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13 11:04:19作者:佚名
剛剛觀賞了妮可主演的《澳大利亞》,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在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僅能以兩個詞概括——非常融洽,這部影片里妮可并非中心人物,她再次為“澳大利亞”提供了美麗而奪目的背景。導演聲稱南太平洋是“紛亂佳人”的舞臺,不過這部澳洲旅游局耗費重金打造的好萊塢電影,實質上更像是澳洲原住民文明和遼闊壯美景色的宣傳短片,與澳洲政府在全球經濟動蕩時發起的新一輪全球旅游推廣活動緊密呼應。
這部電影仿佛是一幅遼闊又迷人的澳洲風光長卷,它借助壯闊的畫面向觀眾展現澳大利亞樸實又豐富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習俗,情節本身并非影片最亮眼的部分,作品的節奏比較從容留學之路,只有“懸崖上的賽馬”和“日軍的襲擊”兩個片段較為驚險,整部影片大體上保持著舒緩而抒情的基調。澳大利亞遼闊無垠的草原河流澳大利亞電影,原住民文化的純真質樸,以及這種文化與西方現代社會的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影片最為耀眼奪目的核心亮點。
影片開篇進展遲緩,著重展現男女主角的形象,意圖提升觀眾的興趣,但進入核心劇情時顯得頗為吃力。妮可的演繹給人的初步印象便是反復,反復展現諸多影片里已有的“高雅”,這種特質在《紅磨坊》里我們稱作表演,在《時時刻刻》里我們視作內涵,在《冷山》里我們視為做作......盡管在《澳大利亞》里,我們見識到了妮可鮮少展現的剛強一面,但是妮可倘若在片中將一個“來自英倫的貴婦形象”徹底調整風格,蛻變為一個美麗而有力的澳洲女性形象,這將給予妮可的表演一個挑戰性不大的轉變契機,為她的銀幕生涯增添一個與眾不同的精彩篇章。
同其他角色相比,原住民少年及其母親的形象,特別是這個少年的執拗、無畏和天真無邪,為《澳大利亞》這部作品注入了非凡的魅力,其表演所蘊含的深度和重要性似乎超越了絕對的核心人物妮可,這其實也是影片內在主旨所決定的。
電影的核心是展現澳洲的國民氣質以及原住民文化的精髓和內涵。男主不幸離世,女主果斷接手亡夫的牧場,面對對手的侵擾和打壓,白人牛仔無視世俗偏見,與黑人原住民結為摯友,在澳洲廣袤的土地上趕著牛群前行,戰火紛飛之際,白人居民與原住民逐漸和睦相處……這大概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澳洲風骨:剛毅,包容。當地居民始終擔當著“引導者”的角色,女主人拿出的“去與留”的決定,奔牛的“臨崖止步”,牛群不可思議的沙漠穿越......這些現象都表明當地居民是這方充滿靈氣的遼闊土地的締造者,他們的精神和靈魂早已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深深扎根,他們是澳大利亞歷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珍貴財富。
電影在開頭和結尾都額外插入了若干注釋文字,開頭部分說明二戰前后澳洲原住民與白人通婚的后代被稱為“失落族群”,結尾部分則指出1973年當局終止了對澳洲原住民的“民族融合計劃”,2008年時任總理代表國家向“失落族群”表達了歉意。可以說在若干層面,這是澳大利亞當局聲音的顯著增強,因此該片在財政投入、攝制過程、市場推廣等環節獲得了官方前所未有的大力援助,這也導致影片無形中帶上了一種“規勸”的色彩。
這部作品并非單純的商業片,它交織了自然美景、情感糾葛、暗流涌動、家庭紐帶、族群沖突以及文化觀念等諸多元素,所以其市場表現并不突出,不過它依然很快獲得了全球多數地區的上映機會澳大利亞電影,甚至順利登陸了中國這個對外片引進標準十分嚴苛的市場,要求影片既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又要有良好的市場反響。可能存在多種因素,例如澳大利亞政府及旅游局的積極宣傳,畢竟澳大利亞經濟在經濟困境中受到顯著沖擊,旅游業具有較強適應性,能夠通過營銷策略實現短期增長,如此規模的歷史性電影投資,可在短期內推動行業迅速發展,為經濟振興提供契機。電影中的景象和情節確實反映了這一點,澳大利亞這片遼闊而美麗的土地,充滿了生機和神秘感,足夠吸引眾多國際游客前來,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富裕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