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8 09:06:12作者:佚名
學院概況
01發展歷程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始建于2001年,該學院由鄭州大學材料系、建筑工程學院的部分專業、鄭州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以及數理力學系的部分專業合并而成。至2019年9月,該學院與河南省資源與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實現了合署辦公。
02師資隊伍
學院目前擁有教職工總數達252名,其中國內有245名在職在編,另有7名是全職聘用;在教師隊伍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排名,專任教師有217位,教輔人員15名,管理人員則占據20個崗位。在專任教師隊伍中,擁有正高級職稱的有52位,副高級職稱的有55位;其中包括2位院士,8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位國家教學名師,3位省級教學名師,8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3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的入選者,1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位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以及7位國際期刊編委。
03人才培養
該學院開設了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材料化學三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以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兩個專業均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基地。在眾多榮譽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更是榮獲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高等教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的稱號,同時也是河南省首屆認定的名牌專業,以及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此外,該專業還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致力于實施材料類卓越工程師2.0人才培養計劃。
學院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一級學科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權;設立材料與化工、機械(原稱先進制造領域)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包含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四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包裝材料與工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皮革化學與工程五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此外,還設有材料與化工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坐擁材料加工工程這一國家級重點學科,以及國家“211”一、二、三期重點建設的學科地位。此外,學院還被評為河南省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優勢特色學科(A類),材料學、皮革化學與工程亦為河南省重點建設學科。同時,學院還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學院高度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國際化素養。它與世界知名學府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日本長崗技術科學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維也納工業大學以及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學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學院常年為師生提供出國交流學習的機會,并具備培養留學生的能力,整個校園洋溢著濃厚的國際化氛圍。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
2019年,我國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該團隊榮獲國家級金獎。
國際合作基地(科技部,2015)
01專業簡介
鄭州大學開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擁有將近六十年的教育傳承,這一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自我國簽署《華盛頓協議》以來,該專業便成為了首批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項目之一。此外,該專業在2019年順利進入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名單。該學科所依賴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已被認定為河南省的優勢特色學科(A類),同時也是國家“211”工程的重點建設學科,并納入了世界一流學科(“雙一流”)的培育序列。本專業涵蓋了“金屬材料與成形加工”、“無機非金屬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三大研究方向,專注于先進金屬、特殊陶瓷及耐高溫材料等領域,致力于培養具備金屬、無機非金屬和新能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研究、開發、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發揮高級研究和工程技術作用的專業人才。
02師資隊伍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擁有一支由95名教職工組成的隊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名,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名,國家教學名師1名,寶鋼優秀教師1名,河南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及文明教師共5名,河南省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導師30名,以及教授35名。歸國留學人員共有19位,博士學位教師達到64名,從而構建起一支學歷層次高、年齡結構年輕、團隊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該隊伍擁有一支國家級教學團隊,開設了兩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兩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及一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此外,還榮獲了6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曾先后擔任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的主導,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和“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技工業項目、教育部重點科研任務以及省級重大公益項目等,總計主持和參與了超過100項的研究課題,并在科技進步方面榮獲了30多項省部級以上的獎勵。
