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3 09:09:02作者:佚名
2025高考語文江西練習題試卷+解析及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本內容】
社會上的焦點事件,或是教育領域的政策變動,亦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內涵,都是我們選材的來源,具體內容會依據不同年份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智能科技已融入日常。智能科技在教育界的運用,不僅革新了常規的教學方法,更促使教育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如何應對智能科技帶來的機遇與考驗,是教育界人士當前關注的核心議題。
以下對資料里“人工智能在求學方面的運用,不只更動了老派的教習辦法,并且促使了教育看法的根本轉移”的解讀,有誤的一條是(3分)
A.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得教學模式更加現代化,提高了教學效率。
人工智能的運用讓教育理念出現轉變,不再只關注知識傳遞,而是開始重視技能發展。
人工智能的運用讓教學材料更加充裕,擴展了學子們的學問領域。
人工智能的運用促使教師們對教育內涵形成了全新理解,進而反思教學實踐與學習過程。
對文本里“教育工作者應當怎樣應對”的認識,錯誤的一條是
A.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學習新技術,掌握人工智能的應用方法。
教育人員需要留意人工智能在學業方面的動向,并且要適時更新教學方式。
C.教育工作者應強化對教育本質的理解2025江西高考語文試卷,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拒絕人工智能,堅持使用傳統教育方法,這樣才不會讓技術控制住自己。
依據資料信息,以下哪項并非人工智能在教導方面實施的好處?
A.提高教學效率
B.豐富教育資源
C.缺乏人文關懷
D.促進教育個性化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4~6題。
【文本內容】
(文本內容選取一篇現代小說或散文,以下為示例文本)
月色如霜,披在幽靜的巷道。暮色沉沉,路旁的垂楊迷離搖晃,好似一幅清新的國畫。我孑然穿行于這親切的巷弄,心潮起伏。
4.以下對文本中“月光如水”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形象地描繪了月光的清澈、柔和。
B.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C.通過比喻,突顯了月光的神秘和詩意。
D.營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
文本里“夜色朦朧,巷子兩側的柳樹迷離搖晃,好像一幅素凈的水墨畫”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柳樹的影子比作淡雅的水墨畫,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夜晚巷子里的靜謐氛圍,突出了景色的清幽和詩意,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請從人物塑造、故事構造、文字特色等方面解析文本的藝術特質。(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1分)
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7~9題。
【文本內容】
江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體驗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品味特色美食,感受自然風光的美麗,領略古建筑的韻味。
江西位于南方地區,擁有悠久的歲月積淀,文化積淀非常豐厚。這里有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觀,也有寶貴的歷史遺存。江西的旅游資源別具一格,招徠了眾多旅行者。
以下對文本中“江西的旅游資源別具一格”的認知,錯誤的一項是
A.江西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B.江西有美麗的自然風光。
C.江西的旅游資源與其他地區相比沒有明顯差異。
D.江西的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吸引力。
8.請簡要概括江西的歷史文化特點。(4分)
請根據文本內容,說說你對江西省旅游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有什么想法。(4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文本內容】
(選取一篇古代散文或詩詞,以下為示例文本)
《廬山謠》
白居易
廬山謠,茲游止矣。
長江橫渡,更無舟楫。
以下對文本中“此次游覽到此結束”的解讀,錯誤的一項是
A.這里的游覽就此結束。
B.廬山的游玩就此結束。
C.作者對廬山的游玩感到滿意。
D.作者決定不再游覽廬山。
以下對文本中“長江橫渡,更無舟楫”的認識,錯誤的一項是,橫渡長江,已經不再有船只可乘,
A.長江寬闊,沒有船只可供渡過。
B.作者無法繼續游覽,因為沒有了舟船。
C.作者對長江的壯麗景色感到敬畏。
D.文本中表現了作者對廬山的眷戀之情。
12.請翻譯以下文言文句子:(4分)
(示例句子)
13.請簡要分析文本中作者對廬山的情感態度。(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4~16題。
【文本內容】
(選取一首古代詩歌,以下為示例文本)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2025江西高考語文試卷,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關于詩歌里“狂風猛烈天空高遠猿猴悲鳴”的解讀,有錯誤的一項是
A.形象地描繪了風勢猛烈、天空高遠的景象。
B.表達了作者對風急天高的喜愛之情。
C.通過猿嘯哀鳴,突顯了詩歌的凄涼氛圍。
D.營造了一種秋天即將來臨的氛圍。
15.請簡要分析詩歌的意象特點和表現手法。(5分)
請說說你對這首詩的情緒體驗起步網校,還有它表達了哪些觀點,這些讓你有什么想法。
三、名句默寫(6分)
17.補充下面的名句。(6分)
(1)春眠不覺曉,。
(2)獨在異鄉為異客,。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四、作文(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現在科技前進的速度很快,智能機器的應用已經給不少行業帶來了明顯的改變。請圍繞“智能機器與人類社會進步”這個主題,創作一篇至少八百字的文稿,說說你對于智能機器在今后社會變遷中扮演角色的想法。
【解析及答案】
1.D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運用,已經轉變了舊有的教學方式,同時也促使教育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選項D所表達的“固守傳統教學方式,以免受技術支配”的說法,和前文內容存在出入。
2.D
闡釋:文獻中指出教師需主動掌握新興科技,留意人工智能在教育界的動向,變換授課方式,加深對教育根本的認知,重視學生的整體成長。選項D里的“反對人工智能”與資料內容相悖。
3.C
分析:資料中指出機器智能在教化過程中的長處在于能夠提升教學成效,能夠擴充教學資料,能夠推動教學按個人需求進行。選項C里的“缺少人情味”并非機器智能的長處。
4.C
文本里“月光似水”,運用了比喻手法,生動展現了月光的明凈、溫婉,流露出作者對月光的欣賞和贊嘆,渲染出一種安謐、融洽的意境。選項C所述“著重顯現了月色的幽玄和韻味”,與前面描述存在出入。
答案:文中“夜色朦朧,巷子兩側的柳樹影影綽綽”將景象比作淡雅的水墨畫,運用了比喻手法。作用:這一描述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夜晚小巷的景致,凸顯了小巷的幽靜與秀美,提升了文章的藝術魅力。
這段文字采用第一人稱來講述,借助對狹窄巷道的景象進行刻畫,流露出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思念之意。文章脈絡清晰,以夜晚的氛圍作為依托,以這條小巷作為串聯全文的主線。行文語言純凈質樸,帶有濃厚的藝術韻味。
7.C
解析:文本中提到江西的旅游資源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美