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29 11:02:47作者:佚名
叮當媽說
最近考慮給叮當報個英語輔導班,在她上舞蹈課的對面的一家英語培訓機構了解了一下情況。看到作者這篇文章,決定先不報班了。英語還是會讓她接觸,暫時還是在家進行吧。
(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
Juni/文
我的態(tài)度
首先說下我的背景吧,我從小學到高考,基本都是班里的前幾名,高考時距離北大分數(shù)線還差7分,被香港大學錄取,本科學的是德語/中國文史的雙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在荷蘭萊頓大學繼續(xù)兩年的漢學碩士學習。
(港大的主樓,當年就是在這里學習)
雖然我的專業(yè)和英語文學沒什么關系,但港大和萊頓的官方教學語言都是英語,所以這么多年英語的水平也得到了充分的磨練(目前雅思8分,其中聽力滿分)。回國之后因為懷抱著教育的理想(我兒童時期的夢想學校是北師大),就進入了新東方,兼任雅思寫作老師和市場網(wǎng)絡營銷兩份職位,到目前已有四年時間。
因為還要做市場工作的關系,除了自身教學的時候會接觸到很多的學生之外,課后時間去做同業(yè)機構的市場調(diào)研也是我們每年都要做的例行工作,所以對很多新東方之外的機構也還算了解,更何況很多小機構都是新東方的老師出去單干創(chuàng)立的。
很多的粉絲爸媽們都知道我這樣的背景雅思培訓在哪個機構好,于是一直會問我這個問題“幼兒英語培訓到底是不是必須的”,而說實話,我的內(nèi)心對于提早進行英語學習是拒絕的。
理由一:課程量太小
對于學前兒童,除非能夠在窗口期之前大量接觸外語,讓孩子達到“雙語者”的水平,否則只靠每周去一次的培訓班,效果微乎其微。
注意(敲黑板),剛才說的“大量接觸”,是指和母語的接觸量一樣大的量,可以參考國外移民家庭:學校里老師同學講英文,回家和家長說自己的母語。以國內(nèi)家長普遍的英語水平來看,這個不現(xiàn)實,不可能在英語課之外還將兒童持續(xù)暴露在大量的英語環(huán)境里,所以培訓班效果微乎其微。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發(fā)現(xiàn),如果暫停一段時間的英語培訓班,寶寶們學的英語立馬就會遺忘到只記得零星幾個單詞了。
(上課的時候很熱鬧,下課就忘光)
江蘇現(xiàn)在幾乎所有城市地區(qū)小學都會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正式教英語(之前是初一開始),但到高中畢業(yè)之時,學生的平均英語水平并沒有明顯改善(不可否認,高水平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因為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齡兒童已有10歲,早就過了培養(yǎng)雙語能力的窗口期,或者沒過的也是接近末期,將外語學習提早到這個時候,聊勝于無,最后還是靠的死記硬背來學英語。如果因為提早學習反而傷害了對于英語的興趣,更是得不償失。
我們可以來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按照公立學校每天一節(jié)英語課+相應作業(yè)的授課量來算,每天每個孩子花在英語上的時間大約是2個小時,除去寒暑假和周末,一個學年大約有9個月的時間在學習上課,所以每個孩子每年正式在學校學英語的時間差不多360個小時。也就是去掉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差不多每個孩子每天花1個小時學英語,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學到高中畢業(yè)9年來差不多累計有135天,約等于4.5個月。這當中還包括了上課開小差、課后抄作業(yè)這種無效時間。
作為對比,各位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母語是怎么學來的,先天健全的人,從來沒有去學校學說話的,都是靠嬰兒時期大樣接觸父母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語音片段,自我累積、浸泡式的耳濡目染、大腦通過自己的語言學習機制在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自然習得的。那么我們花了多久呢?正常寶寶到1歲都只是能開口說簡單單詞而已,沒有辦法表達復雜內(nèi)容,講話晚的寶寶甚至要到兩三歲才能開口。而我們在這段時間浸泡學習了多久呢?——除了睡覺以外的所有時間。
