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28 21:06:20作者:佚名
2024年8月南陽召開干部會議南陽理工大學,提出確保河南國醫學院2025年秋季順利招生,同時促進河南工院、南陽農職院實現升格,目的是在未來形成5所本科院校的格局。當前南陽已擁有2所本科院校,此次擴充是為了加強副中心城市的人才基礎,不過也引發了關于“規模與水平怎樣兼顧”的思考。
當地民眾觀點相當真切。部分家長表示:“孩子若未能進入外省大學深造,在本地接受教育自然更佳,只是新增的院校是否屬于‘名不副實’的本科?其師資力量與實驗設施能否達標?”也有剛畢業的學生抱怨:“南陽目前僅兩所本科院校,多數畢業生選擇前往鄭州、武漢發展,增設幾所本科院校就能吸引人才?核心在于專業設置是否具備競爭力?!绷碛幸恍┤藨n慮:“醫學類本科招生規模擴大,是否會導致與南陽醫專產生資源重疊?”有限的教育資源別被稀釋了?!?/p>
我認為南陽此次高校規模擴張起步網校,暗含著副中心城市“人才突破”的深層考量。河南省雖為人口大省,但高等教育分布并不均勻。南陽地處豫西南要沖,常住居民逾九百萬,卻長期以來僅有兩所本科院校,導致每年眾多學生外遷。如今提出“建設五所本科院校”的規劃,核心意圖在于借助“就近接受高等教育”的便利,吸引并留住本地優秀人才,進而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如同徐州依托礦大和江蘇師大等院校,吸引超過半數本地學子留下,為淮海經濟區提供人才支撐,南陽欲建副中心,若無人才庫作為根基,便無從談起,此次高校規模擴大,堪稱彌補短板的必要之舉。
數量多也不行,關鍵要看“特色”如何打造。河南國醫學院從開始建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它是把南陽理工國醫國藥學院和南陽醫專合并而成的,說起來具備醫學??频牡鬃印N野l現這類“合并來的本科”最擔心的是“混為一談”——假如僅僅是把兩所學校的學科生硬地拼湊在一起,沒有凸顯中醫藥的優勢,也許會碰上“上不去下不來”的窘境。重慶中醫藥學院在2020年成立之初,就確立了以“中醫藥”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學科方向,如今該校畢業生在西南地區的制藥公司和中醫醫院中備受青睞。南陽地區擁有張仲景文化品牌南陽理工大學,國醫學院若能將中藥炮制、針灸按摩等傳統技術打造為特色學科,其優勢將超過盲目開設臨床醫學專業。
高職升本的真正價值需要認真審視。河南工院和南陽農職院準備升級,是成為“職業本科”還是“普通本科”?這兩種選擇差異顯著。職業本科著重培養技術專長,例如河南黃河交通學院,升格后主要發展汽車工程、物流管理,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宇通、順豐工作;普通本科則更注重理論探索。南陽的新能源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目前急需技術人才,如果這兩所高等職業院校選擇發展“職業本科”教育,著重培養實踐能力強、能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那么這種做法會比盲目建設“綜合性大學”更有實際意義。我身邊有職業院校的教員就表示:“與其讓學生在理論方面下苦功,不如教導他們掌握新能源電池生產線的實際操作技能,這樣畢業生就能獲得高薪職位,家長和企業的期望也能得到滿足?!?/p>
歸根結底,大學的發展要適應實際需要。南陽目前最需要的是扎根地方的教育資源,而不是僅僅追求“本科”資格。比如南陽師范學院若想升級為“大學”,核心問題不在于校名,而在于能否培養出更多精通教育、愿意留在鄉村的教師;南陽理工學院要實現跨越,關鍵是要在智能制造、光電技術這些本地產業迫切需要的方向上建立實驗室,并且加強校企合作。我曾游歷多個中小規模的城市,部分區域不顧實際地增設高等院校,其課程安排與當地需求不符,導致學生畢業即面臨就業困境,同時學校也難以吸引新的學員,最終淪落為徒有虛名的機構。南陽市絕不能重蹈覆轍。
您認為南陽市這五所本科院校,應當首先在哪個學科方向上集中資源?歡迎在留言區探討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