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超碰国产精品,亚洲人成在线网站,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歡迎您訪問武漢未來還要再增1000萬人,現實嗎?!

武漢未來還要再增1000萬人,現實嗎?

更新時間:2022-08-28 21:00:33作者:佚名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超級大都市的夢想。

近日,武漢市有關負責人提出:

要推動武漢城市人口從1000萬向2000萬跨越、推動 GDP從1萬億向2萬億跨越 、推動武漢從中部中心城市向國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點城市跨越。

目前,國內GDP破2萬億的城市只有5個,分別是北上廣深和重慶。而人口突破2000萬的城市只有兩個半,北京、上海以及規模堪比一省的重慶,廣州和深圳都還不足1500萬人。

2018年,武漢GDP達到1.48萬億,常住人口1108.1萬人,雖已躋身全國前十,但離2萬億GDP和2000萬人口均有相當長的距離。

這個夢想,有可能實現嗎?

01

大武漢:再增1000萬人有多難?

「大武漢」是這個中部城市一直以來的夢想。

武漢一直以「東方芝加哥」自稱,這是屬于歷史的榮光。民國時期,漢口是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但近年來,武漢卻飽受「中國最大縣城]的調侃,「大武漢」的夢似乎遙不可及。

這一次,武漢要重拾過去的榮光,在強二線省會中,率先喊出2萬億GDP和2000萬人口的宏大設想,向名副其實的「大武漢」全力躍進。

對于武漢來說,GDP破2萬億并非難事,難的是再增加1000萬人口。

2018年,武漢GDP達到1.48萬億,名義增速高達10.72%,位居全國第九位。目前,GDP破2萬億的城市武漢多少人口,只有 北上廣深和重慶 五個城市,天津和蘇州都還有一步之遙。

成都、武漢、杭州都是2萬億俱樂部的后備軍。 如果按照10%的名義增速,3-5年之間,武漢GDP就有望突破2萬億。

事實上,在《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施方案》中,武漢就已提出,到2021年,武漢GDP總量要達到2萬億元左右。

GDP破2萬億只是三五年間的自然結果,但人口擴張卻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

2018年,武漢常住人口為1108.1萬人,比上年增加18.81萬。與2008年的897萬相比,十年間增加211.1萬,想要達到2000萬人口的規模,起碼需要40年以上。

不過,不能忘了搶人大戰這一利器。2017年,武漢在全國率先開啟搶人大戰,提出5年內將百萬大學生留在武漢。

武漢的搶人大戰可謂碩果累累,2017年,武漢新增戶籍人口19.8萬人,2018年增加30.08萬人。 按此速度,武漢人口突破2000萬,只需要30年時間。

時間依舊很長,夢想依舊遙不可及。

顯然,武漢想要在短期躋身2000萬人口俱樂部,必須要打破既有的格局,方式有三:

一是合并周邊城市。二是提高首位度,吸納省內更多人口;三是做大強省會,與全國所有二三線城市進行直接競爭。

02

武漢合并鄂州:可能性有多大?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常態。

做大中心城市,除了給予中心城市更多的資源傾斜之外,更直接的是走“城市合并”的終南捷徑。

2019年1月,濟南合并了萊蕪,人口直接增加100多萬,GDP則首度躋身全國20強。這對于正在做大強省會、提高城市首位度的濟南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近年來,城市合并風潮不減。 西安代管西咸新區、成都代管簡陽,武漢是否代管乃至合并鄂州 ,同樣引發坊間猜測。

鄂州在湖北的經濟實力處于墊底位置,2018年GDP剛剛破千億,常住人口為108萬人。作為一個地級市,體量過小,人口增長乏力,并非沒有與武漢合并的可能。

如果武漢吞并鄂州,那么新武漢的GDP總量則會達到1.58萬億,超過成都,位居全國第八位,僅次于北上廣深、重慶、天津和蘇州。

新武漢的人口規模也會達到1216萬,離2000萬的宏大目標再近一步,但按照既定的人口增速,武漢人口突破2000萬仍需要30年以上。

顯然,僅靠合并,武漢的經濟實力可以迅速提升,但總人口規模增加仍舊有限。

那么,剩下的選擇,就是武漢繼續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加產業競爭力和城市輻射力,從湖北省乃至全國吸納更多的人口。

03

人口回流:空間有多大 ?

