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31 20:09:57作者:佚名
2015年,我國政府正式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這一宏偉戰略,該戰略對未來的關鍵戰略性產業進行了全面規劃,并具體設定了各產業在2025年和2030年的發展愿景,一經公布起步網校,便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該戰略文件一經譯成西方語言,2016年特朗普執政時期便以此為由頭,挑起了第一輪關稅戰。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德國等制造業領域的強國亦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使得全球范圍內的先進制造業競爭愈發白熱化。
自“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將近十年光景,全球各大國對于高端制造業的競爭已經演變為一場激烈的角逐。到了2025年,這一戰略的實施效果究竟如何,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在2024年的尾聲,我已與大家分享過相關見解,那是在彭博經濟研究院于當年第四季度發布的追蹤研究報告中得出的結論。
今日,我將以本報告為依據,對國家在涉及13個關鍵戰略領域的進步成就進行深入剖析。
彭博經濟研究院的研究揭示,至2024年年末,我國在13個至關重要的領域里,已在全球范圍內占據6個領域的領先地位,另外6個領域展現出全球競爭力,而僅剩1個領域尚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在此,我們首先來關注這一相對滯后的領域。
我國在商用大型飛機領域相對滯后。這類商業客機的制造涵蓋了眾多技術門類,且其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所面臨的技術挑戰極為嚴峻。在此之前,我國ARJ21(現更名為C909)型支線客機已實現大規模生產,累計交付數量達到五六十架;而廣為人知的C919型窄體干線客機,其航程約為5000公里,標準座位數在120至130人之間,最多可容納140至150名乘客。
2024年年末,C919投入市場運營的飛機數量約為18架。展望2025年,該機型將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預計年產量在30至40架之間,同時產能將提升至50架。展望到2030年,產能有望攀升至200架全球競爭力排名,而產量大約為150架。盡管發展勢頭迅猛,但與歐洲的空客和美國波音相比,我國商用大型飛機在技術積累和市場份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航空制造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的積累和不斷的完善。
下面,我們重點聊聊中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6大領域。
在半導體行業,常有人質疑,我國在半導體技術方面是否還受制于人?然而,事實是,我國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產業鏈最為完備的國家之一。
當然,我國臺灣地區在半導體芯片的生產技術上確實處于領先地位,不過其優勢主要體現在生產階段;荷蘭在光刻機技術領域同樣處于領先,但這一優勢僅限于某一特定產品。然而,我國在半導體材料、設備等上游領域,以及芯片設計、制造的中游領域,直至封裝測試的下游領域,已經構建起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美國是唯一能在半導體產業鏈完整性方面與中國抗衡的國家,然而其半導體產量并不高。近期,拜登政府力推《半導體科學法案》,而特朗普時期亦曾對臺積電、英特爾等企業施加壓力,要求其在美設廠,這一現象恰恰彰顯了中國半導體產業憑借其完善的產業鏈和廣闊的市場,已經具備了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
第二個領域是人工智能。它包括算力芯片、數據服務器、數據中心、數據傳輸、網絡安全等多個方面,同時亦涉及AI大模型的應用。
近期,公眾對AI芯片及大型模型的熱度持續高漲。觀察具體成果,我國在人工智能產業從上游到下游的各個階段均實現了顯著的成就。
馬斯克曾提及,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排名前十大公司中,中國或許能占據九席之地。即便他堅信特斯拉將位居榜首,這一看法亦充分反映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大發展勢頭。如今,我國在人工智能這一領域已經具備了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
第三個領域是機器人,目前我國在全球范圍內已占據具有競爭力的地位。此外,在精密機床領域,我們曾長期學習并借鑒了日本、德國、美國的技術,而現在,我國的高檔精密機床同樣具備了全球競爭力。
第五個領域涉及重型卡車與大型拖拉機。在這些領域,重型卡車在工程建設與軍工等行業對技術要求極為嚴格,而大型拖拉機在農業自動化生產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國在這兩個領域的產品,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高性價比,已經具備了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
生物科技領域位居第六。無論是科研論文的發表數量,還是創新成果的產出,亦或是創新藥物的研發以及生物醫學工程的應用,中國在這一領域持續展現出顯著優勢,并且在全球舞臺上展現出了不容小覷的競爭力。
這六個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盡管它們尚未在全球范圍內達到頂尖地位,但在某些環節上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產業鏈的完整性方面,這一優勢使得我國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了關鍵的話語權。
最終,簡要列舉我國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的六大產業:在無人機領域,我國供應了全球大約80%的產品;在太陽能電池板及組件產業,我國擁有完整且處于領先地位的生產鏈;涉及石墨烯的相關產業;在高速鐵路領域,以350公里每小時為基準,全球所有達到這一速度的高鐵線路均位于我國全球競爭力排名,而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高鐵線路,我國所占比例高達98%;在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產業,我國不僅在鋰電池技術上處于全球領先,而且在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駕駛技術上也位居前沿;在液化天然氣船領域,我國造船業整體實力位居全球前列。
自“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行已近十年,我國制造業在全球競爭版圖中表現卓越,六大領域展現出全球競爭力,六大行業更是達到了全球領先地位。盡管面臨一些不足,但憑借不斷的創新和產業升級,我國制造業定能在世界舞臺上更加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