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28 15:04:21作者:佚名
西原春夫先生于1月26日離世。他曾是早稻田大學法學部的教師,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擔任過八年的早稻田大學校長,具體時間是1982年到1990年。2007年,我對他進行過一次對話。在這次交流中,我們討論了早稻田大學的“建學精神”。他表示,早稻田大學的“建學精神”就是保持“在野”狀態,融入民間社會。早稻田大學從創建至今的宗旨是培養那些能夠深入民眾的杰出人物。他們明白普通百姓的感受,他們收集社會底層的聲音,隨后將民眾的意愿轉達上去,最終形成國家政策。
早大成立于1882年。西原先生指出,根據早大畢業生的職業分布,有兩個領域特別顯著,一個是從事文化傳播活動,另一個是從事新聞媒體工作。早大培養出了不少文學創作者,包括小說家、劇本作者和歌詞創作者,同時也培養出了眾多知名記者。例如文學界的村上春樹,以及新聞界的石橋湛三(1884-1973)。早大于2000年另設“石橋湛三紀念早稻田新聞大獎”,旨在表彰肩負社會責任的言論家。石橋湛三既是極具洞察力的媒體人,也是早稻田首位出任內閣首腦的校友。現任內閣總理大臣岸田文雄同樣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法學系。
優秀的大學,我們總能感受到它擁有一個優秀的且始終如一秉持的“辦學理念”。2022年,在“展望2040年的早稻田大學”的場合早稻田大學,現任總長田中愛治強調,教育學生“不僅需要為個人家庭乃至國家效力,更必須懷有服務世界的宏偉志向”。從田中的角度審視,早大培養的世界級人才早稻田大學,未必都任職于國際組織或跨國企業,或許在某個偏遠山村,身兼小企業、小組織、NPO的一員,卻始終具備全球眼光,以某種方式服務世界。
(新民網?2.16?劉迪)
" style=":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