總有人問我說,“老師,我從小就學英語,學這么多年為什么學不好?”你現(xiàn)在回頭看看,你真的學了很多年嗎?真正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有效時間有多少?其實還不及你牙牙學語的時間長。智力正常的寶寶,在自然習得機制還沒有喪失的情況下,100%暴露的語言環(huán)境里浸泡一年,才只是獲得一個初級的語言能力。三年級的小朋友,語言自然習得機制已經(jīng)接近喪失,靠每天多加1個小時的英語學習,各位覺得能有多大的作用?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當然,我不是說過了一定的年齡之后就再也沒有可能學好外語了,只不過過了窗口期以后的外語學習和我們幼年的語言習得機制是完全不同的。這時候我們更強調(diào)學習中理性的部分,需要從語法學習入手自己嘗試按照規(guī)則構建句子,同時輔以大量枯燥的重復練習,例如單詞背誦。這要求學生有很強的歸納總結和抽象理解能力,顯然又是不符合低年齡段的兒童的。
第二語言習得,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并不只是中國人學英語有問題,老外學中文也是一樣的困難。要么在幼兒時期大量浸泡式接觸,要么在長大后以后靠大量重復練習,千萬不能違反這個規(guī)律。在成年以后再浸泡,為時已晚,效果有限;在幼兒的時候大量重復練習只會抹殺興趣、揠苗助長。家長們千萬不要跟風盲目報班學英語,一個星期多上一兩次課真的就是純粹圖個心理安慰。幼兒階段課程的唯一目的,我認為,只是培養(yǎng)興趣而已。
理由二:老師素質(zhì)低
很多人會說:“就算沒效果,那也沒壞處嘛,早點接觸就當培養(yǎng)興趣了,你看我家寶寶已經(jīng)會背字母表了哦~”
哎……每次說到這個我就痛心,這也是我不建議提早英語學習更重要的原因:培訓機構師資素質(zhì)普遍不夠。私營培訓機構不比公立學校,老師上崗不要求任何硬性資質(zhì),導致各個機構老師水平嚴重參差不齊,幾乎沒有老師具有教師資格證(我自己也沒有)。而其中,又以少兒英語的老師素質(zhì)為最低,國外考試例如雅思、托福、GRE項目最高(完了…我感覺職業(yè)生涯要到頭了……)。這不是培訓學校的刻意安排,而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要出國的學生家境一般都不錯,所以付得起高學費,老師相應的課酬工資就高;而小朋友學英語,家長就很在意價格。普遍來講,雅思托福的老師薪酬一般會在每小時100-500元,而少兒英語只能給到幾十塊錢,甚至只有二三十。這時候,如果一個老師自己考過雅思托福,分數(shù)非常好,有能力帶國外考試課程,他為什么要去教少兒英語呢?工資太低了。
然而,從我自己的體會來看,少兒教育的要求其實是要比出國考試還要高的!首先,不論是教什么項目,這個老師自己一定要有專八、或雅思7.5分、或托福105以上的分數(shù),否則專業(yè)不夠硬。另外教授少兒英語的時候,學前/學齡兒童的學習心理引導更加重要,所以需要大量的教學法來指導課堂活動設置、兒童注意力引導和均衡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經(jīng)驗也極其關鍵,不是像教授大學生一樣一直講課就可以的。
所以很多親后臺問我自己家的小寶貝要怎么學英語的時候,我通常會表示我不夠?qū)I(yè)(你要是問我怎么考雅思,我可以給你連講一個星期不帶停),然后只能推薦一些閱讀的繪本。而另外一個我不愿意教少兒課程的原因是,我覺得自己的發(fā)音并不完美,作為啟蒙老師不夠合格(我也不會在家教自己的孩子)。
(幼兒英語教育的課堂設計非常非常重要)
我覺得這是一個老師比較負責任的態(tài)度,而不是像很多培訓機構那樣,把自己的老師吹上天,能教不能教的都往外推銷,只為拿到家長口袋里的鈔票。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學校會要求所有的老師,不論是少兒、中學還是大學課程,全部要考雅思或托福,還必須要有TKT證書(這是一個劍橋設立的考核教學能力的證書),分數(shù)不達標就會辭退,已經(jīng)是業(yè)內(nèi)非常有良心的機構。但就是這樣,很多新入職的少兒英語老師去考雅思的時候也會感到很吃力,來向我們求助(他們的發(fā)音也不是個個都標準),足見這個行業(yè)老師的水平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至于其他的機構,我們做市場調(diào)研的時候會有意識地去問一些幼兒英語的老師的資質(zhì),發(fā)現(xiàn)很多所謂“老師”都只是三本院校6級水平,發(fā)音慘不忍睹;國外考試項目當中,很多自己沒有考過雅思托福的老師也堂而皇之地在教授相關課程,簡直匪夷所思。到三四線城市這種情況更加恐怖,在我的老家,一家很火的培訓機構里,老師只是大專水平,還是兼職。
你會發(fā)現(xiàn),少兒英語當中我尤其強調(diào)老師發(fā)音一定要標準(雅思課程里我反而故意淡化),因為口音這個東西一定是啟蒙時期決定的,以后想改難于登天。曾經(jīng)有一位粉絲媽媽加了我的私信,然后發(fā)了她女兒讀的英語文章的語音給我聽,當中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性的負面發(fā)音習慣,雖然只有二年級,要改也已經(jīng)很難。
(各位家長為了子女也是含辛茹苦,但對于幼兒來說,網(wǎng)絡授課一定不靠譜)
所以你看到現(xiàn)在還覺得早早學英語有百利而無一害嗎?當然,理論上來講,一定是接觸越多越早以后效果越好,但考慮到目前少兒英語機構的課程安排和師資狀況,我寧愿不去冒這個險。
理由三:外教上課水
外教,這也是很多家長會去報名少兒英語的理由。“擔心老師素質(zhì)不夠,來個外教總算沒問題了吧?”
