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9-02 21:00:46作者:佚名
本周《我們的歌》,竟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楊千嬅和周興哲雙雙退出。
藝人的日程應該是提前安排好的,為什么會中途退出,而且是出現賽點時退出呢?讓人不得不產生想法。
平心而論,楊千嬅的唱功是毋庸置疑的,她的經典粵語歌曲我們耳熟能詳,在節目里的表現也有目共睹。
但是,她和周興哲搭檔也的確沒有產生大的火花,沒有哪首改編讓人眼前一亮,也著實讓人看不懂。
那么到底問題出在了哪里?
說到楊千嬅,她的好歌一抓一大把,比如《處處吻》《再見二丁目》《少女的祈禱》《野孩子》《烈女》等等,像《再見二丁目》我單曲循環多少遍都聽不厭。
她和周興哲的搭檔我本來非常看好。因為什么,因為周興哲是創作歌手。
創作歌手可能在演唱上不夠突出,但懂音樂,會改編,在舞臺創意和設計上,是有自己的一定優勢的。
我想楊千嬅當時選擇周興哲,一方面可能認為男女生混搭會讓聲音色彩更豐富,另一方面也應該是考慮周興哲是創作歌手身份,會給歌曲改編帶來助力。
可是事實上呢?兩個人通過節目,改變卻非常的微小。
楊千嬅在普通話演唱上有提高,但在舞臺設計、歌曲改編上是個短板,所以唱到了第九期,也沒有哪個合作舞臺讓人記憶深刻。
周興哲呢,雖然是創作歌手,但給我的感覺是來舞臺打歌的,心思并沒在歌曲的改編上,也看不到他和楊千嬅在配合上產生了化學反應。
所謂“我們的歌”如果不花點心思在合作上我們的歌歌詞,的確很難產生優秀作品。
在這點上,我很欣賞大張偉和汪蘇瀧,兩個人都是創作歌手,都非常有想法,當大張偉想玩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時,汪蘇瀧是極力配合的;而汪蘇瀧選歌時,大張偉也是放下他那些古靈精怪的想法,會默契配合并貢獻點子,尊重汪蘇瀧的選擇。這才是“我們的歌”的意義所在。
齊心協力,不同想法的碰撞,才能讓舞臺更好看。看到問題所在,及時改進,才能讓合作更順利。
本期,楊千嬅獨自唱了《親密愛人》聽哭了我,一方面是想到梅艷芳,一方面是被楊千嬅的歌聲打動。這樣優秀的歌手,沒有在《我們的歌》通過合作舞臺,綻放她的光彩,可惜了。
周興哲也在節目的最后,演唱了他的新歌,看得出來是個心思細膩、情感豐富的人,只是對舞臺表演還不夠有經驗。
看來,楊千嬅和周興哲是真的不搭,才沒有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最后,想聊一聊有關“我們的歌”的舞臺合作搭檔的話題。
通過這長達9期的《我們的歌3》,我們會發現,若讓兩個人配合默契、有驚艷的舞臺表現,合作的兩個人都必須做出大的改變才成。
因為此時的觀眾,已經見識過太多優秀的舞臺表演,打動他們并非易事。
對于前輩歌手,在優秀的演唱之外,應該突破自己的短板,勇敢表現出不為大眾熟知的一面,才能讓觀眾看到驚喜。比如不擅長跳舞可以嘗試跳舞,不會國語可以學唱國語歌。
而對于新生代歌手,在向前輩歌手學習的同時,也應該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才能被看到,而不是一味迎合前輩歌手。
像這次的周興哲和翟瀟聞,在選歌上太過保守,看不到年輕人的活力,也沒有看到他們自己獨特的觀點輸出。
楊千嬅和呂方,在演唱上沒有問題令人稱道,但在和新生代歌手合作上,顯然經驗不足,從而顯得非常被動。
在舞臺越來越需要精心策劃布局的當下,歌手們需要學習的實在太多了,需要把歌唱好我們的歌歌詞,也要懂得編排。因為所有優秀的作品,都需要恢宏的手筆,也需要生動的細節。
(喜歡竹心的原創文章,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