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1-19 07:07:43作者:佚名
60. 《語言風格教學論》:《現代漢語教學研究與探索第二輯》,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61.《語言學導論課程建設的幾個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1期,北京。
62. 《文體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修辭學》2009年第5期,上海,收錄鐘《2008年亞太地區漢語教學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元大學,2008。
63.《影響中級留學生漢語新詞理解的三個因素》,《語言應用》,2010年第2期(第二作者)。
64. 「修辭的民族性與留學生漢語交際的恰當性」,【臺灣】《華人世界》2010年7月105期。
65、《對外漢語教學中級閱讀教材的定期發放》,第四屆中英閱讀教學研討會論文,國立中央大學,2009年,臺灣。 《漢語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2期(2012.6.20),廣州。
66.《海峽兩岸對外漢語教學的融合與合作——訪暨南國際大學客座教授曾益平先生》(專訪周敬萬),【臺灣】《漢語世界》第106期, 2012 年 12 月。
67.《論海峽兩岸對外漢語教學綜合詞匯表的制定》,《江漢學術》,2013年第4期(2013.7.12)。
68.《海峽兩岸對外漢語教學綜合詞匯表編制的性質、原則與思路》,《第二屆海峽兩岸漢語教師論壇論文集》,人文藝術學院華文中心,臺北教育大學,2013。
69.《淺談漢語國際化》,《世界漢語教育》,2013年第2期,北京。
70.《社會心理修辭:修辭研究的新范式,陳如東《社會心理修辭概論》評述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畢節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貴州。
71、《林萬晶《華文研究與華文教學集》論新加坡華文與華文教學的變異》:《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廣州。
72、《略論李熹宗先生文體研究理論與描述性研究的豐碩成果》,復旦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李熹宗紀念系列,《落珠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上海。
73、《立足培養專業人才,建設語言學基礎理論課程——國學系現代漢語教研室語言學導論教學改革小型研討會紀要》,《語言學學報》濟南》,2000年4月增刊教學研究論文集。
74、《明確方向,抓住機遇,切實推進應用語言學學科內涵建設——應用語言學學科建設專家意見匯總》,《中國語言文字學院學報》暨南大學文學》,2002年第1期。
75、《修辭理論、修辭現象、修辭教學——海峽兩岸三地修辭學研究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回顧》:《修辭學》2007年第2期,上海。
76、《學科融合視角下的修辭學研究——2009年中國修辭學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評》,《修辭學習》,2009年第6期,與劉媛媛合作。
77. 《多學科融合中的修辭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8月6日,與劉媛媛合作;
78、《華文教學中的實踐精神與人文情懷:第二屆海峽兩岸華文教師論壇學術研討會總結報告》,【臺灣】《華文世界》2012年12月第110期;
79、《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研究——華文教育國際研討會述評》,《華文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1期,與朱慶紅合作;
80、《制度與語言風格的闡釋、描述與運用的研究現狀——第十屆制度與語言學術研討會述評》,《當代修辭學》,2015年第2期,與李林合作;
81、《淺談東南亞多層次、多類型的華文師資培訓》,《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4期,廈門;
82、《國際華文教育趨勢簡述》,臺灣《華文世界》,2016年6月,第117期,臺北。
83、《創新與特色》,臺灣《華人世界》,2017年6月,第119期,臺北,姚蘭專訪。
84、《海外華文教育發展新探索》,臺灣《華文教育雜志》,2017年12月第3期,臺中教育大學華文教育學系出版。
85.《論場域變異的職場漢語教學》,《當代修辭學》,2018年第1期,上海。
86、《培養語文師資推動語文教育“三個現代化”——曾益平教授談研發與實施》,《世界語文教育》2018年第1期,盛繼炎專訪。
87.《理論探索與社會應用——李云漢先生的語言學研究》,《清心遠見——何李云漢教授誕辰》,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
88.《海外華文教育的生態環境》,《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及研究版)》,2019年第6期。
89.《近40年國內華文媒體研究回顧》,《華文教育》,2019年第4期,第二作者。
語言學論文
1、《巧舌如簧》《公共關系》1990年第5期
2、《為什么說普通話有音樂美》《漢語拼音報》1990年9月18日
3、《語言風格不僅可以理解,而且無法表達》《語言之美》1990年12月10日
4. 《言語交際精要:把握視角》《現代交際》1991年第1期
5、《說服的藝術:包抄》《公共關系》1991年第1期
6、《修辭必須向前看、向后看》《讀寫月刊》1991年第4期
7、《公共關系語言學的公關效應(一)(二)》《北京公共關系報》1991年第3738期
8、《從詞匯意義談女孩和阿姨》《澳門日報》1992年4月12日
9. 《馬名與語言遺存》《澳門日報》1992年4月26日
10. 《情侶文選》《澳門日報》1992年6月21日
11. 《通訊要符合風格》《澳門日報》1993年10月24日
12、《追龍厲戰,恢復關系,討論縮寫》《澳門日報》1993年11月21日
13. 《縮寫應避免歧義》《澳門日報》1993年12月19日
14、《言語、詞匯、語法和肢體語言》《澳門日報》1994年1月
15、《說官曲》原載于1994年《澳門日報》,1994年澳門華文學會會刊《語叢》第1-2期轉載。
16、《文筆精彩:產品名稱翻譯技巧》《澳門日報》1994年2月27日
17、《即興談》《澳門日報》1994年3月13日
18、《與日本交流中的語言文化問題》《澳門日報》1994年6月
19. “那個說法很不一樣”《澳門日報》1994年7月
20. 《分配任務的語言藝術》《公共關系時報》1994年8月20日
21。 《外國公共關系語言與文化》《公共關系時報》1994年8月20日
22。 《語言的藥用價值》《澳門日報》1995年1月
23。 《傾聽: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行為科學》1995年第1期
24。 《招牌命名技巧》《澳門日報》1995年2月
25. 《當你與英美人民交談時》《演講與口才》1995年第3期;
26、《使用方言要小心》《澳門日報》1995年4月9日
27、《淺談逆向隱喻》《澳門日報》1995年4月23日
28、《公共關系語言的定位》《公共關系導報》1994年11月24日
29、《談談古語的現代運用》《澳門日報》1995
30、《論時代色彩》《澳門日報》1995年11月
31、《廣告:創意在于令人驚訝的話語》《行為科學》1996年第1期
32、《提醒廣告商:不要忘記社會效益》人民日報《市場報》1996年3月9日
33. 《共情與文化融合》《現代傳播》1996年第5期
34、《廣告中慣用語與更新用語的運用》《廣東商報》1996年7月13日
35. 《團圓:為了華文的傳播》,【臺灣】《華人世界》2008年12月第102期
36、《潮平兩岸寬,風揚帆高掛》,【臺灣】《華人世界》2013年12月112期
2. 著作
1、《公共關系言語藝術》: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獨立完成,17萬字。
2、《修辭學與社會語用學手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網校頭條,獨立完成,30萬字。
