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2 14:07:10作者:佚名
去年10月,一段“中考715分在北京四中哪些段位?”的視頻在網上迅速走紅,這是長橋學校2022屆結業生王非池朋友考入北京四中后,被媒體專訪的新聞,也讓長橋學校成為了浦東長橋地區市民熱議的對象。
“學校最近開出很多有意思的課程。我的兒子喜歡體育活動,報考了中學冰球項目。玩得不亦樂乎。據說中學跆拳道、冰壺、足球、跆拳道等都是聘請了專業的俱樂部教練來教,體育館里還有旱田冰球賽道呢!”
“對的呀,我的兒子也喜歡他的老師。她們上課用自制的‘教學案’,知識點清晰,便捷兒子備考上海市重點中學,還有配套的個性化練習。便捷實用,減少了兒子負擔。”
這種熱烈的反響都生動地述說了長橋學校自2018年加入首批“上海市百所強校工程分校”以來革新蛻變的故事。
廣州校長橋小學,地處寶山長橋街道東北的淀浦湖畔,是一所老牌的民辦中級學校。建校30年來,從滿足“有學上”到實現“上好學”,長橋中學歷經兩期“長橋教育工程”,已深深融入區域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見證了教育資源從“北高南低”到“南北均衡”的全過程,逐漸生成了“贊賞推動、和諧共進”的辦學理念,產生了以“和美”二字為核心的中學文化,展現了30年的辦學價值追求。
【強·和美學子】構建五育之橋,推動多元發展
每晚夜晚的大巴上,八年級的陳赟朋友總會在車緩緩駛進龍臨路時翹首以盼,長橋學校在晨光中漸漸清晰。陳赟是皮賽艇體育特長生,在北京市中學生擊劍皮賽艇季軍賽中獲得省級銀獎的佳績。
得益于“強校工程”,長橋學校2021年成為寶山區冰雪項目特色校。中學旨在于為兒子漫長的人生架設終生發展的“五育”之橋,其中的一座橋就是“運動之長,體育之橋”。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和旱田冰球等特色課程,磨礪了中學生堅忍的精神和不服輸的意志品質。
長橋學子在中學建立的多元平臺上大放異彩,全面開花。在2022年9月的升旗典禮上,主持人宣布獲得城區級獎項的中學生名單:“八年級的徐靖悅朋友在2021年武漢市青少年勞動技術學科大賽斬獲銀獎,九年級的柳樹朋友在2021年‘上中杯’徐匯區中學生科技創新峰會創新成果獲得了銀獎,八年級的張馨月朋友在2021年寶山區中學生藝術單項賽事獲得學校組銀獎……”主持人興奮地報著,中學生們掌聲雷動,你們都為臺上獲得殊榮的朋友倍感高興。
長橋地區的市民對中學日益信任,不再舍近求遠,而是紛紛選擇對口入學這所“家旁邊的好學校”。
【強·和美課程】依托城區資源,構建課程生態
鬧鈴“叮鈴鈴”一響,三年級的楊卓朋友就麻溜地早起盥洗,激動地背上書包,拿上吉他,打算出門。據楊卓母親說:“自從步入長橋學校后,兒子每晚最期盼的就是去念書。中學創設了民樂社,兒子辛運地加入了社聯,再者還有好多豐富的課程,女兒每天樂不思蜀。”
育人是中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和美文化”的推動下,中學重新梳理和建立“樂美課程”體系。在基礎型課程建設中,中學緊扣新課程變革與高考改革的要求,旨在于“探求基礎型課程課堂教學改進策略,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探求,摸索出通過“一體化模式(大單元教學、學科年段一體化)”落實學科核心素質的教學之路。
