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5 20:06:39作者:佚名
時光撰稿人 | 山楂不渣
虧錢看電影聯盟資深會員。
最近幾個月,即便不關注動畫領域,也極有可能在各種渠道看到它的宣傳,這部作品是制作公司WIT(以《進擊的巨人》聞名)十周年紀念的力作,自問世以來就展現出雄厚的制作實力,原作在畫風上雖然顯得簡約,甚至有些隨意國王的排名,但動畫改編后的畫面質量依然保持著高水平,動畫中主角波吉的細微表情,如皺眉和吸氣動作,都顯得十分生動有趣,已經成為了網絡上流行的表情素材。少年經歷治愈后逐漸成熟的過程,交織宮廷權力斗爭的冷酷,曾讓它成為二零二一年嗶哩嗶哩上最令人感動的動畫作品之一。然而,當故事進展到中段,最初引發的高關注度似乎慢慢退去,“結局不盡人意”的批評聲也越來越大,這部作品能否繼續作為霸權社推出的新代表作呢?
《國王排名》
廢物王子
飽滿的軀體,朝下彎折的唇角,低于眾人的短小身形,身為伯斯王國的大王子、即將繼位的君主,波吉一旦亮相就令時光君聯想到了那個廣為流傳的寓言——《皇帝的新裝》。然而映入眼簾的,并非臣民因畏懼君威而阿諛奉承,而是奇怪的目光。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實力決定一切的環境。單憑出身,是得不到民眾敬重的。衡量一個國家領袖的真正標準,在于其疆域的富庶、麾中好漢的多寡,以及君主本人的威能。雖然這部作品整體風格偏向稚嫩,帶有“兒童向”的特質,但其構建的世界觀大體遵循了傳統少年漫畫的模式,而波吉,無疑是我們迄今能夠設想的,最缺乏力量的人物。天生缺乏力量資質,并且又聾又啞的殘障者。同年齡的孩童、宮廷的守衛,都能當面欺負他,嘲笑他,波吉即便借助唇讀看清了,也無法為自己申辯。即便置身于眾人之中國王的排名,他也是一個格格不入的人。
然而,如同青春勵志類故事常見的情節,主角往往起初實力平平,卻擁有非凡的毅力。一心想當國王的波吉會在無人察覺的角落暗自落淚,也會偷偷練習閃避技巧,鉆研獨特的自我保護方法。
他身旁,聚集著眾多強者。他的父親伯斯國王,身為巨人族后裔,僅憑一人之力便可抵擋整支軍隊。波吉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就是二王子戴達,年紀雖輕卻劍術精湛,是家臣們公認的真正王位繼承人。伯斯王國的四大守護者——多瑪斯被譽為“劍圣”,貝賓被稱為“馭蛇者”,阿匹斯被稱為“王之槍”,德魯西被稱為“王妃之盾”,他們都是王室最杰出的護衛,并不完全聽從國王的指令,而是依照自己的意志,去追隨心目中的強大存在。在衡量國王實力的標準中,波吉所象征的仁愛之心,能否戰勝那些以強權和暴力為準則的傳統觀念?這構成了《國王排名》故事從開頭就存在的核心謎團。伯斯國王離世后,波吉失去了王位,被迫離開,結果被新任國王戴達加害,這反倒成了他絕處逢生的轉機。
原作情節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加上后續發展逐漸偏離核心主旨,導致先前憑借可愛形象迅速走紅的波吉,明顯顯露疲態。童話中常有魔鏡的橋段,每當王后詢問魔鏡誰是天下最美麗者,白雪公主便會遭遇不幸。魔鏡在故事里象征著人性的脆弱與放大。電影《國王排名》借鑒了這一元素,可以說直接消解了國王所代表的強大形象。伯斯王國多次政變中,米蘭喬是隱秘的推手,他混入“魔鏡”之中,設計唆使伯斯與戴達謀害臣屬,甚至圖謀加害至親骨肉。
因此,伯斯想要在《國王排名》中位居首位,于是他和魔神達成了交易,將第一個兒子波吉的力氣奪走,然后轉移到自己的身上,這也說明了為何波吉的父母都是巨人族的血脈,但他出生時卻小得像一枚指甲蓋那么大。
著重于地位與角逐,《國王排名》卻將君主們爭斗的緣由,歸結為一種源于自我懷疑的“認知偏差”。君主們不憑力量決勝負,而是借助“怪物”、“厄運”等手段,獲取能力上的優勢。那些被視為波吉對手的強者,其實內里同樣虛弱、膽怯。
