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8-20 21:06:04作者:佚名
三載光陰在英國求學,耗費將近兩百萬人民幣,然而歸國后僅獲得四千元每月的職位,來自山東的網民透露內心充滿懊惱。
起初覺得留學回國后求職應該很容易山東大學出國留學,可實際面試時,那些機構卻更看重國內名牌大學的畢業生。
社交平臺上,這類想法屢見不鮮,留學是否真的越來越不劃算了?
留學成本越來越高
先拋開回報不談,留學的成本的確越來越高。
首先,教育成本有所增加,以中國學子主要求學的美國為例,過去二十年期間,該國的教育費用急劇攀升。
統計資料表明,美國公立高等院校的收費較2002年期間增長了170%,達到211%。至于私立教育機構,其成本本身就較高,2022年時平均每學年需花費4.38萬美金,與二十年前相比,費用也提升了144%。
知名度最高的幾所大學為例,2018學年與2023學年比較,哈佛的學費增加了百分之十七,普林斯頓、耶魯和斯坦福的學費都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以上,賓大的漲幅雖然最低,也達到了百分之五,美國大學的學費現在普遍超過每年六萬美元。
如果疊加匯率的變化,那學費就更貴了。
以人民幣衡量,這十所院校在2023學年間的均等學雜費為43萬元,較2018年增加了7萬元左右。
歐美發達國家在近年遭遇了多輪物價上漲,除了教育費用,疫情和俄烏沖突也加劇了這一狀況,導致住房、食品、出行等生活成本顯著增加。
這導致留學生的生活開銷這幾年也噌噌往上漲。
留學費用包含日常開銷與教育支出,以美國為例,現階段一年的總開銷大約為五十六萬八千元,消費水平較高的城市費用會更高;對比疫情前的二零一九年和二零一八年,當時總花費大約為四十九萬八千元。
“海歸”收入有所下滑
遠赴海外接受教育,過去常被視為增添履歷光彩的經歷,讓求職者在競爭中具備獨特的優勢。
隨著國內教育水平與海外教育水平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同時,選擇留學并返回國內的人員數量持續增加,“海歸”身份的光環正在慢慢褪色。
薪資水平出現顯著下滑,具體表現為收入減少:依據《2023海外留學人才就業發展報告》中的信息,過去三年間,留學歸國人員的薪酬有所回落,2020年時,平均年薪為26.82萬元,但到了2023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已經跌至20.45萬元。
這也意味著,留學回本的時間被延長。
以三年制學歷為例,原先收回成本的時間大約是五年半多一點,現在則接近八年半。
其次是“海歸”經歷在求職時并沒有特別的優勢。
高薪的基金、證券、期貨等金融領域職位,以及計算機、芯片等尖端科技行業的工作,對歸國留學人員的吸引力并不突出。
對于吸引留學生最多的工作領域,例如留學咨詢、語言教學、筆譯等相關職位,近些年受行業自身演變或宏觀環境變化影響,可用的職位數量有所下降。
留學的意義不能僅看短期
未來留學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留學獲得了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從而拓寬了眼界,發現了人生中更多可供選擇的發展路徑。
統計資料表明,二零二三年當選的科學院院士里,百分之八十一點四的人曾在中科院海外學習過,而在當選工程院院士中,有百分之三十九點二的人擁有海外留學經歷。
從實際利益出發,“海歸”的整體薪資水平雖然出現下滑,不過山東大學出國留學,擁有海外學習背景的人往往更方便在主要都市地區定居。
佛山市、寧波市、蘇州市等經濟較發達的二級城市,除了那些核心都會,對外國專才的渴求也在快速增加。
佛山2023年相關崗位數量增長了71.39%,寧波則增加了46.93%。
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相關專業對海歸的用人需求也有所提高。
能源、化工、環保等關鍵領域,對歸國人員有優勢的崗位數量增長了百分之九十二點九一,互聯網行業巨頭在拓展海外業務時,也更愿意招募有留學背景的人士。
許多家長在社交平臺上探討出國深造的利弊得失,不過整體態勢顯示,疫情過后,留學變得再度興盛。
二零二二年,大約有六十六萬一千二百名學生決定到海外繼續學業。中國依舊是全球范圍內,每年有最多人員前往其他國家進修的國家。
根據留學去向分析,如今選擇到國外深造的途徑比從前更加豐富多樣。這種變化緩解了前往發達國家接受教育所需費用過高的狀況。
美國至今仍是華裔學子首選的留學目的地,2022至2023年間,近三成中國學生赴美深造,人數達三十萬左右,然而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及亞洲其他地區的留學熱度正在逐步攀升。
天地遼闊,渴望遠行。求學并非人生必需,卻能開闊視野,宜從容面對,莫要過分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