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5 17:11:04作者:佚名
澳大利亞人的工作
當地人的工作時段通常從上午九點持續到中午十二點,期間設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隨后下午繼續工作,直至下午四點結束。
赴澳學習雜記(2)
姜 洪
同學們,先前那篇隨筆主要寫了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與天氣特點,接下來我想說說關于當地民眾的日常與職業方面的事情,談談我的個人想法。
澳大利亞當前兩千余萬民眾里,原住民僅占極小比例。大約1770年,英國人庫克率船隊抵達此地,并繪制了多數沿海區域圖景。英國隨即將其設為流放所,大批白人隨之遷入澳洲謀生興業。因此,現今全國人口構成中澳大利亞墨爾本時間,白人依舊是主體部分。澳大利亞系英聯邦成員國,因此,由該組織成員國遷入的居民數量可觀,在本人就讀的亞太學院中,不乏來自斐濟、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教職員工與求學學子。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陸續有大批內地居民遷居海外,據非官方數據估算,僅澳大利亞一國境內,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數量就超過三十萬人,若再算上臺灣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同胞,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華夏兒女的身影,接下來我將從幾個角度陳述個人的觀察與體驗。
1、澳大利亞人的住房
當地住所相當充裕,除了少數新興城市如黃金海岸,多數區域住戶多住單棟房屋,通常配備車庫和后院,占地頗廣,少有類似中國的摩天大樓。室內裝飾較為樸素,地面鋪設著地毯。究其原因,在于建筑多采用木材,而非鋼筋水泥。對于那些失去居所的人,當局設立了臨時住所,因此在大街上很少發現露宿街頭的情況。房產的價位從十多萬到一百萬澳元不等,當地居民購置房產大多依賴信貸。
2、澳大利亞人的工作
當地民眾的勞動時段通常從上午九點持續到正午十二點,之后有個小時的休憩,再工作至下午四點結束。我們初到時,對這種作息很不習慣,尤其下午的課程,常常感到精神萎靡,根本原因是缺乏午睡。值得強調的是,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時段里,都有將近半天的飲茶時光,稱為喝茶和喝茶,不論事務多么緊急,喝茶是雷打不動的習慣。在大學里聽課,完全沒我們這邊每節課時長多少的規矩,通常以喝茶休息為段落劃分,上午十點到十點半,下午兩點半到三點。授課者也很隨意,有時早退,有時拖堂是常事,材料多時或許能講到五點,內容少時也許兩點就結束了。近些年澳大利亞由工黨掌權,因而特別關照勞動者,尤其是體力勞動者,結果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通常單是小時薪就有8到10個澳元,而且不允許隨意增加工作時間。我每天上學放學都路過一個正在建設中的立交橋,我通常上午9點前到校,下午5點后回家,所以很少碰見施工的人,這座橋不知何時才能完工。在布里斯班游覽期間,一位當地向導向我們介紹,當地某座教堂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進行修繕,時至今日仍未竣工,或是由于經費不足,抑或是工匠發生了罷工事件。盡管存在這些輕微的弊端,但大部分人依舊恪盡職守,工作期間不會閑談、看報或從事私事,學生們學習態度也相當認真,這方面的情況我稍后再做闡述。
據我個人有限認知,本地民眾收入普遍較高,通常政府職員年收入稅前可達五萬四千澳元,同時具備社會援助體系,不過繳納稅款數額較大,讓那些沒有收入者也能借助納稅人資金,維持基本生活水準和社會保障,用他們的話講,就是養了一批懶散之人,這也是西洋富裕國家高福利的常見弊病。
3、澳大利亞人的交通
