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08 11:17:37作者:佚名
農歷五月初五為每年端午佳節,今年對應公歷6月14日,現已進入端午休假時段,眾多人士返鄉,與家人共度節日時光。節日當天有食用粽角、飲服黃酒、競渡龍舟等傳統活動,且每戶人家均需于門前懸掛數株艾草,此習俗緣何存在?
01、端午掛艾草之由來
據說燕王帶兵去河北打仗,途中遇到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兒子,但這個母親手里牽著的是個兩歲的小子,懷里卻抱著個五歲的孩子。
這令燕王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位婦女解釋道,她懷中的孩子其實是隔壁家的,孩子的父親在戰場上犧牲,母親也因病去世,家里就剩下他孤零零一人。而那個小男孩才是她親生的,至于為何帶著他,婦女表示一旦遭遇危險就要“保住大的,舍棄小的”!
燕王聽完,陷入沉思,不由對這婦人另眼相看,說:她如此疼愛別人的孩子,又是我的子民,怎能會遭人謀害?
緊接著,燕王從路旁扯來一把艾草,告訴老婦道,只要把草插在門邊,往后打仗就能保全性命。隨后,老婦照此辦理,果然安然無恙,其余村民也爭相效仿。
第二天恰逢端午節,同時燕王取得了勝利,為了表示慶祝,往后民眾們會在這一天懸掛艾草。
艾草遍布國內南北方各地,它非常頑強,也很容易適應各種環境,在鄉下地方隨處可見。
艾草氣味十分特別,既有食用價值,也有藥用價值,很多人會用它來煮雞蛋吃。南方人做青團時,也常會用到艾草和糯米粉。此外,艾草還可以用來煮粥,或者炒雞蛋吃。
艾草自古以來就是效果顯著的藥物,能夠用艾草水給孩子洗澡,幫助降溫,現在人們也會用艾草泡腳。民間習俗認為,農歷五月初五是容易發生意外的日子,而艾草可以帶來好運、治療疾病、趕走邪氣,所以在這個時候插上艾草可以祈求平安。
那個季節空氣濕潤,降雨頻繁,并且氣溫較高,導致蚊子蒼蠅等害蟲變得十分猖獗,而艾草散發著獨特的氣味,能夠有效地驅趕這些昆蟲,另外在陰歷五月份,艾草正好成熟,這時候它的藥效最為顯著。
02、“插早不插晚,掛長不掛短”
在挖艾草、插艾草時是有講究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①挖艾要趁露水
艾草的采集必須盡早開展,一般要在有露水的時候去田地里收割回來,上午六七點最為合適,因為這時露水尚未蒸發干凈。倘若等到太陽升得非常高端午節小短句,艾草的香氣就會減弱,從而降低它的藥力,所以鄉下人在端午節那天都會很早就起床去挖艾草。
在采挖艾草的時候,有些人習慣性地用鐮刀從根部向上割除。只要艾草的根系沒有被破壞,它依然能夠再生。實際上,鄉村地區艾草資源豐富,如果條件允許,將整株艾草連根拔起才是更理想的處理方式。
古人覺得,艾草必須帶根才能插,若沒有根,就等于“無源之水”,這種情況下,寓意就不佳。
②插艾要趁早
端午節這天最適宜掛艾草,并且注重“盡早為佳”,這樣象征著全家安康順遂。所以無論是從市集上購得,還是從田野中采摘,都必須在端午節當天懸掛,并且注重吉時,越早越好。
古人認為,懸掛艾草的最佳時間,最晚不能遲于上午十一點,務必在太陽光線未能直射家門之前完成,如此,艾草的藥效會更強,并且吉祥的寓意也會更加顯著。
③插艾有講究
鄉下人覺得,采艾時對艾草的挑選要格外在意,要選那些體量足、莖干硬朗、枝葉豐盛的艾草,這類艾草被認為更吉祥,氣味也更濃郁,滅除蚊蟲的效果更佳,而且,把艾草掛起來時,根部要向上,不能倒著掛。
懸掛艾草何時取下?其實沒有固定說法,可以多留幾天,等它曬干后就能用來煮艾草水洗澡、泡腳等。通常等葉子香味減弱時再取下,這樣時間更久,能懸掛一個月起步網校,這段時間能很好地驅趕蚊蟲。干枯后除了保存起來,也可以直接燒掉,或者再次用來驅趕蚊蠅。
不過插艾也有“兩不掛”:1、曬干的艾草
使用艾草是為了驅趕邪祟和蚊蟲,主要依靠艾草的獨特香氣來驅除各種害蟲,因此必須選用新鮮的艾草,而且最好是在早晨露水未干時采挖,這樣艾草的香氣濃郁藥效也強。假如艾草被曬干后才掛起來,就失去了很多吉祥的象征意義,同時藥效也會隨之減弱。
2、孩子未滿月、孕婦
孕婦對氣味較為敏感,或許難以適應艾草這種特殊氣味端午節小短句,容易感到不舒服,這對胎兒成長不利。未滿月的嬰兒體弱,一旦對艾草氣味產生強烈反應,可能會引發咳嗽等情況。所以,家中若有這兩類成員,也不宜掛置艾草。
如今端午節將至,人們懸掛艾草時務必留意相關的習俗,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