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15 15:16:04作者:佚名
圖:退休后的蘇瑞紅致力于推動歷史普及,讓學生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
加深香港師生對國家的了解大公教育網,培養國家認同感和歸屬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責任。 ──中國歷史文化動態顧問蘇瑞紅校長
自2000年新教改政策出臺以來,中國歷史一直被認為處于弱勢地位,成為很少有人閱讀和考試的“休閑學科”。 不少教育界人士充滿怨言。 教育局最近撥亂反正,高度重視中國歷史課程。 不僅制作了一系列“世紀長征”節目,還制作了國民教育小冊子《我的中國之家》,免費向全港中小學發放。
中國歷史文化動態顧問蘇瑞紅社長日前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政府開始關注中國歷史是一件好事。 雖然政策有缺點,但總比沒有好。 他建議政府可以從歷史教育入手,逐步改變學生“零民族歷史”知識的困境,建立他們的民族認同和自豪感。 大公報記者 顧佳米(文) 何仁(圖)
“歷史教育可以讓學生了解國家和世界的歷史,從而培養民族認同感。比如,在美國的教室里,永遠掛著美國國旗。學生必須了解自己國家200多年的歷史”。 蘇瑞洪說,自1841年香港割讓給英國并于1999年成為殖民地以來,香港學生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十分有限。 早期港英政府為了維護殖民統治、維護社會穩定,刻意將人才培養過程非國有化、去國家化,讓殖民地人民對政治事務漠不關心,對自己的國家沒有任何認識和認同感。 讓人搖頭嘆息的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情況并沒有好轉。 特區政府長期以來忽視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教學。
推動退休后歷史普及工作
對于近年來發生的學生騷亂,從事歷史教育多年的蘇瑞紅認為,這是香港學生對國家缺乏認同的禍害,也是上屆政府忽視的后果。的歷史教育。 盡管蘇瑞洪已經退休,但他仍然與有志之士一起推動歷史普及,包括組織青年論壇、??專題講座、出版針對青少年的“百聞”系列歷史書籍和視頻短片。
目前大公教育網,“百聞”系列已出版繁體中文、英文和西班牙文版本。 它用簡潔的文字和相關圖片講述一百個歷史事件,幫助年輕師生和廣大公眾了解香港與國家的關系。 一起脈沖。 蘇瑞紅直言,“百聞”系列只是一個輔助工具。 要改變現狀,特區政府必須重視歷史教育。
教育局近日在香港電臺播放《世紀長征》特別節目,并派發國民教育小冊子《我的家在中國》,足見特區政府有心推動中國歷史課程發展。 蘇瑞紅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了解中國歷史。 “政府開始關注中國歷史是一件好事。 有關部門應探索編寫更多中國歷史教學的配套教材,并組織相關活動,供中小學、幼兒園師生參與。
推動專業教育提供師資培訓
蘇瑞紅表示,在普及工作中,加深香港師生對國家的了解,培養國家認同感和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責任。 要取得教學效果,他建議中國歷史必須“專精特專”,及時對中國歷史教師進行培訓留學之路,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教學設計、專題教案等參考資料,提高水平和質量。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興趣、知識。 他又建議,疫情期間,當局應協助學校開展另類活動,例如如何善用電子資訊、各種應用,以及遠程會議、教學等支持,培養香港青少年成為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世界視野的新人。 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