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25 21:13:49作者:佚名
澎湃新聞記者 嚴松陽 王宇 吳銀芳 實習生 曾宏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23:00(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7:00),英國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
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脫離歐盟,隨后進入“脫歐”過渡期。 過渡期結束后,英國實質上將完全脫離歐盟體系。
此時距 2016 年英國脫歐公投已經過去四年半了。 在此期間,英國經歷了三任首相和兩次大選,“脫歐”期限也三度推遲。
“脫歐”公投剛提出時,人們可能沒有想到整個進程會拖延這么久。 這場令全球矚目的“分手”大戲是怎樣開始的呢? 又為何經歷了如此多的波折?
“脫歐”公投是如何產生的?
2013年初,為了在2015年大選中謀求連任,時任英國首相、保守黨領袖卡梅倫承諾,如果贏得2015年大選,將舉行全民公投英國啟動脫歐,決定英國是否繼續執政。將繼續留在歐盟。
外界普遍分析,卡梅倫并非真正支持“脫歐”,此舉意在通過“脫歐”公投與崛起的民族主義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爭奪右翼選民的支持; 他也不相信英國人真的會選擇“脫歐”。 相反,他可以利用“脫歐”公投作為政治砝碼來威脅歐盟,要求歐盟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減少歐盟對英國的干涉。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歐盟峰會后召開緊急內閣會議。 會后,他正式宣布英國將于今年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人民視覺信息圖
2016年2月贏得大選后,卡梅倫宣布將履行競選承諾,于6月23日舉行公投,決定英國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卡梅倫曾公開表示,他支持英國留在歐盟。 英國輿論迅速分成兩派。 “留歐派”聲稱“脫歐”前景不明朗,將帶來巨大風險和經濟損失。 “脫歐派”認為,“脫歐”最大的意義就是“奪回自治權”。
當時,英國社會的“脫歐”情緒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政治上,“脫歐派”不滿歐盟立法機關享有高于英國議會的立法權,議會無法阻止不受歡迎的歐盟法規在英國實施。 經濟上,“脫歐派”要求歐盟有更大的自主權英語作文,減少官僚主義和對經貿領域的“過度干預”。 在移民方面,“脫歐派”要求加強管控,防止歐盟新成員國移民和歐盟接納的難民“大量涌入”。
在公投舉行之前,大多數民意調查顯示公投結果更有可能是“留歐”。 因此,6月24日上午公布的公投結果為“脫歐”52%、“留歐”48%,震驚世界。 卡梅倫獲悉公投結果后,仍表示支持“留歐”,并于24日宣布辭職。
2016年6月24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和夫人薩曼莎發表講話后返回唐寧街10號首相府。新華社攝
公投結束后,超過百萬英國民眾在議會網站請愿,不少人舉行示威反對英國脫歐,要求政府廢除第一次公投結果,舉行第二次“脫歐”公投,但都遭遇了失敗。 英國政府拒絕了。
被卡梅倫和保守黨作為政治籌碼的“脫歐”公投,與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一樣,成為2016年世界政治的“黑天鵝”事件。
特雷莎·梅提前大選是如何“脫險”的?
卡梅倫辭職后,時任內政大臣特蕾莎·梅當選為保守黨領袖,并接任英國首相。 盡管特雷莎·梅在公投過程中是低調的“留歐派”,但就任首相后,她帶領英國正式啟動“脫歐”進程。
2017年1月,英國最高法院裁定,政府今后正式啟動脫歐談判前必須獲得英國議會的批準和授權。 隨后,英國政府向議會提交“脫歐”法案,獲得通過并獲得批準。
3月29日,特蕾莎·梅致信歐盟,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進程。 根據該條約,英國將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脫歐”,并必須在這兩年內與歐盟就“脫歐”相關條款進行談判并達成協議。 然而,這個日期此后一再延長。
2017年3月29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寧街10號辦公室正式發函,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啟動“脫歐”進程。
4月18日,特蕾莎·梅突然宣布將2020年大選提前至2017年6月。外界普遍認為,由于保守黨在當時的民意調查中大幅領先于工黨,特蕾莎·梅希望利用提前大選擴大其在議會的優勢,獲得絕對優勢,為“脫歐”談判掃清道路。
然而,保守黨在6月8日的大選中遭遇“滑鐵盧”,失去下議院過半席位,不得不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DUP)結成執政聯盟。 今后,保守黨需要民主統一黨的支持才能確保議會多數席位,也需要照顧民主統一黨的利益。 這將為未來英歐談判和英國議會投票進程埋下隱患。
英歐談判有何困難?
