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27 10:19:16作者:佚名
西藏大學文學院教師兼藏學研究專家普瓊次仁負責編纂的《翻譯名義集——藏梵英漢對照詞典》近期問世,該書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成果,對于藏學及佛學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填補了相關領域的全球性空白。
《翻譯名義集》屬于佛學經典《大藏經》的一個部分,內容以梵文和藏文對照方式呈現,成書時間大約在公元八世紀前后,主要目的是對《大藏經》中的佛教術語和哲學概念進行解釋說明,此外還收錄了與佛教起源有關的印度地理名稱,包括山脈、河流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自然科學方面的詞匯,同時附有對印度古代哲學家的相關注釋。
普瓊次仁博士出自挪威奧斯陸大學東方語學院,他透露,《翻譯名義集——藏梵英漢對照詞典》依照《大藏經》翻譯名義集收錄的詞條順序以及章節分類來編排,除了精確的四語翻譯外,特別對各名詞進行了藏文拉丁文轉寫和梵文拉丁文轉寫,這部作品成為全世界首部匯集四種語言并且擁有標準國際通用拉丁文轉寫的翻譯名義集。
據知情人士透露,梵文《大藏經》里名為“翻譯名義集”的那部分內容,不同語言譯本最早見于十九世紀初期,由匈牙利學者喬馬負責梵文、藏文和英文的對照翻譯工作,該譯本在1910年出版了首卷梵文在線翻譯,不過因為作者調整了原文的排列方式和分類標準,導致收錄的詞匯有不少遺漏,尤其是藏文部分存在大量拼寫問題,因此至今仍不被視為可靠版本。
二十世紀初,有蘇聯印行的梵文孤本,也有日本編修的梵藏漢對照文獻;二十世紀末,印度與中國學者對《翻譯名義集》開展編訂與解讀工作,不過因語言種類存在局限,這些成果仍存不足之處。
二零一二年,普瓊次仁著手開展《翻譯名義集》的翻譯與編纂工作。他先后匯集并校訂了納塘、京師、德格、卓尼、頗賴奈五種《大藏經》的文本留學之路,以內容最為完備的德格本為基準,對照、核驗其余版本,實施重新編排與翻譯。歷時三年,這部辭書最終得以問世。
普瓊次仁表示,當前全球學術探討中,相當一部分佛教專用詞匯缺少梵文對照條目,眾多學者撰寫的文章里,特別是牽涉到人物稱謂、地域名稱及宗教術語時,常常直接引用梵文詞匯,卻未提供英文或拉丁文注釋,導致讀者難以明白其含義?!八跃幾胍槐臼澜绶秶鷥韧ㄓ玫膮⒖紩?,發揮翻譯和交流的功能極為關鍵?!彼a充道。
編纂這部辭書的一個目的在于輔助年輕藏語研究者學習更多梵文詞匯,從而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學者進行交流,普瓊次仁表示。
現在這本詞典除了本來的梵文查找順序之外梵文在線翻譯,又添了藏文文字查找順序,使用起來更順手。接下來,還要把英文和中文的查找順序也編出來,讓更多講不同語言的人都能用上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