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7 17:06:36作者:佚名
不過美國國務院并未給出更多細節,比如哪些學科屬于“關鍵領域”,以及中國留學生中可能受影響的人數規模是多少 。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表態,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留學生的合法權益,干擾了兩國的正常人文交流,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并且已向美方提出交涉。
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學生簽證面談
已預約的中國留學生不受影響
就在這份聲明發布的前一日,美國政治新聞網站、路透社等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稱:
特朗普政府已經暫停了新的學生簽證面談,與此同時,還在考慮擴大對國際學生社交媒體的審查范圍。
諸多媒體援引美國國務院一份電報內容,稱特朗普政府已指示美國在全球各地的使領館,暫停為外國學生、交流訪問學者等簽證申請者安排面簽,并且同時考慮要求所有申請到美國留學的學生接受社交媒體審查。
這一政策涉及新申請者,這些新申請者包括學生簽證(F簽證)的申請者,還包括交流訪問學者簽證(J簽證)的申請者。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5月28日上午,美國駐華大使館工作人員回應“目前學生簽證是否已全面暫停受理”,稱未收到相關消息,簽證辦理中包括申請和面談在內的一切正常進行,仍可在官網進行預約。
據說5月28日在上海、廣州等地的大使館,有學生通過了簽證申請,然而還沒有預約的學生,目前已無法選擇日期進行預約,需要等重新開放后再預約。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
新加坡留學生可提交簽證申請
面對美國政策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新加坡留學生群體給予了高度關注,針對這一狀況,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作出回復,表示有意赴美留學的新加坡人能夠繼續遞交簽證申請 。
美國大使館有面談預約系統,該系統是動態的,它反映了領事官員裁決案件所需的時間,且是在完全按照美國法律的情況下 。
新加坡的申請者依舊能夠繼續提交申請,領事部門會持續調整時間安排,從而有充足的時間來開展審核工作。
發言人稱,自2019年起,美國國務院便一直要求簽證申請者在簽證申請表上提供社交媒體識別信息,我們會在簽證篩選以及審查過程中運用所有可獲取的信息。
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
此前,有新加坡留學生受到特朗普哈佛禁令的牽連,對此,新加坡駐華盛頓大使館已就此事與美國國務院進行了溝通,還與國土安全部進行了溝通。
外交部領事司專門為受影響的學生建立了一個溝通渠道小組,新加坡全球聯系司也專門為受影響的學生建立了一個溝通渠道小組,通過該小組與他們及時溝通此事。
留學哈佛的新加坡學生,可進入以下網站加入小組:
特朗普政府死磕外國留學生
喊話要撤銷一大波國際留學生身份
今年來,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和外國留學生“干架”!
截至4月18日,美國政府撤銷了240多所高校1550多名國際學生的合法身份,這些學生為應屆畢業生,這一行為導致一些人因害怕被驅逐出境而離開美國。
許多學生成功提起法律訴訟,之后,美國政府于4月25日表示網校頭條,正在恢復這些學生的身份。
5月22日,特朗普政府下達命令,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外國留學生,目前有數千名留學生,他們要么選擇轉學,要么就會失去合法身份 。
這些國際學生數量約為6800名,占總招生人數的比例為27%,在這些國際學生中,人數最多的是中國學生。
這一紙禁令,差點使得這所頂尖學府里的數千名國際留學生,在一夜間從“天之驕子”變成“學術難民”,一些中國留學生甚至連學校都不敢出去了。
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站發表聲明,撤銷哈佛大學SEVP認證
新加坡多所大學放話:
愿接受被美國“驅逐”的留學生
倘若美國最后真的打算驅逐這些國際留學生,那么最大的贏家或許就是新加坡了。
新加坡多所大學已經表態:歡迎他們來新加坡就讀!
目前,新加坡管理大學已明確表態,哈佛大學受影響的學生,若為新加坡籍,若為其他國籍,只要他們希望來新大深造,只要他們希望繼續學習,均可與新大的招生辦公室取得聯系。
本校會一直像往常一樣,為那些熱衷于接受教育的學生提供支持美國留學學校,這種教育是嚴謹的,是多學科的,也是全球導向的。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還稱,會對所有申請展開評估,依據學生成績挑選優秀者予以錄取。
出國留學優選新加坡
學費低、治安好、能申請PR…
從當前情形來看,特朗普政府和國際留學生之間存在“矛盾”,并且這“矛盾”遠未結束!
參考之前的情形,特朗普上一任期有政策變化,這致使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出現變動,從2019年的37萬,下降到2024年的27.7萬,同比減少了近10萬人!!!
據中國新聞網去年3月報道,在過去3年多的時間里美國留學學校,已有超過5000名中國留學生被拒簽,還有超過5000名中國學者被遣返,這些都是因為10043號令 。
要是大家打算出國留學,和美國政策動蕩的情況相比,新加坡是更好的選擇!
新加坡取得的學歷受世界各國認可,含金量很高。
新加坡留學費相對更低,相對歐美院校來說要便宜30%。
新加坡還是全球治安最好的國家之一,安全有保障。
新加坡留學只要通過一項國家級考試,就可以申請PR。
新加坡華人占比超74%,留學生更容易融入本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