3.《公共關系語言學》(增補版):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合作。
4.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合作,個人4萬字。
5.《藝術語言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合作,個人8萬字。
6.《修辭·卷·體》: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主編、合著。
7.《現代漢語教學研究與探索第二輯》: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副主編。
8.《現代語文教學研究與探索(第三部分)》:暨南大學出版社暨南大學華文學院,2002年版,副主編。
9. 《漢語方言疑問類比較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合著。
10.《修辭學論文集(第13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主編。
11.《海峽兩岸漢語教師論壇文集(第一卷)》,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合編。
12.《海峽漢語教學叢書(第1版)》,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主編。
13.《海峽漢語教學叢書(第二版)》,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12月,主編。
14.《海峽漢語教學叢書(第三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20年,主編。
15、《海外漢語教師培訓教程》第一卷、第二卷:2009年4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
16.《中國修辭學》: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主編、合著。
17、《中國教育研究》(第一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2月,主編。
18、《語文教育研究》(第二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19年10月,主編。
19.《語文教育研究》(第三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20年,主編。
20.《中文》(適用于澳大利亞高中),全套23冊,包括主要教材、教師用書、練習冊,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委托,暨南大學出版社編輯2020.
21、《赤子之心與遠見:何麗云漢教授誕辰》,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11月,合編。
22.主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漢語教師資格證》培訓教材,一套6冊:主教材《漢語基礎知識學習》、《漢語教學法》、《中國文化研究》 》及習題3份,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
三、項目類別
個人項目:
1.“俏皮”詞匯研究(),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2. 現代漢語修辭語料庫構建研究(),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
3. 60年來對外漢語教材詞匯替換研究(),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4、國務院僑辦2014年華文教育重大項目《華文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建設研究(僑文函[2014]54號)。
5.《漢語》(澳大利亞高中版)(僑文函[2014]70號),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4年漢語教材研發項目。
6、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017年華文教育招標項目《海外華文教師培訓課程》修訂(僑文函[2017]354號)。
7、漢語-東南亞小語種漢語教育高級管理人員雙語雙文化培訓研究,2015年教育部、外交部、財政部“亞洲區域合作專項資金”項目。
8.設立境外教學點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2020年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
9.留學生漢語交際中的社會角色認知與言語恰當性研究(),2002年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規劃項目。
10.印尼漢語師資培訓現狀、內容、方法與策略研究(),2002年國家漢辦漢語教學國際合作項目。
11.當代漢語新詞組及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研究(),2004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2. 語文教育專業本科課程體系與專業技能培養研究(),暨南大學2007年第九批重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13. 中國修辭學方法論(),1998年暨南大學人才引進科研啟動基金項目。
參與研究項目:
1.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199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主持人李如龍教授);
2. 漢語方言疑問詞類別比較研究,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人,邵敬民教授);
3、粵語電影中客家方言的綜合調查與綜合研究(),2002年廣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溫昌彥教授)。
4.支持周邊國家漢語教學及漢語教育研究與實踐(粵教高[2005]167號)(賈益民教授主持,2005年廣東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第三批)資助項目。
5.中文新媒體話語的互文性研究(),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主持人鄭慶軍教授)
6. 2010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委托項目《漢語教師證書認證標準研究》(主持人賈益民教授)
四、獎項與榮譽
1、2010年8月,《對外漢語教學教材編寫中的體裁理念》榮獲世界漢語教學協會第十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創新論文獎;
2、2010年2月,多層次、多類型的海外華文師資培訓榮獲第六屆廣東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獎證書號:第二名)。
3、2004年9月獲暨南大學第二屆優秀教學管理獎;
4、2003年6月《語言學導論》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探索獲暨南大學第五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5、1997年7月,《公共關系言語藝術》獲中南修辭學會學術成果獎圖書類一等獎;
6、1995年7月,《略論跨文化公共關系言語》獲中南修辭學會學術論文一等獎;
7、1994年12月,《現代修辭學:從隱性科學到顯性科學的跨越》獲廣州語言文學學會1991-1993年度優秀科研論文類三等獎;
8、1989年12月,《淺論無痕情感語言的藝術修辭美》獲中南修辭學會學術論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