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0-18 09:10:30作者:佚名
2008年9月25日,我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蘭州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在太空作為第三批步入太空的宇航員。
(圖片說明:神舟七號的驚心動魄時刻)
其實這是我國第三次發射載人飛船,而且你們還是很緊張,由于此次有一個任務很關鍵,也就是太空行走。也就是說,宇航員須要離開飛船,穿著宇航服直接步入太空。其實當時人類早已進行了多次太空行走,但對我國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所以對于此次任務能夠成功,你們不敢提早下定論。
老話說,怕哪些就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真是危機四伏。整整13年前,也就是2008年9月27日,翟志剛和劉伯明按計劃執行了出車任務。那次出艙任務所面臨的危機,她們至今記憶猶新,即便這輩子都忘不了。
(圖片說明:翟志剛追憶出艙任務時遇見的危機)
當翟志剛和劉伯明來到艙口時,發覺艙口根本打不開。她們心里一緊,倘若連艙蓋都打不開,此次任務就失敗了!載人航天機會難得,也不容許任務就這樣結束。經過討論,她們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硬撬!
你們都曉得,宇宙飛船是十分精密的設備,太空是極其危險的。任何破損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不用說硬撬了。但是,兩位宇航員為了完成任務,決定冒險一搏。她們找來一根金屬棒,迷迷糊糊的封住了艙蓋。相反,她們在聽到可能飽含死亡危險的太空時“高興地”笑了上去。
她們還沒來得及高興,新的危機又出現了,并且更可怕——軌道艙里響起火災!尖銳的警報聲疼痛宇航員的腎臟,讓她們緊張萬分。一切真的要結束了嗎?
不!即使大難臨頭,也要先完成任務!翟志剛和劉伯明攀談幾句后,決定無視清脆的警報,繼續完成任務。她們早已下定決心:雖然犧牲,也要為祖國完成這個任務!劉伯明甚至對在艙內支持他的景海鵬說:假如軌道艙真的自燃了,把軌道艙分開,起碼一個人可以返回月球。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翟志剛從完全被封住的艙蓋里走下來,中國人第一次實現了太空行走!
(圖片說明:翟志剛)
任何人都不可能從生死關頭完全恢復過來,更即便是還在徘徊的危機。但是,為了完美的完成任務,翟志剛還是憑著著驚人的心理素養,用非常平和的語調對著地面和全省人民說:“我早已離開了機艙,我覺得挺好!“!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新成就!當時誰也感受不到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承受著多大的心理壓力!
太空行走其實不能走走過場。假如一味地探出身子回家,那是自欺欺人。其實沒有建設性的任務,但此行他也有兩個目標。首先是拿回一個事先置于艙外的模塊。這是未來任務走出機艙的一種形式。嘗試;二是將四星紅旗帶上太空,這是中國人完成太空行走的標志。
(圖片說明:神舟七號)
機艙火災讓人痛心,翟志剛和劉伯明不禁害怕:留給她們的時間可能不多了!關鍵時刻,她們臨時作出了一個決定:改變任務次序!真正標志著中國人太空行走的,是四星紅旗在太空的“飛翔”。于是,她們當機立斷,率先將四星紅旗揮向太空,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太空遨游夢。
然后的任務也比較順利。他在艙外拿回了模塊,這也為后續其他宇航員的任務奠定了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劉伯明的上半身步入了空間,配合翟志剛的整個任務。
(圖片說明:太空中飄動的四星紅旗)
出車任務結束航天員景海鵬怎么死的,回到甲板后才發覺是一場虛驚。按照地面反饋,火災響起并非是真火,而是誤報。就這樣,三位中國航天員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我們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其實結果是一場虛驚,但她們決然執行任務、不怕犧牲的勇氣是真實的,令人佩服。
2021年7月4日,我國時隔13年再度執行出艙任務。也就是說,在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行走任務之前,只有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并且,這一次的任務,比先前要復雜和繁重的多,歷時也長了好多。尤其是執行此次任務的劉伯明,居然從“地獄之門”爬了回去。可想而知,這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心理壓力。
(圖片說明:劉伯明)
不過超乎預料的是,你們雖然對此次任務飽含了信心航天員景海鵬怎么死的,整個過程也確實十分順利。走出機艙的那一刻,劉伯明嘆了口氣:“哇,外邊好美啊!”
先前宇航員在面臨生死危機時,語調嚴肅地向地面報平安;這一次宇航員心情輕松,不像是執行任務更像是太空旅游。從兩次出艙任務的態度對比,也可以看出我國航天事業在這13年中經歷了多么大的發展和跨越。
在執行任務期間,劉伯明甚至開始用西北話作為全省人民的“太空手冊”,述說太空之美。在6小時46分鐘的任務執行過程中,劉伯明和唐洪波沒有碰到任何危機,順利完成了任務。
(圖片說明:協助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的機械臂)
8月20日,中國航天員再度執行出艙任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這一次就比較順利了。聶海生和唐洪波兩位航天員比預期提早了近一個小時完成了所有任務,提早“簽到上班”。中間還有好多時間。機組人員在太空拍了幾張相片……
跨越13年,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在這幾次出艙任務中可以得到完美彰顯。是祖國航天科技的發展,保證了航天員在執行任務時會越來越輕松;正是由于她們越來越輕松,我們才越來越自豪。
(圖片說明:神舟七號三位航天員)
不過,你們會記得,13年前的明天,三位航天員第一次冒著生命危險。沒有她們勇于犧牲的精神,明天的任務就不會成功。
辛運的是,她們回去了。向她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