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13 09:00:47作者:佚名
doi:10...2014.07.014林區教學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黑龍江綏化)戰爭與和平》中的海倫與娜塔莎,是在性格上存在對立的兩位人物形象。海倫是一個被肉欲迷失的墮落女子,娜塔莎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兩人卻存在著共同點。基于此,從女性主義的視角及相同與異同兩個方面分析海倫與娜塔莎兩位女性,以此來揭示男權社會里女性的生存境況及性格與境遇形成的原因。關鍵詞:海倫;娜塔莎;戰爭與和平;女性形象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海倫與娜塔莎都是《戰爭與和平》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們代表了兩類不同價值取向下的女性生存觀念。海倫是邪惡的化身,她美貌如花、放蕩不羈,是一個被肉欲控制的墮落女子;而娜塔莎則是一位男子心目中的典型賢妻良母的形象,她像傳統的女子一樣養育兒女,把丈夫當成是自己全部的生活重心。從性格外在來說,海倫與娜塔莎是完全相反的兩類女性;但她們卻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同為女性的她們,無論其外在表現、性格有何差異,這都與她們背后的男人有關,即男性社會里的女性同樣的境遇。本文將站在女性主義的視角,來分析兩位女性性格與境遇形成的原因。
一、性格上相異的兩位女性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樹立了兩位女性倫與娜塔莎,她們是兩位在性格上對立的女性。海倫是一位有著“形體美”的女性,她貌美如花,卻沒有靈魂與責任;而娜塔莎則是一位有著“內在美”的女性,她盡職盡責地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與海倫相比,娜塔莎是所有男性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當然,站在女性主義的立場來看,兩位女性究竟是好是———男性,男權社會里的女性的價值評價,都是由男性來完成的。放蕩不羈的海倫海倫無疑是一位美麗的女性,連托品中用“美麗”來形容她,作者曾對她做了非常精細的描美麗的公爵小姐海倫走過時,她那有常春藤和青苔花邊的素白禮服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白凈的肩膀、光澤的頭發和璀璨的鉆石都光彩奪目。對所有的人都笑容可掬,似乎她把欣賞她的身材、豐腴的雙肩和裝束入時的非常裸露的胸脯和背脊的美的權力慷慨大方地賜予每個人,似乎給全部舞會帶來光彩的也是她。”[1]10在文章的開頭,作者收稿日期:作者簡介:田龍江哈爾濱人,2011級英俄專修專業學生。就毫不吝嗇地對海倫的形體進行了贊美戰爭與和平作者,顯然這種贊美是赤裸裸的對身體的描寫。從此,我們可以看出,托爾斯泰對海倫這個女性形象,已經界定到了“肉欲”的層面。
海倫在男性眼中是一位有著女性誘惑力的女性,她用自己身體的女性魅力不斷的去勾引男性,并且把這當成一種享受。“海倫是只知道追求感官刺激的情欲動物,只為肉體’而活著。”“在她的概念中,一切宗教的意義,無非是在滿足人類欲望的同時,又不失一定的禮儀。”顯然海倫是一位淫蕩與不安分的女性,她沒有道德的底線,在身體的肉欲與靈魂的選擇中,她選擇了前者,似乎海倫并沒靈魂”有過過多的思考。對欲望的無限放縱,使得她在外在表現上總讓人與虛榮、淫蕩與邪惡分不開。可以說,海倫是托爾斯泰筆下追求“肉欲”人物形象的代表。賢妻良母的娜塔莎與放蕩不羈的海倫相比,娜塔莎就像是來自天堂的圣女一樣純潔的女性。娜塔莎也曾擁有開朗、快樂的一面,少女時期的她也曾有過美艷的一面,但是當她有了自己的妻子、子女的好母親,但這不代表她僅僅是一個只會順從的女性,她也著優秀的一面:她喜歡唱歌跳舞,而且還會騎馬;她有一顆同情之心,曾主動幫助那些在戰爭中受傷的人等等,可以說娜塔莎是一位合格的母親,合格的妻子形象。對于娜塔莎這個女性形象,以往很多文學評論家都對其大加贊賞,葉爾米洛夫曾評論娜塔莎說:“她極其充分地體現了生活本身的廣闊和豐富,在她身上,為了自己而對真正廣闊和豐富生活的熱烈追求,跟為了人人獲得同樣生活的心愿,幸運地結合在一起,作為她幸福美滿生活的條件,她要求周圍所有人的生活也美滿;因而她對自己的愛,也意味著對人們的愛;她的心懷是向整個世界敞開的。