2017年6月26日,英國與歐盟“脫歐”談判在公投一年后正式啟動。 經過六輪艱苦的“拉鋸”談判,英國和歐盟于12月達成第一階段談判結果。
當地時間2017年12月8日,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左)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新華網攝
現階段談判主要集中在三個問題:歐盟公民在英國的權利、英國向歐盟繳納的“分手費”以及英屬北愛爾蘭地區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之間的陸地邊界。
北愛爾蘭數十年來一直深陷政治、宗教和其他問題的沖突之中。 如果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出現需要邊境檢查的“硬邊界”,很可能會損害當地的和平進程。 對于棘手的邊界問題,英國最終做出了妥協,承諾當北愛爾蘭與英國一起離開歐盟時,與愛爾蘭的邊界將保持完整,不會出現“硬邊界”。 保守黨的執政盟友民主統一黨(DUP)一度反對協議中的相關措辭,并堅稱北愛爾蘭應與英國其他地區區別對待,一度引發危機。 然而,這一邊境安排最終引起了英國國內的強烈反對。
此后,英國與歐盟啟動第二階段談判,焦點問題包括“脫歐”后的“過渡期”、未來英歐關系和貿易協定等。
2018年3月19日,英國與歐盟就過渡期問題達成共識,同意英國正式“脫歐”后有21個月的過渡期:如果英國于2019年3月正式“脫歐”,計劃到 2020 年年底,英國將在許多方面保留與歐盟內部類似的待遇。
2018年6月,經過數月的辯論和多次議會否決,特蕾莎·梅的脫歐法案(英國“脫歐”法案)最終以微弱優勢在英國議會獲得通過。 經過。
11月,英國與歐盟就“脫歐”協議文本草案達成共識。 歐盟正式通過此前與英國達成的統稱為“脫歐協議”的兩份政治文件——《脫歐協議》和《未來英歐關系》。 宣言”。
然而在英國,特蕾莎·梅面臨著黨內和黨外的雙重壓力。 在《脫歐協議》修改和談判過程中,多名內閣成員因不滿草案內容而辭職。 特蕾莎·梅曾面臨黨內不信任投票,但她最終通過了。
在原定“脫歐”日期2019年3月29日之前,英國國內政治陷入僵局。
保守黨在議會中并不占多數,再加上部分保守黨議員的反對,英國議會已經成為特雷莎·梅的失敗之作。 “脫歐”協議草案于2019年1月和3月兩次被下議院否決。特蕾莎·梅甚至提出辭職,以換取保守黨議員支持該協議草案。
3月21日,歐盟同意英國推遲“脫歐”的申請,并為“脫歐”期限提供了“任一”時間表:如果英國下議院能夠通過“脫歐”協議,將允許“脫歐” ” 歐盟截止日期已延長至5月22日; 如果英國議會下議院未能通過該協議,英國必須在4月12日之前做出新的選擇。
2019年3月29日,英國倫敦,時任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前)出席下議院辯論。新華社攝
然而,3月29日,英國議會第三次否決了特蕾莎·梅政府“脫歐”協議草案的一些關鍵內容。 4月10日,歐盟同意將“脫歐”期限延長至2019年10月31日。
特雷莎·梅第四次試圖推動“脫歐”協議在議會獲得通過,但遭到不少反對。 5月24日,她宣布辭去黨魁和總理職務。
約翰遜如何“修復”議會和“脫歐”?
2019年7月,以強硬“脫歐”立場著稱的保守黨新黨魁鮑里斯·約翰遜接任首相。
更換首相并不能解決英國議會的僵局。 與前任特蕾莎·梅一樣,約翰遜也遭遇了本黨部分議員和反對派的掣肘,導致其“脫歐”計劃難以推進。
約翰遜還要求女王在“脫歐”期限前正式批準議會休會,但這一做法后來被英國最高法院裁定非法,引發政治爭議。
在“脫歐”的最后時刻,10月17日,歐盟與約翰遜政府達成新的“脫歐”協議。 但該協議仍面臨英國議會多黨反對,難以在10月31日之前獲得通過。
與此同時英國啟動脫歐,英國議會還通過了一項修正案,迫使約翰遜致函歐盟尋求再次推遲“脫歐”。
10月28日,歐盟同意將英國脫歐最后期限推遲至2020年1月31日。這是英國脫歐最后期限第三次推遲。
為了獲得議會控制權,約翰遜和特蕾莎·梅一樣,賭上了大選。 12月12日提前大選,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以較大優勢獲勝。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保守黨獲勝是因為滿足了大多數人的期望,盡快解決“脫歐”問題,擺脫“脫歐”風波。
2019年12月20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前中)在議會下議院發表講話。新華社攝
得益于黨內支持和下議院多數席位,約翰遜版“脫歐”協議最終于12月20日在下議院獲得通過,此后經過一系列程序正式生效。
當地時間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退出歐盟,進入脫歐后“過渡期”,該“過渡期”將于2020年12月31日結束。在此期間,英國仍留在歐盟關稅同盟內,并保持單一地位。雙方市場、貿易關系維持現狀; 人們也可以自由行動; 英國遵守歐盟的所有規則,但將不再參與歐盟決策過程。
陷入僵局的過渡談判如何在最后一刻扭轉局面?
過渡期的一大焦點是英國與歐盟就經濟和安全合作進行談判,繼續密切合作,減少“脫歐”造成的損失。 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雙方在漁業、公平競爭等領域存在較大分歧,談判進展緩慢,多次陷入僵局,甚至于12月暫停。 漁業在雙方經濟產出中所占比例并不大,捕撈配額問題成為本次談判的熱點話題。
2020年12月24日,距離英國“脫歐”過渡期最后期限僅剩一周,英國與歐盟相互妥協,最終就脫歐后英國與歐盟關系達成協議。 協議涵蓋貿易、人員往來、安全等諸多領域。 來自英國和歐洲的商品進入對方市場時仍將享受零關稅和零配額,但雙方的商品、服務和人員將無法像以前那樣自由流動。
2020年12月24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發推文:“協議達成”。
由于該協議無法在12月31日截止日期之前獲得雙方正式批準,因此只能暫時實施。
最終,在“脫歐”公投四年半后,2020年12月31日,英國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和“脫歐”進程,實質上徹底脫離歐盟。
但結束并不是結束。 英國與歐洲之間的諸多合作問題,以及“脫歐”進程中體現的諸多國內政治問題仍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