在澳大利亞居住,缺少汽車是無法想象的。目前全國私家車數量大約為七百萬臺,人均不到三人就配備一輛車,多數家庭擁有兩到三臺車是常見情況。每逢通勤時段,道路常常出現車輛積壓狀況,不過司機們都恪守交通規范,因此很少發生交通事故。我在此地已有一個多月,未曾遇到交警,據說他們多在室內觀看影像資料,事故發生時才趕往現場,處置時間通常不超過五分鐘,一旦出事,肇事車會主動駛離行車道,避免阻礙后續車輛通行,我認為我們國家的駕駛員應當認真借鑒,不要因輕微剮蹭就停駐路中,導致交通不暢。
同學們可能更在意公共交通運輸狀況。悉尼這類都市的公共交通系統相當完善,不僅設有輕軌,還有巴士,并且有渡輪運營。而堪培拉這種規模較小的城市,其公共交通卻令人不太滿意,盡管公共汽車線路遍布,但運行都遵循固定時刻表,每個站點到站的時刻誤差不會超過五分鐘。發車時間間隔很大,工作日通常每二十分鐘一趟,周末則是一小時一趟。有一次去其他區域探望同窗,中途換乘了一次交通工具,總共耗費了三小時有余。實際乘車時長不足二十分鐘,主要時間都用在等候上了,倘若路況熟悉,步行反而能更快抵達目的地。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何不選擇出租車?要知道當地出租車并非隨處可乘,需要提前電話聯絡,而且費用相當高。這也不能責怪地方政府,畢竟本地居民大多擁有私家車澳大利亞墨爾本時間,乘坐公共汽車的,只有工作日上下班時段比較擁擠,其余時段幾乎無人問津,真正受罪的,是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居民。
如今,因為環境方面的考慮,部分人選擇騎自行車出行,一方面是為了增強體質,另一方面能夠節省燃油開支和停車費用。公共道路上設有專門的自行車行駛區域,稱為Bike Lane,騎行者必須使用這些指定路線,需要佩戴安全頭盔,夜間出行時還需配備前后燈光設備。在通過交叉路口時,必須像行人一樣,操作人行信號燈,等待綠燈亮起后方可通行。
頗為奇特的是,此地行駛的座駕,并非如預期般氣派非凡,常見于國內的高檔名車如帕沙特、奧迪、奔馳等,在此處卻鮮有蹤跡,反而偶遇一些源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經典老車。我向當地居民咨詢,詢問此類車輛是否仍可合法行駛起步網校,他們告知,當地并未對座駕的使用時間設限,只要車輛能夠正常運轉,且符合安全規范,便具備上路資格。年輕人為了顯示自己,還得把排氣管弄得更特別些,車子跑起來震耳欲聾,難道澳大利亞不關注車子的聲音大小嗎!
4、澳大利亞人的業余生活
我對當地人的休閑活動了解有限,明白這個國度對體育競技懷有極致熱情。他們時常驕傲地表示,澳大利亞的體育實力冠絕全球。盡管在奧運會中,該國獲得的金牌總數不多,但若將金牌數與人口比例計算,其排名確實是世界領先。確實如此,每日中午、午后乃至夜幕降臨之際,總能目睹跑步者身影,國人多清晨健身。周末各運動場所,常有眾多參與者從事各類球類活動,尤以足球、澳式橄欖球為盛。當前正值德國世界杯賽事,澳大利亞隊時隔三十二載再度闖入決賽。因此,當地居民重新熱衷于觀賞足球賽事,每當澳大利亞隊進行比賽時,俱樂部場所和酒館之中便會擠滿人群,他們一邊飲酒,一邊品評,并且依據賽場局勢的演變而情緒激動、行為狂野。
體育活動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娛樂方式是博彩。在澳大利亞,博彩行業非常興盛,幾乎到處都能看到相關設施。有位教師曾在課堂上提到,有些人甚至以天氣作為賭注,例如某個歐洲城市的氣候變化。據了解,澳大利亞居民每年平均在賭博上投入的金額大約為1300澳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0000元。賭博行業如此興盛,自然招徠了全球各地的訪客,布里斯班的賭場由香港人負責管理,為當地帶來了眾多游客,同時也貢獻了豐厚的財政稅收。
夜幕降臨,不少澳洲居民偏愛光顧酒館。每當黃昏時分,酒館內燈火璀璨,賓客云集,杯觥交錯,因此澳洲常有人沉溺于酒精。他們所飲用的并非我們熟悉的烈酒,而是諸多果釀。澳洲的葡萄佳釀聞名遐邇,口感宜人,不過過量飲用仍會致人微醺。
澳大利亞民眾十分熱衷外出游覽、休閑放松,每年享有為期兩周的薪資補貼假期,倘若覺得這個時間跨度不夠用,還能將假期天數累積起來,或者提前支取部分假期。
總之,我對他們生活的總體感覺是比較輕松和休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