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21 21:04:22作者:佚名
全球千所高校前列?四川十一所大學入圍了,部分人高興,部分人質疑!
全國高校排隊,四川又把西部的風頭搶走了!
說起來你敢信嗎,一大批老牌211被普通一本高出去了?!
2025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公布之后,四川省立刻有11所高校躋身全球前1000強行列。
川大、電子科技、西南交大這些大學,幾乎無人不曉,然而成都理工卻突然躍居首位,成大和西南醫科大學這些校名并不響亮的學校,如今也躋身世界頂尖行列!
到底什么情況,是四川大學真牛,還是榜單評的有問題?
川大這次的世界排名直接躍升至第87位,這個名次再往上提升,西安交大是否就毫無發展機會了呢?
高被引文獻數量顯著提升,跨國合作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留學之路,教師個體貢獻率明顯增強,就連海外同行也紛紛認可。
全西部31個省,這種成績誰能比?
去年四川大學錄取分數線是98分,今年卻猛增至87分,這種現象在“一些主要城市”的大學中很少見到如此顯著的差距!
電子科技大學持續保持穩定發展,西南交大同樣沒有落后,四川似乎正迅速接近成為第二個江浙滬高校聚集區。
成都理工令人驚嘆,雙一流稱號剛到手不久,就迅速達到頂尖水平,沒有依靠過去的積累,除了奮斗還能怎樣呢?
成大今年聲名鵲起,要知道它過去都默默無聞,是普通層次的本科大學,經過多年努力積累,如今表現卻超越四川農業大學這個211大學!
川農以前多么出色?從學科特色優勢來看,其人才團隊實力本應遠超眾多一般大學。
民眾只看重實際成效,你軟科排名被“成大”超過,顏面何存,尊嚴何在?
有些人驚嘆不已,有些人卻心有不甘,畢竟整體能力并非僅憑文章就能衡量。
仔細回想,西南醫科大學在先前并未受到全省關注,然而今年其臨床醫學、藥學等七個領域,全都躋身全球ESI排名前百分之一,軟科評價也因此大幅提升。
有人直接問:瀘州醫學院能有這能耐?不早說!
醫院與省級平臺全部參與進來,天府醫院去年剛剛開始運營,其一年內SCI論文數量卻遠超往年。
沒資源,全靠自己拼,不上榜誰上榜?
你們說這排名到底公平不公平?
某些人聲稱,這份排名單純衡量學術成就,完全忽略文化積淀;然而,職場招聘方以及求學家庭,難道真的在乎你的論文發表數量嗎?
一味稱贊四川大學、成都大學、理工大學,同時卻忽視四川農業大學、財經學院、石油學院、交通大學,這樣做合理嗎?
有人善于理性溝通,因此能迅速取得顯著成就,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四川農業大學作為211高校的聲譽受損,這是否能令人坦然接受呢?
某些人聲稱,一個領域的實力突出就等同于整個教育機構的水平高超?實際上,那些歷史悠久的高等學府在它們聲望鼎盛的年代,是否顯得更加自信滿滿?
有人提出異議,歸根結底還是學術水平、國際聲譽起決定作用;在全世界范圍內競爭的社會環境里,不論你排名如何、是哪所頂尖大學,真才實學才是至關重要!
百姓圍觀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拿自己那年高考的錄取批次說事。
你同意嗎?一張榜單就能顛覆多少年“入場券”規則?!
川大的學術成果世界排名第七,教師整體水平躍升至前38位,多數省份的畢業生更傾向于留在本地工作,難道有人會特意選擇那些論文數量較多的學校嗎?
有人提出疑問,依照這種思路,那些發表文章相對簡單的學科,是否能夠借此提升整體評級,而那些偏門領域、具有獨特性的細分學科,就始終難以獲得進步?
觀察到大食品科學、材料科學等學科已進入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然而社會是否認可“食品工程”這個專業,以及高校是否開設此專業,這兩者之間并無關聯。
老一輩注重學校背景,看重其過往成就,新一代關注排名高低,分析學科實力,大家都強調能力決定一切,但實際找工作時,還是看人脈和資源
一些非頂尖的大學,比如成都理工大學,通過集中力量發展科研,硬是讓一本學科躋身全國前列世界大學排名榜,這難道不是中國高等教育生態發生深刻轉變的證明嗎,事實確實如此
或者,排名好比績效指標,機構只關注數據競賽,結局是學子一無所獲?
你信不信,明年還會有新的黑馬,川農們還得被后浪拍在沙灘上?
十一所大學躋身世界千強行列,這算是為四川爭得了榮譽,然而,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真正在意的,依舊是“能否考取就劃算不劃算”,以及“畢業后能否順利找到工作”。
學生說:老師老講論文能提高競爭力,可你咋不幫我找工作?
學術界熱衷比較世界大學排名榜,尋常民眾更在意能否獲得穩定生計,這個道理顯而易見。
川大表現突出,成大勢頭強勁,理工實現反超,川農、財大、石油、交大略顯遜色,此類現象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
到底是榜單騰飛重要,還是老牌大學的底氣更讓人踏實?
只有四川高校上榜了?全國其他省份還怎么混?
這局面你怎么看——
四川省內的十一所大學躋身世界前一千強,這個排名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就業、名氣和排名,哪個才是高考和擇校的硬通貨?
你愿意支持后起之秀還是堅守老牌情懷?
你的母校這次排第幾?你服嗎?”
來留言,立場分明,喊出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