03人才培養與平臺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育模式融合了理論教學、實踐鍛煉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該專業主要教授的基礎理論課程包括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研究方法、材料性能以及材料計算與模擬等。此外,還設有多個模塊課程,如金屬材料學、生物醫用材料、陶瓷工藝原理、無機功能材料、半導體物理與器件、新能源材料、電化學以及化學電源等。該培養體系所依托的平臺涵蓋:綠色選冶與加工領域的國家及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低碳環保材料智能設計方面的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與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先進鎂合金實驗室、河南省高溫功能材料實驗室等多個重點實驗基地。本專業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激勵本科生加入導師的科研團隊和參與國家級大學生競賽項目。學生們在連續多年的全國金相大賽以及“互聯網+”、“挑戰杯”、“節能減排”等眾多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殊榮。
04就業與深造
該專業培養的學子理論基礎牢固、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突出,因而備受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眾多大型企業的喜愛。眾多本科生成功保送或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同時,直接步入職場的學生在諸如國家知識產權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眾多國內高新技術公司、國有企業以及與材料行業相關的企業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機會。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介紹
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所研發的宇航員艙外活動用面窗受到了解放軍總裝備部的極大認可,該團隊因此榮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
01專業簡介
該專業在高等教育領域擁有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并且榮幸地被列為鄭州大學“211工程”首批重點扶持的學科之一,涵蓋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以及高分子智能材料與設計等三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領域。本專業致力于造就一批掌握堅實的高分子材料專業基礎理論、核心原理及實驗操作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他們不僅能夠勝任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領域的生產、研究及開發任務,而且還能在相關領域的管理和運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02師資隊伍
本專業擁有教職工隊伍49名成員,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選拔的1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5位專家,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位,17位博士生導師,19位教授。此外,47位教師擁有博士學位,34位是留學歸國的博士或海外訪學教師。肩負起國家科技攻關以及科技支撐類項目共五項,參與國家載人航天項目兩項,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七十多項。同時,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級別以上的獎勵六十多項。
03課程與平臺
本專業涵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研究方法等材料學科的基礎課程,同時還包括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聚合物反應工程等領域的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方面,我們依托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活性聚合與功能納米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科研平臺。
04培養模式
推行深入的材料學科基礎教育,并強化高分子學科特性的培養體系。學制為四年,畢業時授予工學學位。自大學二年級下學期起,學生將選擇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以及高分子智能材料與設計等三個專業方向,并采用導師指導制度。在此制度下,學生將在導師的引導下,有組織地開展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備、加工及表征等方面的科研訓練,同時重視提升學生的科學修養和創新能力。
05就業與深造
本專業的學生在材料制備與加工等多個領域,如航空航天、先進制造、高端裝備以及新材料等,能夠從事技術研究和新產品的開發等工作。這些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全面的科研訓練,因此備受國內一流高校的青睞。每年大約有20%的學生能夠獲得免試研究生的推薦資格,而研究生的錄取比例大約在60%到70%之間,此外,大約有10%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
材料化學專業介紹
01專業簡介
材料化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源自現代材料科學與化學的融合,自2008年起開始招生。該專業依托鄭州大學資源與材料、化學兩個“一流學科”的強大支撐,在工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著力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特色的理科專業人才。畢業生需熟練掌握材料科學和化學的基礎理論、核心原理以及實驗操作技能,同時具備傳統理科與工科的雙重知識背景,成為應用型理科人才。
02師資隊伍
本專業擁有一支由36位專任教師組成的師資隊伍,其中包括4位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2位博士生導師,以及14位教授。此外,34位教師持有博士學位,26位教師是留學歸國博士或曾在海外進行訪學交流。負責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超過五十項,榮獲省級及以上榮譽四十多次,其中包括一項國家發明獎、一項國家科技攻關表彰獎、一項科技部杜邦科技創新獎,以及五十多篇河南省優秀論文獎。
03課程與平臺
設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化學課程,同時開展材料化學、材料物理導論、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剖析與鑒定、材料化學軟件等材料專業課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子化學課程更是被評為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實踐教學得以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河南省的高性能尼龍工程塑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以及河南省活性聚合與功能納米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多個科研平臺的支持下開展。
04培養模式
采用材料與化學相結合的定制化教育體系,學制為四年,畢業生將獲得理學學位。自大二起,學校推行導師輔導制度,學生在導師的引領下,系統性地接受材料設計、合成以及制品制備等全過程的科研訓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排名,特別強調提升學生的科學分析和實際操作技能。
05就業與深造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與材料科學和化學相關的多個行業找到工作機會,如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電子電器、食品飲料包裝以及化妝品行業等,從事研發、質量檢測和品質控制等工作。每年,本專業都會向國內一流高等學府推薦超過15%的學生免試攻讀研究生,研究生階段的錄取比例大約在60%至70%之間,而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大約占10%。
敬請關注“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這里將為您提供關于我國“211工程”重點扶持高校、“雙一流”建設高?!嵵荽髮W的豐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