波吉沒有遇到過實力相當的競爭者,他的進步,如同在無風環境中進行,從未經歷過王位爭奪的嚴酷考驗。他鉆研的劍法,是那種能夠戰勝敵人卻不造成傷害的,以保護為宗旨的技藝。
原作并未說明波吉如何對抗邪惡,劇情后期,伯斯王通過二兒子戴達的身體“復活”,兇惡的冥府罪犯逃出監獄,為爭奪王位互相攻擊,王后率領的軍隊也被怪物包圍,宮廷斗爭已進入最后階段,主角波吉仍然沒有到達戰場,這也讓第13集的劇情進展,變得令人費解。彈幕提出的質疑,不僅反映了對主角發展歷程描繪不足的問題,而且自第十集起,故事情節又滑向了為反派角色進行“正面形象重塑”的困境之中。戴達最初被塑造為“權力追求者”,為了消除潛在威脅而處決波吉,但后來劇情又突然揭示他決心變強的真正動機是為了守護年幼的兄長。此外,他毫無征兆地開始同情導致伯斯王國兩代人遭受苦難的罪魁禍首米蘭喬,這讓時光君感到非常困惑。
到最新一集,波吉被保護的情況,遠超他保護別人的次數。作為主角的波吉,是否具備保護他人的實力?他登上王位,對國家能產生哪些影響?以非征伐和掠奪為根基的“新家園”,是否有實現的可能?這些問題始終沒有答案。所謂的爭奪“國王座次”,不過是波吉的一個身份符號。故事的影響力固然強大,但“波吉”這個角色本身的沖擊力更加震撼人心。在那些笨拙的冒險者傳說里,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充滿激情的吶喊,用聲音宣告對自由或勇氣的追求,這些瞬間常常成為經典片段。而波吉由于聽力障礙,缺少了銳利的言辭,他對世界的認知和傳遞都需要借助他人,這種感知上的遲緩,反而成為了他勇氣的根基。你的生命之所以能見證常人難以想象的際遇,完全源于這些不足之處。盡管過程異常艱辛,但它們終將轉化為你開創未來的動力。因此,你必須接納自己所有的特質。
“師父”德斯帕對已完成修煉的波吉所說的這些,使那曾因挫敗而感到自身渺小的人得到安慰。《國王排名》意在通過波吉表明,不足之處,亦能成為一項才能。成為某個身份或某個王國的保護者,并不需要特定的資格。
(以下有結局劇透)
就像宣傳畫所描繪的,端坐寶座卻毫無武器的波吉傳遞著信念:普通人無需承受沖突與苦難,也能達成對世間的掌控。正篇的收尾,并非實現真正的“勝利”,而是演變成一種“妥協”。戴達借助婚約來撫慰米蘭喬,目擊此情的波吉深感自慚形穢,認為無力勝任君主的使命。他決定舍棄王位繼承權,與卡克一同外出闖蕩,去尋求個人成長。結局實在過于完美,簡直有些夢幻,整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波吉和卡克克服了身份差異,彼此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守護之情。
日語里,波吉意味著“孤身一人”,卡克的聲音聽起來像“影子”。前者是未來的君主,后者是藏匿于暗影中的刺客家族子孫,他們的出身讓他們本該互相提防乃至敵視,然而他們反而成為彼此走出黑暗的人。由于卡克,波吉獲得了“交流”的能力,借助這個能力他能進行交涉,向世界上最有權勢的統治者傳達自己希望變強大的心愿。
波吉打算獨自去尋覓卡克,他決定脫離同伴的守護,踏上了前往伯斯王國的旅程,并且不顧生死地,從高樓之巔攀援而下。
他們真摯的情感與彼此的執著,大概蘊含著創作者十日草輔對于完美境界的向往。對比伯斯和戴達為爭奪權力和鞏固地位不擇手段,性情溫和的波吉當上君主,顯得格外令人喜愛,令人心生憧憬。這位君主的在位,削弱了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和爭斗本能,使得烏托邦得以實現。
終究,所謂依靠無所事事也能維持生計的景象,難道不會令人心生向往嗎?-END-電影界搞笑電影的泰斗,到了六十歲高齡還卷入豪門紛爭,誰能比他更擅長拍攝這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