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6 09:16:07作者:佚名
留學,一直是許多學子關注的求學路徑,但近年來出現了新變化。
現在,許多計劃出國留學的家庭和學生都意識到,像歐美及澳洲這些老牌的海外留學地點,不僅地理位置偏遠,開銷巨大,而且入境規定和當地治安狀況也并非完全穩定可靠。
近些年,香港和澳門依靠國際化的教學安排,借助與大灣區產業緊密相連的資源優勢,并且得益于鼓勵性的制度條件,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內地的年輕人去那里接受教育。
政策支持吸引內地學生
近年來,內地學生赴港澳求學的熱情不斷上升。
以香港大學為例,根據港大披露的資料,2018至2019年間,在該校就讀的內地本科生共計1785人,占全部非本地學生的45%,到了2023至2024年期間,這個數字增長到3180人,此時內地學生占非本地學生的比例提升至63.4%。
近年來內地依據高考分數入學的本科學生數量持續上升,得益于相關政策的改進。2024/25學年,香港大學通過高考申請招收的內地學生預計為360名。2025/26學年,港大打算把面向高考生的錄取人數提升到400名。
香港科技大學原定2024年打算經由高考招收大約220名來自內地的學生,不過因為報考的人數和水準都比預想的要好,最后錄取的學生數量超過了250人。
赴港求學和赴澳求學的熱度持續攀升,這主要是因為港澳地區行政機構制定了更為有力的扶持措施。
香港方面表示,要打造“國際高等教育中心”,并制定了培養未來人才的長期藍圖,計劃設立助學金、給予生活支持等政策,樹立“留學香港”形象,從而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學子。
香港科技大學本科招生及入學事務負責人劉夢琳教授談到,香港科技大學致力于提升校園的國際化程度,努力吸納表現突出的外地學子。近些年,來自內地的考生提交的申請材料數量不斷增長。
澳門方面則透露,需增進與內地互動協作,著手打造澳琴高等學府集群,促進學研產聯動進步,同時以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為根基,助力澳門培育全新發展動能。
澳門城市大學校長劉駿在回答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提問關于近年澳門留學情況時,內心頗多感受。
劉駿談到,澳門的高等教育在過去五年里持續發展,現在注冊的大學生數量接近六萬,包括碩士和博士學生,他們中大約百分之八十五是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這些內地學生構成了研究生和博士生群體的主要部分。
他注意到,內地家長和學生挑選港澳,一方面是由于教學水平進步,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那里環境更安穩、風氣更包容、發展更可靠,并且與國家的發展方向非常一致。澳門在高等教育不斷進步中,正慢慢變成一個“國際校園聚集地”,其規模擴大和走向世界的特點越來越明顯。
全球高等教育排名也反映出港澳高校水平進步。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都進入全球前50名,其中港大升至第11位。澳門有三所大學也出現在QS榜單上。
陳建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的學者,在回答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的提問時談到,香港和澳門高校的排名進步,顯著提高了學位在海外的聲望和價值。對于來自內地的學子而言,這表示他們可以用更少的費用享受到頂尖的全球教育機會,從而在將來的國際職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此外,港臺大學名次的提升,也引來了眾多杰出的海外學子,為大陸學生構筑了特殊的地域競爭條件。
課程體系等競爭力突出
政策因素和排名情況之外,香港和澳門的大學在課程安排和入學辦法上的變動也值得留意。近些年,這些高校持續改進專業布局,設立了多樣的學習途徑,同時在招生方面考慮了內地申請者的具體情況,因此它們在目前的海外求學領域中顯得很有優勢。
以香港科技大學為例,劉夢琳說明,該校現在有五個學院,提供四十五個專業方向和二十二個輔修方向,學習計劃具有彈性。學生能夠進入學院后研究不同領域再決定專業,或者直接申請特定的學系或期望的專業,例如化學與生物工程、金融學等。
港科大招生途徑豐富且具備國際視野,遵循“優中選優”的錄取標準,不劃分地域或學科界限,也不占用內地高考統一招生名額。內地學子既能通過高考分數參與申請,亦能憑借IB、A-Level等海外教育體系資格遞交申請材料。
此外,港科大開設了“內地學子校長推優項目”,由頂尖中學的校長向德才兼備的學生發出邀請,他們能獲得提前參與面試以及有條件的入學許可。針對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學校還制定了若干激勵措施,包括優先錄取、降低分數要求或減免一學年學費等。
劉駿表示,澳門城市大學當前正著力優化專業設置和教學體系。該校近期增設了大健康學院,該學院包含心理研究、老年研究、營養分析以及壓力調適等分支學科,旨在精準對接人口老化和公共衛生方面的迫切需要。在都市研究與永續發展方面,大學亦將澳門的城區管理及改造議題融入教學,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叉研究。
關于前進路徑的選擇,劉駿提出澳門高校需要增強對外交流合作,促進不同學術領域的融合創新,并且要密切結合產業實踐,特別要著力塑造那些既有全球意識,又掌握多元學問的通才。澳門城市大學為了這個目標,已經著手實施跨學科選課、第二專業和聯合學位等制度,引導學子跨領域學習,持續增強整體能力。
圖源:澳門城市大學官網
港澳學子就業機會增多
評估大學教學水準澳門大學錄取分數線,學生求職狀況是關鍵依據,粵港澳大灣區內,港臺青年獲得眾多職業途徑,港臺借助廣東遼闊的拓展領域,與區域行業緊密交織。
廣東省今年發起了名為“百萬英才聚粵”的招募方案,該方案主要面向優秀及急需的專業人士,預計招募總量達一萬名,多數職位將優先考慮香港和澳門地區的應聘者。
想要畢業后在香港工作,可以申請IANG簽證,也就是“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安排”。非本地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后,能夠拿到兩年的逗留許可。持有此許可的人,可以在香港自由工作與生活,并且可以在簽證到期時,繼續申請延長逗留時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留學生工作方面,自二零二三年八月起,為“1+4”產業設立了三項人才吸納方案,分別是頂尖人才項目、大健康產業、高新科技領域、現代金融服務、文化體育行業及其他行業的杰出人才項目,還有資深專業人才項目。到目前為止,前兩個階段已經有超過五百人被列入推薦吸納名單,第三個階段的項目也在積極準備中。
劉夢琳說明,港科大每年會舉辦兩次職業雙選會,有200多家國內外知名公司參加,同時提供業界導師項目以及廣泛的行業聯系。現在,港科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內地學生決定繼續學習,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直接工作,主要在金融、互聯網等領域,在摩根士丹利、谷歌等知名公司任職。
劉駿談到,澳門高校學生的工作狀況普遍不錯,從事的工作與其專業學習內容聯系緊密。澳門城市大學大概有百分之三十七的畢業生決定繼續學習,他們前往國內外的重點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這類學位。
他同時指出,澳門地區大學本科生的職業發展角逐非常嚴峻。因此澳門大學錄取分數線,澳門城市大學建立了專門的就業與創業服務機構,積極聯絡橫琴區域、珠海市以及中國內地許多城市的公司資源,目的是幫助學子開辟更廣闊的求職路徑。此外,澳門城市大學還與江蘇省、浙江省等省份合作建設海外創業基地,并且劃撥了數以百萬計的財政款項,用以資助學子的職業起步和創業實踐。
劉駿強調,相關職業促進計劃旨在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元化的職業與開創機會,同時也為他們規劃學業、在本地繼續發展或返回國內工作等多種人生道路,給予更寬廣的自主選擇權以及更廣闊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