”有很多評論者把娜塔莎這個女性形象,用“象牙女郎”來形容,所謂的“象牙女郎”是指那些為了迎合某些人的標準而被“塑造”出來的女性形象。她們沒有自己的思想與意志,正如古希臘神話中那個叫皮革利翁的男子,他對身邊的女性身上的特點不滿意,比如虛榮、自私等缺點,于是他用象牙“塑造”了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女性形象,這個女性擁有著無限的美貌、良好的品行,對他百依百順,于是皮革利翁愛上了她,她象牙女郎”的代名詞。顯然,評論家給娜塔莎這個稱謂是符合的,娜塔莎正是這樣一位“象牙女郎”,她犧牲了自己,而只為男性與社會存在著,盡職地扮演著母親與妻子的形象。與放蕩的海倫相比,她沒有海倫那種“肉欲”的追求,她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責任而活。從中可以看出,海倫與娜塔莎是兩位在性格上截然不同的兩位女性,她們在人生、家庭上有著各自不同的選擇,從這方面來看,對海倫的否定、對娜塔莎的肯定似乎是沒有爭議的。二、同為女性的地位站在道德角度來看,海倫與娜塔莎是兩位完全不同的女子,她們在家庭、個性價值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取向。但是,她們同為女性,在男權社會下,她們又有著相同的地者”而存在的,她們沒有自我,附庸于男人而存在。雖然海倫與娜塔莎在性格上、外表上完全不同戰爭與和平作者,但是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分析就會發現,兩位女性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海倫海倫的父親瓦西里公爵,是男權制社會的象征,海倫并沒有受到其丈夫的控制,但是她的父親卻扮演了“男權制”的地位,使得海倫變成了人們眼中的輕薄女子。海倫的父親想要霸占皮埃爾的財產,于是他讓自己的女兒海倫去勾引他,而放蕩的皮埃爾在面對放浪的海倫時,也被她女性的肉欲之美所傾倒,“海倫向皮埃爾瞧了一眼,對他輕輕一笑,那是她用來對誰都露出的明媚的微笑。”[1]205為了占有海倫,盡管他并不愛海倫,但在性欲面前皮埃爾讓步了,他與海倫結婚了。正如在文中所寫的那樣,當海倫與皮埃爾參加舞會時,海倫豐滿的上半身,讓皮埃爾目不轉睛,當他與海倫靠近時,他想“她在我的心中引起的感情之中,有一種可惡的、見不得人的東西”。由此可見,皮埃爾對海倫僅僅是肉欲上的吸引,與之結婚,也是出于這樣的目的。就海倫與皮埃爾結婚這件事上可以發現,海倫去勾引皮埃爾并非她的本意,是她的父親為了財產而強迫她去做的。無論東方與西方,男權制社會是最為普遍的社會形態,海倫正是這樣,她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去勾引皮埃爾,在男權制社會背景下,她不可以反抗自己的父親。因此,海倫變得放蕩不羈并不全是她自己的責任,而是“男權制社會”下男性操縱的結果。娜塔莎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中完全是一位理想的女性形象。
在少女時期,她雖然不如海倫那樣美貌,但是也有著快樂、開朗的性格,她也曾參加種種沙龍、舞會,在那里盡情展現自己女性的魅力。但是當她結婚之后,這一切似乎都改變了。她不如以前一樣精心地打扮自己,而是常常不修邊幅,對于自己的頭發、衣服也不再關心;就連說話、辦事時,她都不再如以 前那樣優美與典雅。娜塔莎完全變成了一個主婦、一個母 親。可以說,當她嫁給皮埃爾之后,娜塔莎就被男權制社 會困得死死的,她不再為自己而活,而被男性、為社會而 活。當她與皮埃爾結婚后,皮埃爾成了娜塔莎的主體,她 把這個男人當成自己的全部,當皮埃爾外出時,她就在家 里傻傻地思念著他;當接二連三地生了孩子之后,她不再 是她自己,而成了社會體制下的母親與妻子。 男權制社會里的女性是可憐的,她們沒有自我,為了 家庭和男性而活,娜塔莎就是這樣的女性。波伏娃曾在其 第二性》里說:“她再也沒有形成她以往魅力那種始終燃 燒的生命光輝。如今,人們常常看到她的面孔和身體,卻 看不到她的心靈,只看到美麗的、生殖力強的健壯女性。” 這仿佛就是在評論娜塔莎,她在嫁給丈夫之后,她沒有自 我的存在,是對男性社會、對男性的屈服。古往今來,大多 數評論家都對娜塔莎這個形象大加贊揚,這也難脫其男權 制思想的控制。
所有人都站到男權社會的立場上,對女性 進行評價,而這時在他人眼中的女性就是娜塔莎的樣子: 溫柔、賢惠而又把男人當作自己生活的中心。也可以說, 這樣來評價女性的人,他們并沒有公平地對待女性,而是 把女性當作男性社會里的“ 他者”,以男性與社會的價值 標準,來對其進行評定。娜塔莎,也無疑是男權制社會里 的一枚“ 棋子”。 三、總結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 戰爭與和平》中的兩位女性,她 們性格上截然不同,一個放蕩肉欲、一個是賢妻良母,她們 在生活中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當我們站在女性主義的 立場上,就會發現,她們都是男權制社會的犧牲品,她們無 論行為上有何不同,都與男權制社會脫不了干系。雖然海 倫是一位品行不端的女子,她放蕩不堪,不斷地去勾引男 性,但是她卻能夠在某一方面為自己而活,盡管從道德上 來講,她是不道德的,但是她能夠不為世人的眼光,而做出 的這一點點反叛的勇氣,卻是值得現代女性學習的。相比 之后,娜塔莎則徹徹底底是一位受男權制毒害的女性,沒 有自我的為家庭、為男性而存在的她,反而更應引起現代 女性的深思。 參考文獻: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濱: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6.[3]葉爾米洛夫. 藝術家托爾斯泰與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