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6 15:13:52作者:佚名
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I卷試卷評析(二)
2017年高考全國卷一語文試題,依照《考試大綱》標準進行命題,彰顯課程標準理念,著力評估學生必備能力,考察內容全面,試卷布局得當,能力考查梯度分布合理,整體難度適宜。
今年的題目與以往相比,形式改動幅度很大,更加注重考察人的邏輯思考能力,更加致力于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更加期望幫助學生打開眼界,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愛國精神。
論述類文本閱讀
分析文章內容源自曹明德撰寫的《中國參與國際氣候治理的法律立場和策略:以氣候正義為視角》,旨在剖析當前問題。文章篇幅約八百字,較考試說明中的題型范例文字稍少,因而閱讀負擔有所減輕。整體布局為總分總形式,首尾段落包含的信息量有限,認知難度不高,而中間兩個段落則是進行閱讀理解題目的核心部分。這段文字雖然包含部分對考生來說比較生疏的名詞,不過寫作方式簡潔有力,邏輯分明,整體上容易理解,不難領會,非常適合高中生閱讀和掌握。
考察內容方面,重點測試考生對文本中關鍵概念和核心句子的把握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以及篩選整合信息、領會作者立場態度的水平。今年有兩個顯著調整:其一,更加注重分析文本構造、總結主要內容的考核,其二,包含三道選擇題,第一道題要求選出恰當的選項。
這些年國家考試題目更加注重全面理解文章,需要答題者先真正看懂內容再作答。今年更是著重測試考生全面理解文章的水平,特別是在第2題題干設計、第1題D選項以及第3題所有選項的設置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這肯定會成為以后出題的趨勢,考生要留意考察的重點方向。
文學類作品閱讀
實用類和文學類文本成為今年語文考試的重點內容,這是試卷變化最顯著的方面之一。文學類文本閱讀部分選用了當代作家趙長天的小說《天囂》作為材料,其篇幅與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文本長度一致。該選材聚焦于科研人員的工作與生活,雖然這些內容在我們日常中接觸不多,但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都相對簡單,主題思想也十分明確。第1題的題型有所調整,將原先的“五選二”多項選擇題改為了“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第2題和第3題屬于開放式題目,它們的命題方式展現了全國性試卷的機變性和整體性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不過其核心目的還是考察對小說基本構成要素的理解。
從全局角度分析,本次文學類文本的考察難度有所下降,內容更加貼近高中生平時的閱讀經歷和人文理解水平。
實用類文本閱讀
實用類文本選取了非連續性的新聞報道,材料二呈現為圖形展示。這種形式與考試說明中的題型范例里關于“國民閱讀”的新聞材料題目一致。第1題和第2題均為客觀性題目,分別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和準確的兩項,這些要點分布全文各處,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篩選技巧和歸納總結能力。第三題屬于開放式題目,要求識別問題的范圍,經過分析總結后進行系統性的歸納,這類題目旨在培養考生條理清晰的思維方式和答題模式。
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選段源自《宋書·謝弘微傳》,這反映了全國卷的選文習慣:首先,材料來自“正史”,其次,所選人物皆為忠臣良將或清官廉吏。這段文字大約有六百個字,字數上與2016年全國卷的《曾公亮傳》相近,后者全文共586字。
這道文言斷句題是全國卷連續三年考查的題目類型。今年的題目在選項設置上延續了以往的方法,四個選項中僅有兩項存在細微差別。只需準確把握前后文語境,理解劃線句子的含義,再借助排除法,便可以選出正確答案。
第二題是2015年新添的題型,需要在閱讀材料里找出四個蘊含古代文化元素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含義進行說明,展現它們所代表的文化價值,并且讓考生選出其中一項解釋是錯的。這個題目考察的是古代文化知識,跟當前社會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保護的大趨勢緊密相連,今年在考試大綱里也做了詳細說明。四項內容分別包含“名”“字”“親緣”“喪服”“俸祿”等要素,均為古代文化的基礎知識,能夠結合文本進行對錯判斷,檢測的是實際掌握的“知識”。
第三題的出題方式沒有改變,各個選項都是先有一句概括,用句號與下文分開;然后緊接著這一句概括,說明原文里的相關內容起步網校,表明概括是從相關內容里提煉的,相關內容是用來證明概括的。歷次測驗里,這道題目模式非常明顯,四個選項依照文章的自然順序,選擇傳主的典型事跡或展現的思想特質逐級設置問題。根據全國性試卷的出題習慣,本題設錯方式有少數實(虛)詞特意弄錯、人物的行為被錯誤歸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顛倒、人物性格特點評價不合適、憑空捏造、胡亂牽強因果等。
第四題文言文翻譯主要檢測關鍵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答題時必須逐字對應,確保語句通順且表達流暢。
詩歌鑒賞
詩歌賞析源自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所寫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其詩作主旨與學子們應試時的真實場景形成奇妙呼應。學子們答題之際,亦得以知曉古人考試時的風貌,彰顯了文化脈絡的延續與制度層面的演變,兼具趣味性與深刻內涵。
今年的考試題目變為客觀類型,這是今年考題的一個顯著調整。采用“五選二”的形式,要求考生對詩歌內容、情感以及表現手法有比較精確的把握。
第2題主觀題為煉句題,是考生熟悉的題型,回答時需有條理。
理解性默寫依然是考查內容,要求考生將詩文理解與背誦融會貫通。分值從原先的6分調整為5分,其中高中部分占3分,初中部分占2分,整體難度不高,預計考生答題正確率會相當高。
語言運用題
語言運用部分的考查方式常有創新,今年也不例外。成語類題目、病句辨析類題目、語句補全類題目保持穩定,表達恰當類題目取而代之的是虛詞運用類題目,邏輯推理類題目則取代了示意圖類題目。這些調整在考試指導文件里都有明確記載。
作文
寫作素材列出了十二個令外國學生感興趣的“中國術語”。任務是從中挑選兩三個,展現你所了解的中國,并找出所選術語的內在聯系,以此撰寫一篇能讓海外學子理解中國的文章。今年題目比去年更突出引導性,主題范圍更寬泛且自由度更高。雖然審題門檻降低,但對思辨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要求并未放松。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環境、社會進步、時代演變。考生能夠有理有據、條理清晰、內容翔實,需要長期堅持廣泛閱讀、深入思考、細致觀察、不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