事實上可以這么說,大部分外教的水平,還不如中國老師。
因為前面已經(jīng)說過,教學不光是自己水平要高,教學技巧和教學法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我從大一開始就開始支教、家教,到現(xiàn)在成為職業(yè)老師,已有整整十年,最大的體會就是這一點:自己肚子里都是貨,倒不出來是不行的。自己英語說得好,也不代表就能教得好。在中國做英語老師的老外,十個有九個都是留學生兼職撈外快,或者閑雜人等混個工作簽證留在中國。教學能力不說,光是態(tài)度就很成問題。一下課人就沒影,我們每周例行教研也從來不參加,平時打電話、發(fā)微信看心情愛理不理,就這態(tài)度工資還比中國老師高。這都是被校方慣出來的:你要是再敢要求嚴格一點,老子我就不干了。沒有了外教,你還怎么忽悠家長去?
(一個好的外教實在是千金難求)
外教課通常價格都貴,既給學校長臉,又能吸引家長。只要長著張老外的臉,無論是什么來路什么貨色,都跟塊寶一樣,但他們中很多人既不會教學、又不關心孩子。還有更奇葩的事情,很多企業(yè)內(nèi)部英語培訓的時候,常常會要我們提供外教,附帶一個條件:不要黑人。這些負責培訓的領導,寧可要一個法國的白人,也不要一個美國的黑人。培訓學校招聘的時候也就只能照著這個標準:只要白人,哪怕不是英語母語國家的,只要看著像就好。
這簡直荒唐,擺到桌面上的種族歧視,要是在美國早就被人告到傾家蕩產(chǎn)了。但這是中國,這些外教們不僅教學能力不過硬,連英語水平都可能不過關,依舊可以吃得很開。還是在我老家,那家培訓機構的外教是個波蘭人。恕我眼光狹窄,我還沒有見過說英語不帶口音的東歐人。
那學還是不學?
說到這里,各位肯定已經(jīng)感覺到了我對少兒英語培訓中這些亂象的憤怒、不滿和不信任。中國學生本來就覺得學英語難,現(xiàn)在還要來一批不合格的老師耽誤啟蒙。現(xiàn)在的培訓機構,內(nèi)部開會和部門領導們想的都是怎么拉生源、推續(xù)班、減成本、沖利潤,真心實意在做教研、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孩子的真的沒幾個。
(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各位,只有給百度巨額的廣告費才能上榜)
我能看的上眼的培訓學校,除了我們自己的泡泡(這真不是軟文,要是新東方也是只看利潤,我早就辭職了),也只剩一些很小的機構,只有三五個老師的那種,但都是真心對孩子的,小而精。其余的大機構,我也就是呵呵一下。另外,我自己也是初一才開始學習英語,并且從來沒有課外補習,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已經(jīng)落后太多太多了,但這并沒有對我后來的發(fā)展造成什么不良影響。
然而就算是這樣,當家長來問我要不要去提前學英語時,我卻沒有辦法斬釘截鐵地告訴他們“不要去!”因為前面說過,早接觸畢竟是有好處,更何況在這個跟風的時代雅思培訓在哪個機構好,
“如果所有的家長和寶寶都去學,而我不去,別人怎么看?”
“我真的有這個底氣嗎?萬一真的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呢?”
“人家都會背字母表了,我家寶寶什么都不會,TA在學校里自卑怎么辦?”
“算了,學費也還能接受,就當買個心安理得吧。”
這些都是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而正是這些顧慮讓我也沒有辦法堅定地給各位爸爸媽媽們一個答案。我只能說,我很大可能不會讓我的孩子去培訓機構提前學英語。如果迫于壓力一定要去,我也只能再去做調(diào)研,或者直接去找我信任的老師,以保證老師的素質(zhì)和教學質(zhì)量。
P.S. 最后我也要吐槽一下各位家長,實在是望子成龍、用力過猛,過分瘋狂地去追捧學前教育、少兒英語、外教課等等等,導致是個人都想在這個行業(yè)撈一筆,才會帶來市場膨脹之后的亂象。家長本身又不能分辨老師素質(zhì)高低,信息不對稱導致了這個行業(yè)簡直就是“人傻錢多速來”。而大部分瘋狂的家長們一邊想上課一遍還要貪便宜,惡性競爭導致課程收費一個比一個低,那自然聘不起好老師,最后坑的還不是自己的孩子。
P.P.S. 因為身處行業(yè)之中,所寫觀點難免不夠客觀,個人見解而已,與新東方學校和其他機構無關。歡迎各位批判討論。
作者Juni,香港大學本科修德文,荷蘭萊頓大學碩士修漢學。目前是新東方的雅思老師(學德語與漢語中最會教英文的)。愛設計愛倒騰,愛攝影愛文藝,人稱“李導”。因為在“好好住”APP上曬家,成為了半個網(wǎng)紅。他也開通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
以下內(nèi)容,可直接點擊文章標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