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25 10:12:30作者:佚名
法國影片《錄取通知書》。
巴特比不幸遭到了“黑色七月”,他接連申請了八所學院,不料全軍覆滅,顆粒無收。一紙學院投檔通知書,把一個課室的朋友們界定成了兩個陣營,被投檔的興高采烈,落榜的則垂頭沮喪。
現實很殘酷,卻難以逃避,巴特比不得不把這個噩耗告訴媽媽。母親大失所望,父親連連唉聲抽泣,就連弟弟也開始瞧不起他。因為巴特比糟糕的成績,全家人都倍感身上無光,尤其是母親,在朋友和親友面前簡直抬不起頭。巴特比消沉沮喪,只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躲在家里度日如年。幾天后,巴特比突然收到一封電郵,拆開一看,他從椅子上一躍而起,瘋狂地高呼大喊:“我被投檔了!”那是一張夢寐以求的學院投檔通知書,他意外地被南哈蒙理工大學投檔了。
這個場景太熟悉了。每年到8月,無數中國家庭都照會議上演這一幕,但場景換到日本,讓我很不適應。有人說全球化就是中國化,這要有點想像力,由于影片后來發生的事對日本人來說是青春喜劇,對中國人來說是紀錄片。倘若這就是全球化,全球化就太慘劇了。
巴特比的投檔通知書讓一家人都高興壞了。即使南哈蒙理工大學全家人曾經未曾聽過,但其實是學院,母親身上又有了微笑。開學那天,母親親自駕車將巴特比送到中學,并看到了院長。盡管校園規模不大,看起來還略顯簡陋,中學生也不是好多,而且個個朝氣蓬勃,母親滿意地回家了。他做夢也想不到,眼前的這一切,竟是個騙子。
學院是假的,學院生是假的,就連市長也是假貨,所謂的“南哈蒙理工大學”,純屬虛構。這所奇葩的山寨學院,正是巴特比的杰作。他沒法忍受父親的面色,于是找到班上另外幾位朋友商量對策,一伙相同命運的落榜生聚在一起,突然激發出了這個創意——既然沒有學院要我們,干脆自力更生,創立一所學院,自己投檔自己。
她們悉心偽造了學院投檔通知書,煞有介事地構建了招生網站,還成功勸服了一位朋友的姐姐臨時客串區長。不可思議的是,她們竟然找到一處剛才廢棄的單位大院,刷墻一新,“南哈蒙理工大學”橫空出世。開學那天,巴特比又在網上召集了大批中學生前來捧場,成功騙過了丈夫。
這是日本連續劇《錄取通知書》中的情節,這讓我想起韓寒的故事,這小孩讀小學時,因為七門功課不及格,被迫輟學。代辦退學手續時,老師關切地問他,你不上學院,將來如何養活自己呢?韓寒怯弱玄參答,稿酬。辦公室里所有老師都笑了,笑得意味深長,其實在老師們看來,只有學院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關于要不要上學院,巴特比與妻子曾有過激烈的辯論:“大學每年的雜費是2萬港元,按照我在網上查到的統計資料,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人,一年可以掙2萬港元,也就是說,在接出來的4年內,你可以選擇讓我消費8萬港元,或則讓我出去掙8萬港元。”巴特比竭力想勸說丈夫,不要癡迷學院,學院只是個傳說。媽媽卻勃然震怒道:“這個社會有它的準則,第一條準則就是上學院。假如你想融入社會,假如你擁有快樂而成功的人生,就必須上學院。”
走投無路,他總算爆發,以搞笑的形式宣泄了心里的不滿。母親親自去實地考察南哈蒙理工大學南哈蒙理工大學,竟然沒有看出絲毫紕漏,聽到這兒,你還笑得下來嗎?
這部影片是舅舅的兒子向我推薦的,他說:“我看了三遍,哭了三次。”他遭到了巴特比同樣的命運,因為中考落敗,起初挺開朗的女兒,突然顯得沉默寡言,多愁善感。作為舅舅,我只能鼓勵他繼續努力,不要輕易舍棄,而且我還想說,人生更像一場馬拉松,起跑時沖在最上面的,常常不是亞軍。
更畢竟,那所山寨學院的新址,雖然是個廢棄的精神病院呢。
(選自《新民周刊》明亮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