筆內置的射頻裝置或反射裝置,與LCD屏幕背面的傳感器層或發射網格進行共振,以此傳遞電磁信號并確定數字輸入的位置。微軟對這類產品的采樣率有明確要求,必須達到每秒100次以上,推薦頻率為133Hz。目前市場上,這類產品主要由Wacom公司負責供應。電磁感應不受手觸干擾,因此用戶可以把手腕平放在顯示面上,獲得類似在真實紙張上書寫的體驗。
微軟為用戶帶來了多樣化的輸入方式,包括手寫識別和語音識別功能。針對英文手寫輸入,用戶不僅能在“書寫板”上實現連續書寫,還能在“日記本”里自由書寫,并對內容進行選擇識別。然而,在中文輸入方面,目前用戶只能在預設的“字符輸入格”中進行單個漢字的書寫操作。系統在識別各類手寫字體方面,至今仍受限于一些技術難題,準確度有待提升,不過作為輸入方式的補充,XP系統在PC上的運行效果基本能夠讓人滿意,語音識別技術也面臨挑戰,其發展尚未成熟,尤其當涉及到發音習慣、說話方式等復雜因素時,該技術要達到廣泛應用的成熟階段,目前來看條件尚不具備。
微軟配合創新的輸入手段,同樣帶來了便捷且功能齊全的記事簿和即時貼功能,記事簿是專門為數字筆跡設計的記錄工具,它內置了包含日歷、五線譜、速記紙、坐標紙、任務清單等多種常用的紙張樣式模板,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對真實紙張的使用習慣,用戶當然也能依據自身企業的需求,打造個性化的記事簿。這種遲滯便簽能夠隨意放置在個人電腦桌面各個方位,時常用來提示人們關注某些事務,既可以采用筆跡記錄,也能夠借助聲音錄制來創建,極為便利。
PC的大事記
1989年,杰夫. 霍金斯作為Palm的創始人,研發了首個采用筆輸入的便攜式計算設備,這款設備被稱為Pen電腦系統。
1991年, 微軟發布了它的首款手寫輸入識別軟件——Pen 1.0, 該軟件內嵌了MARS識別器。
1995年,微軟發布了一款升級版的手寫識別軟件,命名為Pen 2.0,該軟件整合了GRECO識別器技術。
1996年:微軟推出帶有手寫輸入功能的 CE 1.0。
1998年,微軟將JOT手寫識別器整合進了CE 2.0系統。
1999年:微軟開始研發自己的 PC。
2000年:比爾.蓋茨在會上展示了個人電腦的原型機,當時,微軟公司也推出了具備手寫識別功能的 CE 3.0 版本。
2001年,微軟首次公布PC原型的技術資料,同年10月,在微軟PDC大會上,發布了PC Beta1測試版以及配套的SDK軟件開發工具包。11月,微軟正式為這款PC命名,定名為XP PC,并攜手ACER、原、Intel等企業tablet是什么意思,共同展示了基于XP PC操作系統的相關PC產品。
2002年11月:微軟正式發布 XP P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