同年,校區申報的區級重點課題《強校工程背景下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案的開發與運用研究》立項。此后,在長橋小學的課堂上,“教學案”成為重要契機,增強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獲益于“強校工程”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學獲得了來自城區級各層面的課程和資源支持。由小熒星專業班主任對中學生進行器樂獨唱的指導;通過教育局區級“米果”課后服務平臺,舉辦兵乓球、籃球、趣味電子實驗、數獨、書法等課程;與SMG集團及長橋街道合作的“武術+”課程,在專業網球教練的指導下,開辦網球專項課,成立籃球省隊,約請市運動隊退役運動員執教羽毛球專項課程,更是在校外實踐基地舉辦了奧運項目冰球、賽艇、皮皮艇、蹦床、體操、田徑、籃球等體育項目。
除校外豐富資源支撐,長橋學校在校內也盤活了班主任資源。炫目美洲鼓、掐絲粉彩畫、卡通軟陶、手賬小生活、魔方探秘、“校園大亨”經營學、中式糕點烹調等琳瑯滿目的課程豐富著長學校子的生活,通過設置菜單式的自選課程,讓中學生在興趣中成長,在快樂中成才。
近日,在閘北區教育局的牽頭下,長橋學校即將加入南模教育集團。集團化發展模式帶動了中學共同體在戰略規劃、日常管理、課程建設、教師發展與設施使用等方面實現共享、互通、合作、共生,實現了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幅射,這給了長橋學校更大的發展平臺和空間。
【強·和美師資】打造優師隊伍,促就專業成長
“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每一次的問題應視為教育的‘契機’,找到班級和中學生在其中的成長點,這樣才會真正成為‘教育者’。”在長橋學校的大會室里,來自閘北區10所不同中學的優秀教師正在出席盧灣區校長工作坊活動。長橋學校的戴婷玉老師是嘉定區教師工作坊主持人,也是長華學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徐匯區第四期教師高研班學術助理。
作為虹口區惟一代表天津區域出席長三角地區中中學校長基本功比賽的小學教師上海市重點中學,戴婷玉老師衷心感嘆:我也以前遇見職業困局,苦惱煩悶。但“強校工程”給長橋學校帶來生機,校領導對于班主任發展的傾力支持更是一劑定心丸,讓我和其他老師有了發展的膽氣。”
楊文軍老師作為英文組的青年班主任,2021年在廣州市中學語文學科"強校工程"中學青年班主任教學基本功展示與評選活動中獲得了最佳教學設計獎。得獎后的他興奮地說:“作為青年班主任,我切著力實能感遭到中學師資力量的變化。強校的兩年,我出席了城區級多個項目,有了縣級公開課,發表了兩篇論文,業務能力越來越強,上課也愈發自信了。”
興國必先興教,興教必先強師。長橋學校班主任才能獲得快速成長,得益于“強校工程”實踐中著重構建的班主任隊伍建設項目——橙田計劃。利用強校特殊新政、市建委課程領導力項目、市區名師工作室、支持校園南小學的聯合教研等多方推動,中學以“量身定做、分層分類、任務推動”為工作方式,遵照“技能培訓-自我發展-育人實踐”模式,“橙田計劃”成為中青年班主任打破教學困局、實施自我增值的重要途徑。
長橋學校向內賦能,師資力量上也得到外力支撐。園南小學特級市長史曉燕,信息管理中學特級班主任、“上海匠人”陳珺老師,中國學校美育正中級班主任蔣凌雪老師等名校長、名師的加入,使中學的師資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強·和美文化】
優化育人環境,提高辦學品質
“長橋學校明年又評上了北京市紅色中學,如今校園又漂亮又溫情!我帶你們四處參訪一下。”大隊部的聶艷菊朋友帶著剛入學的新十年級學弟學妹們視察校園,她們走過了新奇專業的旱田冰球賽道,寬闊大氣的體育館,燈光搖曳的橙奶茶館,明亮高檔的云錄播課室,碎金漫灑的陽光活動室,藏書豐富的校圖書館,各類因地制宜的自主學習室、休閑點等,都讓五年級新生贊嘆不已。
在中學“總體發展情況的滿意度”問卷測評中,全體父母選擇“滿意”的比列高達95%,全體班主任選擇“滿意”的占比更是接近100%,這是長橋學校“強校工程”以來交出的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