武漢是典型的強省會。

2018年武漢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37%,首位度在各大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

不過,與GDP占比相比,武漢的人口占比卻沒有想象中的高。

要知道,2018年,湖北常住人口規模高達5917萬人,而整個湖北只有武漢一個大城市,但武漢常住人口1108.1萬人,占比不到20%。

湖北的人口沒有涌向武漢,都去了哪里?

一個真相是,湖北常住人口仍在持續流出。 2018年,湖北雖然新增人口15萬人,但除去自然增長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凈流出規模仍然高達11.83萬人。

從各地市來看,只有武漢人口出現大幅增長,襄陽、宜昌兩大城市只有微弱增長,而荊州、荊門、黃岡、十堰四個城市則在負增長。

這背后的原因是武漢多少人口,湖北仍是勞動力輸出大省,人口仍在不斷向長三角和珠三角流出。

這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 湖北的常住人口遠遠低于戶籍人口 。2017年,湖北常住人口為5902萬,戶籍人口為6141.8萬,缺口達到239.8萬,這些均屬于在異地工作生活的人口。

如果這240萬人口能夠回流,同時扭轉人口外流的趨勢,武漢想必能獲得更大的人口集中度。

04

不只是強省會:武漢的下一步?

中國正在迎來一個強省會時代。

隨著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戰略的明晰化,二線城市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誰能做大強省會、誰能提高首位度、誰能躋身國家中心城市之列,誰就能城市競爭中拔得頭籌。

從去年以來,從沈陽到濟南再到南京,紛紛以做大強省會、提高首位度、爭取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整個城市的施政目標。強省會這一說法,從來沒有如此高調。

在這場強省會的爭奪戰中,武漢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已經是強省會,同時還是國家中心城市,但武漢的擴張步伐從未止步。

在已編制完成《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武漢對自身的定位是:

國家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中心、先進制造中心和綜合交通中心,國際濱水文化名城。

而在2010版的規劃中,武漢僅僅將自身定位中部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樞紐。

定位之變的背后,是武漢的目光更加宏大。

未來的武漢不僅要做中部中心城市,更要做中部的全國中心城市。不再做泛泛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樞紐,而是抬升到 科創中心、服務中心、制造中心和交通中心的“四中心”全新定位。

05

中部龍頭大躍進

武漢的豪情壯志,并非沒有支撐。

武漢擁有九省通衢的中心區位。 這一區位在海洋貿易時代并不凸顯,但在高鐵時代,重要性已經顯現出來。依托這一區位,武漢在綜合交通中心的打造上可謂大步闊進。

武漢還是中國最重要的科教之城之一。 大學生總規模超過100萬人,僅次于廣州,但重點高校的大學生總人數卻遠遠超過廣州,這一基礎,已經帶動光谷地區的崛起,為武漢打造科創中心提供可能。

武漢的第二產業不弱,第三產業同樣十分強勁。 在工業上,武漢擁有鋼鐵、汽車、電子信息制造、裝備制造、能源環保、食品煙草六大千億產業板塊;在服務業上,武漢擁有互聯網、軟件業、金融業等優勢產業,前景廣闊。

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以及科創優勢 ,加上 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 群規劃所賦予的時代機遇,武漢正在將“大武漢”從過去時變成現在進行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西县| 东光县| 中卫市| 莫力| 涪陵区| 浦县| 威海市| 小金县| 思南县| 山阴县| 丘北县| 梁河县| SHOW| 沾益县| 南阳市| 新乡市| 南宫市| 包头市| 比如县| 旬邑县| 富源县| 彩票| 新干县| 开鲁县| 颍上县| 论坛| 和政县| 临澧县| 通山县| 仪征市| 大田县| 高州市| 长汀县| 资中县| 昌吉市| 仙居县| 黄大仙区| 泰安市| 盱眙县| 克什克腾旗|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